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銀行股“比慘”


銀行股“比慘”

​銀行業,向來是中國股市最賺錢的行業。今年前三季報顯示,34家上市銀行賺了整個A股超過40%的淨利潤,不過,投資者如今開始挑肥揀瘦,連新上市的銀行股都不受待見。

截至12月5日收盤,A股35只銀行股中,已經有26只股價跌破了每股淨資產,佔比高達74%。其中最慘的華夏銀行,市淨率(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比值)只有0.57。

最慘銀行股

低迷市場下,銀行股屢屢上演驚險劇。

據中國新聞週刊統計,截至12月5日,今年共有7只銀行新股發行上市,上半年青島銀行、青農商行、紫金銀行、西安銀行4家銀行股完成發行,雖然股價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尚沒有一家個股跌破發行價、跌破淨資產。

下半年銀行新股的表現急轉直下,8月2日上市的蘇州銀行雖未破發,但市淨率僅為1.07,已到破淨邊緣,而渝農商行、浙商銀行則從發行詢價就開始比慘。

10月29日,頭戴首家H股上市農商行、首家萬億規模農商行、首家“A+H”上市農商行多個光環的渝農商行登陸A股市場,申購發行創下網上網下共計487萬股約3875萬元的棄購紀錄。

銀行股“比慘”

渝農商行股價走勢

上市首日,渝農商行開盤半小時即打開漲停板,此後股價急轉直下,第二日直接跌停。在第10個交易日,渝農商行徹底跌破7.36元/股發行價,12月3日收盤,股價創下6.53元/股新低點,遠低於每股7.64元的淨資產,快速實現破發、破淨,因此被譽為“2019年A股市場最差新股”。

時隔不到一個月,渝農商行的最慘紀錄就被打破,涉足“區塊鏈”概念的浙商銀行11月26日上市,再次刷新紀錄。

申購期,浙商銀行遭到投資者大量棄購,網上網下合計遭棄購1341.75萬股,總金額達6628.23萬元,打破渝農商行紀錄。

11月26日,浙商銀行首發上市日,開盤5秒即短暫跌破4.94元發行價,第二天徹底破發,收盤報4.74元/股。上市後的7個交易日,浙商銀行遭投資者拋售,股價一路走低,12月4日盤中創下4.52元/股的最低位,遠低於公司上市後每股5.17元淨資產。

浙商銀行上市即創下A股市場信用申購實行以來首個上市即破發、最快實現破發破淨的新股紀錄。

銀行股“比慘”

浙商銀行上市後股價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今年上市的其他5只銀行股,渝農商行、浙商銀行均選擇直接破淨髮行上市,可投資者仍舊不買賬。

資料顯示,合併報表下,渝農商行招股前總股本100億股,股東權益合計751億,每股權益約7.51元 ,上市後的每股淨資產7.64元,而發行價僅為7.36元/股。浙商銀行上市前每股權益5.73元,上市後每股淨資產為5.17元,上市發行價4.94元/股。

儘管渝農商行、浙商銀行“賠本賣股票”,但仍沒有吸引到足夠投資者,先後均遭到大量棄購、拋售。這也讓中國郵政銀行的發行上市倍感壓力。

中國郵儲銀行發行價為5.50元/股,同樣選擇破淨髮行,申購結果顯示,中國郵政銀行遭到A股10年來最大規模的棄購,投資者共計棄購1.12億股,棄購金額高達6.16億元。

為保證順利發行不破發,中國郵儲銀行時隔十年再次在A股市場引入綠鞋機制,保證上市後30天之內如果出現破發,承銷商從市場上買入股票,穩定二級市場價格。

同時,A股IPO史上,聯席主承銷商首次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鎖定包銷股份,中國郵儲銀行A股IPO的4家聯席主承銷商聯袂承諾,自公司A股上市日起,其包銷股份至少鎖定1個月、鎖定最長可達6個月。

綠鞋機制能否托住中國郵儲銀行的股價,有待市場檢驗。

賠本賣不動

今年三季報顯示,此前34家A股上市銀行共實現營收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87%;合計實現淨利潤1.33萬億元,同比增長8%,營收、淨利潤均大幅領跑A股所有行業。

最賺錢的銀行股為何集體破淨?銀行新股破淨髮行,為何仍然破發?

某頭部券商研究員對中國新聞週刊分析則,近期破發現象增多尤其是銀行新股連續破發破淨,受國際國內諸多因素影響,給整個市場帶來不穩定性,新股發行常態化,發行節奏加快,持續抽血造成市場流動性緊張。銀行業層面看,受外界市場波動、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國內金融業開放競爭愈加激烈等多方面影響了銀行板塊的行情。

