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B端數據+區塊鏈:產業金融商業模式重構

B端數據+區塊鏈:產業金融商業模式重構

B端數據+區塊鏈:產業金融商業模式重構

本報告由零壹智庫&數字資產研究院聯合發佈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2019年即將步入尾聲,我國金融科技的實踐成果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進入四季度以來,多家頭部金融科技公司提出“由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的佈局成果,創新發展產業金融生態。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引熱議。10月末,最高決策層強調

區塊鏈技術對於產業變革的重要性之後,市場推動“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這種新型商業模式更快地發展,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

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商“掘金”To B市場。在產業端金融佈局上,以金蝶、用友、怡亞通等作為典型代表,藉助自身掌握B端企業的進銷存經營數據,並拓展工商、稅務等政府數據,與各類金融機構展開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戰略合作。通過賦能B端產業鏈,軟件開發商進一步完善企業用戶畫像與快速生成徵信報告,加速了供應鏈上下游的眾多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

三大核心能力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現代企業的轉型趨勢,表現為“由ERP進入EBC”,更強調IT與互聯網平臺建設的業務能力。因此,頭部平臺藉助自身構建的數據、鏈接與價值鏈重構等三項核心能力,開展在線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構建產融生態系統。

2019年即將過去,眾多金融企業正在全面部署2020年戰略規劃,其中產業金融將成為重要的盈利增長點。目前,金融科技企業對於個人客群開發的競爭格局已定,後進入者只能從“下沉市場”探索機遇。同時,受到人口紅利消逝、獲客成本抬升等因素影響,業界將

關注焦點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邁進,因此供應鏈金融業務是開拓B端金融的重要切入點。

前沿技術手段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如何運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組合模式會帶來哪些變革?如何通過科技來助力現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圍繞這些問題,壹智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家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解讀它們在構建B端核心數據能力、科技賦能優勢、合作伙伴選擇等方面的實踐經驗,以供業界參考借鑑,從而構建出一個適合中國國情、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訴求的產業金融生態系統。

一、產業互聯網時代:雲端數據有助於降低貸款調查成本

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商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細分行業領域,從定義來看,企業管理軟件是指“面向企業的,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化系統。企業管理軟件最大的特性是“重視系統功能的全面性、流程的可控性,技術的先進性、系統的易用性”,它們正在通過科技賦能,為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在線融資服務。

(一)眾多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商“湧入”供應鏈金融

最常見的企業管理軟件系統,主要包括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係管理)、HR(人力資源)、OA(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軟件系統、進銷存、合同管理軟件等。由此可見,這些都是B端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必備的軟件系統,並且這類軟件可實現供應鏈管理,藉助互聯網雲端管理的優勢,使製造商、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等供應鏈上的各類參與主體,在線完成原材料採購、訂單核實、產品生產、打包配送等步驟,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經營數據均能夠存在在雲端。

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企業經營數據變得更有價值,比起傳統商業銀行的線下現場調查而言,將極大提升壓縮調查成本,並且保證企業經營數據真實可靠,有效降低信貸風險。早在“兩會”期間,國家對外披露的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指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因此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商借助於自身構建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挖掘鏈條各環節的融資需求,從而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零壹智庫系統梳理國內企業管理軟件開發商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佈局情況,選取了10家典型機構,具體每一家的金融科技發展優勢與業務產品情況,將在下文進行介紹。同時,結合它們具備的B端核心數據能力,可劃分為下述三類:

表 1:10家典型金融科技公司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數據能力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二)“區塊鏈+供應鏈”雙結合下的業務模式優化

最近一兩年,一批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強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探索,在服務B端客群方面,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實現了有機結合。相比原先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我們通過下圖展現的“區塊鏈+供應鏈”業務模式來看,藉助區塊鏈帶有的分佈式共享賬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與可追溯等特性,使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參與主體均能共享數據信息,保證交易行為真實、無虛假偽造行為。由此可見,技術與金融創新結合為專項操作系統,今後將引領B端產業金融發展。

圖 1:“區塊鏈+供應鏈”相結合的線上化業務模式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一直以來,供應鏈金融服務存在著“信任”難題,需要大量信貸人員耗時調查貿易合同、倉儲物流等真實情況,區塊鏈技術將破解該問題。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的最大價值在於滿足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這一點也切合了國家當前倡導的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這一理念。

