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真相!浙江衛視道歉說了什麼?還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經過

真相!浙江衛視道歉說了什麼?還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經過

11月27日,高以翔先生在浙江衛視《追我吧》錄製過程中意外離世,該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議論。12月2日,高以翔先生的遺體送回到臺北。今日,浙江衛視已決定永久停播《追我吧》節目。就此事件,浙江衛視總監林湧接受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的獨家採訪。

1、這幾天,社會各界對此事件產生諸多猜測和質疑,浙江衛視為何沒有再度發聲?

答:12月2日,在家人和經紀團隊的護送下,以翔已經回到家鄉。意外發生至今,我們一直沉浸在悲痛和自責之中。我們深感對不起以翔,對不起高爸爸高媽媽,對不起所有愛以翔的人。

事發當天,在徵得家人和經紀團隊的同意後,我們發了兩則聲明,公佈了以翔去世的消息,表達了悲傷和愧疚之情,並承諾承擔相應責任。當時,以翔家人的最大心願就是讓他儘早回家。從事發到12月2日,我們和家人及經紀團隊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這兩天也在積極妥善處理各項後事。考慮到家人和經紀團隊希望低調處理的意願,我們前段時間將重心放在抓緊協調各方、辦理相關手續上。我們沒能守住最好的以翔,只希望能夠護他安靜走完最後一程。在以翔回到家鄉、大陸部分的後事處理暫告一段落之時,我們決定公開相關情況,並永久停播《追我吧》節目。

2、目前善後工作進展到哪一步?

答:12月2日,以翔回到家鄉,追思會將在12月15日舉行。浙江衛視一直和經紀團隊保持著密切聯繫,近日將派人前往弔唁。其他善後事宜正在抓緊推進當中。

3、網上對事發當天的具體情況有諸多說法,真實情形到底是怎樣的?

答:11月26日21點30分左右,以翔和各位嘉賓開始錄製《追我吧》第九期節目。以翔參與了兩個小遊戲,其餘時間在主舞臺觀看其他嘉賓錄製節目。11月27日1點26分左右,以翔開始進行賽道環節錄制。在奔跑了600多米並通過賽道上的裝置後,他放緩步伐,坐在邊上花壇,隨後躺倒。此時為1點30分52秒。發現異樣後,跟隨導演即呼叫現場待命的救護車,距事發位置較近的嘉賓也從主舞臺跑向以翔。倒地後1分46秒,現場待命的寧波急救中心醫護人員趕到並開始實施專業搶救。急救20多分鐘後,救護車將以翔送往附近的三甲醫院——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經過2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院方宣佈搶救無效。

4、現場到底有多少專業醫護人員?為什麼有網友看到凌晨兩點有救護車趕來?

答:每次節目錄制現場都備有專業醫療保障團隊。當晚,現場配備寧波急救中心的2輛救護車、3名專業醫護人員和2名救護車駕駛員。救護車上配備專業急救設備,包括除顫設備(在搶救中有使用)。急救人員身著熒光色工作服。至於網友爆料的“在凌晨2點看到救護車趕到現場”,實際上他們看到的是工作人員撥打120後叫來的第3輛救護車,之後沒有使用,空車返回。以上就是事發當晚的真實情況,相關證據我們已作封存,供監管部門依法查證。

以翔是一位善良陽光、受到大家喜愛的藝人,無論我們作了多大努力都沒能挽回他的生命,我們再次表達深深的歉意,並承擔相應責任。

所有的痛與愧、愛與念都化作一句:以翔,一路走好。

【此前報道】

高以翔死因公佈 猝死前奔跑畫面曝光

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

11月27日上午,微博幾次宕機。

年僅35歲的臺灣地區藝人高以翔因錄製《追我吧》,突遇不幸,搶救無效,遺憾離世。

有現場網友稱,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鐘,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甦搶救後,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中午12時許,高以翔經紀公司傑星傳播有限公司以及《追我吧》節目組分別發佈聲明,證實高以翔離世。醫院最終宣佈高以翔為“心源性猝死”。

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

節目組公佈高以翔死因

12時許,浙江衛視《追我吧》官方微博發佈聲明,證實高以翔正是死於該節目第九期的錄製過程中。聲明稱,高以翔在奔跑時突然減速倒地,現場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展開救治,並緊急將其送往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 高以翔最終死於“心源性猝死”。

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

這是高以翔錄製節目前一天,上車時和粉絲揮手,也是他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最後一面 微博視頻截圖

在震驚、心痛、哀悼的同時,一時間與之相關的話題相繼衝上熱搜:

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

錄綜藝節目為什麼非得熬夜?

