12.23 唐詩指疑:張繼《楓橋夜泊》


唐詩指疑:張繼《楓橋夜泊》

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又做過鹽鐵判官,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其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

----------------------------------------


唐詩指疑:張繼《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指疑:

《楓橋夜泊》是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下的一首羈旅詩,也是唐代是寫愁的代表作。詩人細膩地表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遂成千古名篇。

不過此詩非原作,據上海博物館有一個仕女枕所載,此詩前面兩句原為:“葉落猿啼霜滿天,江邊漁父對愁眠”。原詩比較白描,但切情切景。改作可能是編者所潤色,意境比較高遠、清幽。

《唐風懷》南邨評曰:“此詩蒼涼欲絕,或多辨夜半鐘聲有無,亦太拘矣。且釋家名幽賓鍾者,嘗徹夜鳴之。如於鵠‘遙聽緱山半夜鍾’,溫庭筠‘無復松窗半夜鍾’之類,不止此也。”吾不疑“夜半鐘聲”,但疑“月落”二字。在唐詩中“月落”和“烏啼”之境象一般用於天明之時,譬如溫庭筠《碧澗驛曉思》:“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此處“月落”便是指拂曉時分。又如李端《閨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此詩既寫了“月落”,也寫了“鳥啼”,其表意殊同——“天欲明”。故“月落烏啼”與“夜半鐘聲”意象在時間上是矛盾的。退一步來說,夜半“月落”之後,天地間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盡憑“漁火”,又怎麼能看到“霜滿天”之景象呢?

另外,據相關資料表明,寒山寺外沒有楓樹,不遠處有京杭運河,運河上有兩座橋:楓橋和江村橋。兩橋皆為明代建築,故“江楓”二字不切情景。


唐詩指疑:張繼《楓橋夜泊》

寒山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