二、10家機構創新實踐:註冊地域集中、加速增資、聯姻銀行

本報告列出的10家金融機構,展現出開拓B端市場的經營邏輯,憑藉自身的用戶流量優勢,以科技驅動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在佈局產業互聯網方面,展現出三大特徵:

第一,註冊地點普遍集中於一線城市,企業活躍度更強;第二,頭部平臺更容易受到投資方青睞,開展融資或收購來拓展生態合作伙伴;第三,加強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尤其是民營銀行與地方性中小銀行的合作積極性更高,通過合作實現“雙贏”。

(一)註冊地點:供應鏈金融服務主體集中在一線城市

零壹智庫統計發現,從工商註冊登記的地區分佈來看,絕大多數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分佈在一線城市,僅航天科技1家的註冊地在黑龍江。同時,航天科技成立於1999年1月,早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前就已經開展航旅、航天工程等領域高科技研發,並且目前航天科技的業務總部也定在北京。綜合來看,一線城市的小微企業數量與創新能力較強,擁有更多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發展機遇。

圖 2: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的註冊地址分佈省份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與此同時,從10家機構的註冊登記時間來看,我們發現有3家企業管理軟件服務商的成立較早,目前已擁有獨立的金融板塊子公司,即金蝶集團旗下的金蝶金融、用友集團旗下的用友金融、久其軟件旗下的深圳市久金保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簡稱“久金保”)。

表 2:10家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的成立時間與發展定位概述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此外,在剩餘的7家之中,有3家成於2010年之前,但目前尚未查詢到它們的金融領域專屬子公司,即航天科技、怡亞通以及一達通,下表列出每家機構的成立時間與發展定位。

(二)加速增資:阿里旗下公司入股一家、收購一家

本文選取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10家典型機構,均獲得了融資併購。開展金融業務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零壹智庫統計發現,註冊資本均在4000萬元以上,並且近年來進行了多次註冊資本增加的變更記錄。由於這些機構均具備企業管理軟件服務商的背景,一些機構並未查到具體的金融版塊子公司,因此註冊資本規模相對較高,譬如航天科技、怡亞通、一達通等機構。

圖 3:10家典型機構的最新註冊資本對比(單位:萬元)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資料來源:網絡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整理

具體到每一家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的融資情況,我們梳理成立以來的各輪次融資情況,整理彙總如下。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阿里巴巴旗下公司分別投資入股了金蝶金融、收購了一達通,展現出互聯網巨頭在B端市場的前瞻眼光,將加速產業金融創新發展。

1. 金蝶金融

融資次數僅為一次,即2019年12月由螞蟻金服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開展To B金融業務拓展的戰略融資。本輪融資完成後,企查查信息顯示,金蝶金融的註冊資本由7000萬變更為8750萬,變更後雲鑫創投的持股比例為20%,並且公司經營範圍增加了“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投資諮詢服務、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商品信息諮詢服務、網絡信息技術推廣服務、企業信用諮詢服務、其他信息諮詢服務”。

2. 用友金融

先後開展了三次融資:第一次由母公司“用友網絡”在2016年5月,進行戰略融資,但融資規模未披露;後兩次均為定向增發,第二次融資1900萬,第三次融資金額並未公佈。

3. 百望科技

據公開披露信息顯示,百望科技暫無具體融資記錄,僅公告增加了一家上市公司股東,進行老股轉讓——2016年7月,由北京旋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旋極信息”)對百望股份進行股權收購,以3000萬元人民幣受讓百望股份原股東陳杰持有的標的公司30%股份。

4. 航天科技

1999年4月IPO上市後,分別進行了三次定向增發,但均未披露融資金額,具體增發時間與投資機構為:2016年3月,由建設銀行進行定向增發;2017年2月,由中航集團進行定向增發;2017年12月,由國機資本與中航信託共同進行定向增發。

5. 東方微銀

在4年之內已完成四輪融資:2016年11月,由上海復之碩、君聯資本進行A輪融資;2018年3月,由拉薩繼聯投資、上海其光投資、宋碩資本進行戰略投資;2019年2月,由Ventech China、達泰資本進行千萬級美元的B輪投資;2019年12月11日,由國創中鼎領投,建發股份旗下投資基金、復之碩、君聯資本跟投,進行C輪融資。儘管4次融資中,投資金額並未對外披露,但可見其成長性受到投資方一致認可。