“銀行業整體估值下行更多是宏觀經濟週期造成的,但近期銀行新股的連續破發大概率屬於個別現象,兩個連續破發的新股上市前就被關注問詢了多項問題。”上述研究員稱。

事實上,渝農商行、浙商銀行已引起市場對其經營業績的多項質疑。

中國經濟網報道稱,渝農商行對大股東關聯貸款或成風險點。

據報道,渝農商行與其第四大股東隆鑫控股存在鉅額關聯貸款,截至今年3月底,渝農商行對隆鑫控股發放貸款餘額高達52.64億元。

10月29日渝農商行首日上市的當晚,公司公告稱,隆鑫控股所持的5.7億股遭遇輪候凍結。

根據評級機構新世紀評級的一份跟蹤評級報告,截至2019年3月末,隆鑫控股所持渝農商行等公司股份質押股數已近乎全部被質押。而截至2018年底,隆鑫控股總負債已達320億元,其中,剛性債務為255.36億元。

作為渝農商行最大的貸款客戶,市場對隆鑫控股的還貸能力存疑。而渝農商行的股東問題遠不止隆鑫控股。

11月25日到11月27日,重慶市第一中院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對多達21筆渝農商行非境外上市股份(限售A股)首次拍賣。據重慶商報報道,這21筆渝農商行非境外上市股份(內資股)司法拍賣,分別來自北城致遠集團持有的1600萬股,合計評估價10928萬元,重慶海昆實業持有的800萬股,合計評估價為7064萬元。

摺合起來,21筆總數2400萬股,總起拍價1.478億元,每股起拍價約6.16元,低於渝農商行的股價,更是遠低於其每股淨資產,但最終因無人繳納保證金入場,宣告流標。

不良貸款率是銀行資產質量的最重要指標,渝農商行的不良率也被市場看做是公司的問題所在。

公開數據顯示,渝農商行2014年至2018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8%、0.98%、0.96%、0.98%、1.29%,呈連年上升態勢。

銀行股“比慘”

渝農商行財務指標

至於浙商銀行,其資產質量狀況不樂觀,同時存在多項內控風險,從而引起市場警惕。

半年報顯示,2019年6月末,浙商銀行陷入不良“雙升”局面,不良貸款為127.8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71億元,增幅為22.77%;不良貸款率為1.37%,比上年末增加0.17個百分點,而撥備覆蓋率卻明顯下滑,該行撥備覆蓋率為239.92%,比上年末減少30.45個百分點。

浙商銀行房地產業務引發監管層注意,在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提出的五大問詢問題中,其房地產貸款佔比較高被關注。

此前媒體報道,2018年末,該行房地產業貸款金額為1185.27億元,相比2017年末增幅高達62%;佔貸款及墊款總額的比例為13.7%,在各貸款行業中高居首位,同比增長了2.83個百分點。2019年6月末,浙商銀行房地產業貸款金額為1176.92億元,佔比為12.62%,兩個數字均比去年末有所下降。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浙商銀行房地產貸款大幅增長的現象進入到證監會的視線,被證監會要求該行說明,房地產業公司貸款佔比較高的原因和合理性。

近年來,浙商銀行還因內控缺失頻頻受到外界的質疑。由於踩中輝山乳業、樂視網、中城建和盾安控股等多個雷,其風控薄弱問題成為投資者詬病的焦點。

浙商銀行暴露內控風險早已引起市場和監管層的高度關注。

從2018年年初開始,浙商銀行連續收到監管層的處罰,今年5月還曝出的“假理財”事件震驚業內,2019年半年報顯示,涉及浙商銀行作為被告的未決訴訟/仲裁案件(不含執行異議之訴)共計21起,涉及金額16887.99萬元。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新聞週刊分別致電渝農商行、浙商銀行,但渝農商行始終都無法接通,浙商銀行只有前臺電話,想聯繫浙商銀行董秘劉龍一直無人接聽。

券商分析人士向中國新聞週刊指出,渝農商行、浙商銀行的連續破發與投資者對城商行、農商行的業績、風控等表現難脫干係,同時也受到兩家銀行在A股的“溢價發行”影響。

從AH股溢價率來看,渝農商行本次A股發行價7.36元, 2019年10月29日,其H股市場收盤價為4.27港幣,渝農商行A股溢價明顯偏高。浙商銀行同樣存在這一問題,11月26日,上市首日其港股收盤價僅為4.30港元/股,但是在A股的發行價為4.94元/股。

兩隻銀行股在H股的長期處於破淨行情,迴歸A股卻實行股價倒掛發行,投資者用腳投票並不新奇。中國郵政銀行其發行後的表現將會如何,有待市場檢驗。

對於銀行股破淨、銀行新股破發現象,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甚至認為,市場在近期比較低迷,客觀上也促使市場出現“破淨潮”,傳統週期性行業,比如說像煤炭、鋼鐵、化工,行業景氣度較差,大盤股未來盈利預期下降,所以銀行股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

楊德龍表示,大量破淨股的出現,一方面說明市場處於底部區域,但投資者信心不足,市場走勢低迷這是無疑的。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市場有見底的信號,將來出現回升、出現反彈,也是可以期待的。

策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柏亮向中國新聞週刊稱,破淨、破發是好事情,事實上近期的融資估值也在大規模縮水,一方面促使大型投資者更加理性、迴歸價值投資,另一方面避免上市公司靠前期講故事就能融資、圈錢,促進上市公司迴歸主業,注重經營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