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國務院再發文六大方面撐就業 內需、投資、新經濟都被提及

24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公佈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要求,除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加強對企業金融支持、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規範企業裁員行為外,還提出了多項支持新增就業崗位措施,從挖掘內需、加大投資、穩定外貿、培育壯大新動能等多方面穩就業,同時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

国务院再发文六大方面撑就业 内需、投资、新经济都被提及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召開的國常會已經至少17次對穩就業工作做出安排,最近的一次是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

複雜嚴峻就業形勢不容忽視

2019年穩就業工作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11月當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6%,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均與上月持平。

然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仍不容忽視。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擴大穩就業範圍,從去年的“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到今年的“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但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穩就業壓力加大。

《意見》要求,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底線思維,做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並重,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精準施策,全力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意見》就穩就業工作提出了六個方面重點舉措,包括: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實就業創業服務、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等。

補貼和金融支持齊頭並進

今年以來,我國推動實施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等措施,為企業減負,促進擴大就業規模。

《意見》在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方面提出,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政策均延續實施1年。

《意見》還加強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要求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釋放的資金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鼓勵銀行完善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增加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對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政策性引導較強的地方進行獎補。發揮各級政府中小企業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增加就業。發揮各級金融監管機構作用,鼓勵銀行為重點企業制定專門信貸計劃,對遇到暫時困難但符合授信條件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

央行在2017年9月份首次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近期市場對於降準的討論漸起,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新一輪降準有望於元旦前後落地。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會議提出,明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繼續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其中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20%。為此,會議要求,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清理減少融資各環節收費,支持銀行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將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貸款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確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明顯進展。

《意見》還提出了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規範企業裁員行為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以內需、投資、外貿、新經濟為抓手,支持新增就業崗位措施

除了前述舉措,《意見》還對解決穩就業的中長期問題做出了安排。

如:支持社區生活、家政、旅遊、托育、養老等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發展,挖掘內需帶動就業。合理擴大有效投資,適當降低部分基礎設施等項目資本金比例,加大投資創造就業。研究適時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穩定外貿擴大就業。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和產業佈局,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就業空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成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短期內,穩就業將重點關注加工貿易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規模變動,特別是農民工群體返鄉就業問題。此外還應關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去產能行業的職業安置問題,以及區域就業結構性矛盾。

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是穩就業的重頭戲。《意見》再次強調,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抓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

張成剛認為,強調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主要是指吸納大量靈活就業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市場準入、資格認定等規定上存在標準過嚴、門檻過高的問題,這一問題在部分行業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同時,現有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就業扶持和服務體系主要面向正規就業,沒有充分覆蓋到靈活就業從業者。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靈活就業新模式,顯示了巨大的就業潛力。

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中國互聯網平臺僱用598萬正規就業者,同時還帶動提供共享服務的勞動者7500萬人,靈活就業大量增加,對法定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障制度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勞動力就近從事非農工作的數量也在增加,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開始返回農村就業創業,體現了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的新變化。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王春光認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靈活就業新模式,顯示了巨大的就業潛力,各種靈活就業人數越來越多,意味著就業的勞動關係和以前有一些明顯的變化。

《意見》還提出了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對返鄉農民工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有條件的地區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對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或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穩定就業的困難人員,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等措施,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加強重點群體的託底安置就業。

投入真金白銀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

《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落實完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政策措施,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推進落實職業院校獎助學金調整政策,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組織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20歲以下有意願的登記失業人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張成剛認為,應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效性,保障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發放到位。同時,職業技能培訓也應覆蓋到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從業者。政府應為平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接入電商平臺、分享經濟平臺生態系統的能力,提高其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意見》還在做實就業創業服務,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作出安排。要求健全就業信息監測系統,開放線上失業登記入口,實現失業人員基本信息、求職意願和就業服務跨地區共享。加強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專項治理對就業影響跟蹤應對。市級以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實現崗位信息在線發佈,並向上歸集。實施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經辦能力提升計劃,建立登記失業人員定期聯繫和分級分類服務制度。

及時兌現失業保險待遇,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齡。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按規定及時納入臨時生活補助、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等範圍。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