6. 久金保

在2017年3月進行了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其母公司——久其軟件,具體融資金額並未公佈。

7. 客如雲

作為深耕餐飲細分領域的雲服務平臺,從2013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間,先後進行了7次融資,經歷了A輪、B輪、B+輪與C輪融資,具體金額分別為500萬、6600萬、7200萬、1.5億人民幣。最新的以此融資,是2017年8月由奧馬電器開展的1.5億元定向增發。

8. 怡亞通

作為業內較早設立的供應鏈服務商,在2007年11月完成上市後,在2013-2018年期間完成了4次融資,包括3次定向增發以及2018年8月由深投控開展的18.2億元戰略融資。

9. 豐收科技

成立於2018年4月,它是由先鋒、網信共同孵化而組建的,至今仍不足兩年。此前,在2018年6月,豐收科技發起了Pre-A輪融資獲得了,由小馬金融、匯財私人資本提供的融資資金高達5000萬人民幣。

10. 一達通

成立於2001年12月,是國內首家B2B外貿出口服務商,具有領先優勢,2010年11月阿里巴巴宣佈已經收購了一達通,但並未透露收購的金額和更多細節。

(三)聯姻銀行:以流量優勢贏得與傳統、民營銀行合作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傳統的對公業務,作為持牌機構,銀行業在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因此2019年以來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在發展供應鏈金融方面,普遍尋求與商業銀行的多元化合作。

2019年以來,國家層面多次重申加強金融對小微企業群體的扶持力度,因此銀行主動尋求與場景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企業軟件服務商擁有B端客群的真實交易數據,符合商業銀行開拓新客戶的發展方向,雙方將共同採用供應鏈金融的方式,挖掘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從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線上平臺,在選取合作對象上,會優先與民營銀行展開合作,源於民營銀行受制於“一行一店”的限制,客戶資源相對較少。此外,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受到自身技術能力有限的制約因素,也需要第三方機構的支持。

目前,金蝶金融與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均展開合作,東方微銀與長沙銀行、廣州銀行、網商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均展開合作,這些都是典型代表。從業務模式來看,雙方合作是2019年下半年湧現的“助貸”模式,發展同時也伴隨著監管層對這種合作形態的合規風險管控規定,由此形成了不斷規範化的供應鏈金融“助貸”模式。

三、B端轉型變局:“EBC時代”來臨,重塑產融生態系統

如今,無論是發展C端還是B端市場,業務、場景與互聯網平臺均實現了結合,並加速了數字化轉型速度。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平臺沉澱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它是驅動轉型的關鍵要素之一。從B端轉型的視角來看,身處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需要重構價值鏈及其核心競爭力。

(一)後ERP時代: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道

我國已經“由ERP進入EBC”,傳統企業需打造B端企業能力,未來將由數據驅動產業鏈價值升級與重構,這一觀點是10月20號召開的“金蝶雲全球用戶大會”所提出的。究竟何為EBC?它源於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提出的一個新概念,EBC(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是指企業業務能力。

企業數字化進入到後ERP時代,ERP不再側重“資源”或“計劃”,而是發展成一種更加廣泛的“企業業務能力”。數據和計算,是目前B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與能力。

圖 4:我國傳統企業轉型過程的四個階段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當前,每一家企業的產品、運營以及管理等諸多方面,均出現劇烈的數字化轉型和變革,因此亟需構建出全新的業務能力。EBC的核心在於IT、雲計算,它不同於傳統的ERP,更突出AI驅動、以數據為中心、以客為尊等屬性,各行業的企業都要打破思維定式,採取平臺化運營、弱化企業邊界、跨界協同管理等新方法,將新技術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重心。

(二)重構企業業務能力:跨界拓展合作伙伴,善用金融科技

B端市場的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到從ERP向EBC轉變?Gartner曾給出一個計算公式,結合中國企業的現實發展環境,“金蝶雲全球用戶大會”將其進行改造,得出下述測算過程:

圖 5: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構建的測算公式

B端数据+区块链:产业金融商业模式重构

可以看出,現代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先加法、後乘法”的過程。第一步,企業在組織架構與文化基因上,要具備“開放”屬性,通過“加法”將模式與業務、管理與運營等兩方面進行重構;第二步,採取“乘法”策略,將外部的數字化技術與企業內部改造成果相乘,從而達到倍增效應。

每個企業置身於行業產業鏈之中,整個產業也面臨轉型壓力,其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因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從供應鏈金融切入,全面進軍產業互聯網這一賽道。零壹智庫發現,目前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頭部平臺,普遍具備下述三項能力:

一是數據能力。企業各類信息分散在ERP系統與政府部門之中,包括企業基本信息、工商、稅務、司法以及存貨等數據,金融科技公司將形成精準用戶畫像與企業徵信報告,幫助企業將數據加工為數據資產,提升貸款審批時效與通過率;

二是鏈接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幫助企業構建互聯網端的開放平臺,用API服務鏈接供應商、經銷商、員工與銀行等眾多參與主體,並嵌入產業價值鏈的各個交易場景,推進全流程在線化辦理,助力產業升級;

三是價值鏈重構能力。金融科技公司將同時拓展實體企業與金融機構,各參與方可合作共建由數據驅動的產融結合生態系統,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信貸、支付結算與風險管理等服務,藉助科技來重構產業生態。

四、結束語

“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這種創新型商業模式,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的探索領域,以此來助力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我國現代企業的轉型路徑正在“由ERP進入EBC”,更注重互聯網思維所強調的跨界融合,“平臺經濟”這種創新商業模式正在由消費互聯網蔓延至產業互聯網,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科技成為變革企業交易場景、融資渠道的關鍵力量。

B端企業不能緊盯組織內部的業務協同,更應推動跨界合作,打造產業鏈生態體系。在此過程中,2019年以來相繼湧現出眾多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頭部平臺,助力企業與金融科技廠商、金融機構、各類場景方緊密聯繫在一起,將彼此視為生態合作伙伴,由此推動產融生態系統不斷升級。

End.

零壹智庫年度報告目錄

1

VIP專屬報告合輯

  • 銀行業區塊鏈應用與探索報告

  • 金融科技招聘報告

  • 金融科技類機構人才招聘薪酬報告

  • 零售銀行智能營銷發展與應用報告

  • 從資產角度看消費金融現狀

  • 小微金融智能信貸報告

  • 解讀四省市地方金融監管條例

  • 城商行的增長路徑探究

  • P2P網貸合規發展報告(2019H1)

  • 消金公司業務模式之爭

  • 中國銀行業智慧網點發展與實踐報告

  • 解讀京東物流模式及佈局

  • 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月度監測

  • 零壹消費金融觀察

......

2

付費專欄

1

全球金融科技專利報告

  • 全球

    區塊鏈專利報告

  • 全球金融科技專利增長趨勢報告

  • 2009-2018年人工智能+金融專利趨勢報告

  • 2009-2018年金融科技專利趨勢報告

  • 2009-2018年雲計算金融專利趨勢報告

  • 2009-2018年大數據金融專利趨勢報告

  • 2009-2018年區塊鏈金融專利趨勢報告

  • 金融科技案例分析報告(專利視角)

2

中國信貸資產質量報告

  • 信貸與不良資產全景圖

  • 中國信貸資產質量專項報告之房地產業

  • 中國信貸資產質量專項報告之製造業

  • 中國信貸資產質量專項報告之採礦業

  • 中國信貸資產質量專項報告之批發和零售業

3

新經濟巨頭公司的金融佈局

頭條、美團、滴滴、小米、360、蘇寧&國美、攜程&同程等新經濟巨頭的業務發展邏輯、海內外投資情況,及其在金融領域的佈局。

4

商業銀行科技戰略案例庫

拆解25家銀行(6家國有大行、8家股份行以及城、11家農商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最近佈局

3

免費報告

  • 中國區塊鏈企業發展普查報告2019

  • 中國區塊鏈人才招聘報告2019

  • 中國區塊鏈投融資普查報告2019

  • 中國銀行業運營效率報告2019

  • 上市金融科技企業發展報告2019

  • 22家區域性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研究

  • 18家全國性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研究

  • 貨幣互聯網的超級實驗:Facebook Libra 解析

  • 農村金融專題

  • 民營銀行四週年(上、中、下)

或點擊,即可領取「零壹智庫Pro」會員優惠券,暢讀零壹精品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