高昂的藝人費用,倒逼節目“趕時間”

有觀點認為,對於《追我吧》這樣的室外明星運動類節目而言,夜間拍攝,應該也有自己的苦衷。因為場地廣闊,不免涉及到了某些城市街道。而明星參與,又容易造成粉絲堵塞交通。所以,選擇夜間錄製,也是“兩害取其輕”。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年,慢綜藝、觀察類綜藝、科技綜藝等五花八門的節目,讓人眼花繚亂。僅從網絡綜藝來看,據廣電總局監管中心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共上線385部網綜,節目數量較2017年同比增長95%。可見,整體綜藝節目的數量呈現井噴式發展。

龐大的數量,讓綜藝市場成為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營銷白皮書》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中國綜藝節目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同比增長16.12%;節目植入品牌數量達546個,同比增長15.19%。

綜藝展現出的強大吸金力,也加劇了行業競爭。“不瞞你說,我已經連續十四個通宵,這半個月每天都是早上四五點回家。”國內一位知名綜藝導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道,一個節目改十次八次是少數,大部分是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修改。

高強度的拍攝、拍攝前後的各方協調,讓綜藝節目各個環節上的人員都上緊了發條。

“客戶要提意見,平臺也要提意見。不僅如此,平臺裡又分不同部門:廣告、運營、製片人再加上部門主任一審二審三審。每個流程都會對節目提出自己的意見。”

上述導演說,目前客戶權利被放大是節目錄制的一大問題,“很多贊助商,除了要求權益呈現,還會對節目內容提不專業的或者非分的修改要求。”對此,上述導演舉例稱:

他曾執導的一個節目,贊助商是一個果汁。 “按照腳本藝人只要提到並且喝就可以了,結果那天客戶來現場看錄製,一定要藝人補拍一段內容並且是要求藝人說解油解膩請喝什麼果汁。藝人當場怒了,說解油解膩我為什麼不喝普洱茶要喝果汁,為了這個,客戶、銷售和平臺監製現場當著藝人吵架,然後各自彙報老闆。錄製只能暫停拖延兩個多小時所有一百多人耗著等待結果。”

除了來自客戶和內部協調的壓力外,節目組請藝人出鏡的高昂費用,也成為綜藝錄製需要“更快一點”的原因。

“藝人制作設備成本很多是按天來計算。高昂的藝人費用讓導演組從節約經費的角度會選擇本來兩天的內容最好一天加班錄完。”上述導演無奈表示,所以熬夜成了這個行業非常普遍的問題。

節目該不該擔責?

那麼,在高以翔事件中,《追我吧》節目組究竟有無法律責任呢?對此,觀察者網採訪到了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的範辰律師和上海茸誠偉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佳文。

範辰律師介紹,一般演藝公司在與節目組簽訂合同時,都會考慮到一些意外情況,尤其是野外節目,因此 此事主要看高以翔所屬公司與《追我吧》節目組的相關合同條例。

高佳文律師表示,如果高以翔確實是在這次節目的錄製中因為太高強度的活動量導致猝死的話,(節目組)肯定有一部分責任不可避免, 因為活動是節目組組織的,理應考慮到參加錄製藝人的體力。雖然不會涉及刑事責任,但會產生民事賠償。

高佳文律師認為,家屬有權去起訴經紀公司以及《追我吧》節目組,這是家屬可以追究的兩個主體。“死因報告也很重要,但是死因報告牽扯到解剖的問題,家屬方面不一定願意解剖。如果家屬不同意解剖的話,就只能出一個簡單的死因說明。”

高佳文建議,藝人在錄製節目之前,應該和經紀公司聯繫好,購買意外保險,“即使節目方比較強勢,有免責條款,但是安全條款一定要寫好。在傷亡這種不可避免的結果出現後,我們只能做好後續的賠償,作為藝人,哪怕節目組不給買保險,也一定要讓經紀公司買。”

真相!浙江卫视道歉说了什么?还原高以翔事件始末经过

影視行業沒有表面光鮮

事實上,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冬天早就來了,明星和演員也不得不被迫冬眠。

隨著影視市場從巔峰跌落谷底,演員多出了大把時間。

不願蟄伏,就只有放低身段。

迪麗熱巴借訪談節目嚮導演們喊話,“我有時間”;楊冪依靠綜藝節目刷存在感;袁弘開始考慮只能演男三的劇本;黃曉明沒戲可演的情況下,接下了於正操刀的改編劇……

一線明星普遍陷入無戲可演的焦慮,而處在行業底層的青年演員,面對的則是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

一些明星沒有戲拍,就只能去拍綜藝節目,有的綜藝節目難度、強度還非常大;不出名的演員轉型做了網紅;還有一些龍套演員,去互動劇場裡當助演,同一出戏,一年演了1000次。

有機構對青年演員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 發現超過半數的青年演員“無法依靠表演維持自己的生活”。

巔峰的時候,演員不管演什麼都有人捧,低的時候,突然就一文不值了。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電視劇一線演員去演配角,原來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一層一層傳導下去,造成普遍性的資源降級。

市場對演員不那麼友好了。一位青年演員透露,在經歷了近二十次試戲失敗後,他不得不對自己的事業、劇組的選擇,乃至整個影視行業都產生懷疑。根據《影視圈》報道, 當下已經有演員靠賣房過冬。今年五月,27歲的演員鄒新宇退圈,她曾出演過《小重逢》《不良女警》等電視劇。現在,她是國金證券的一名銷售員。

年內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影視行業寒冬到底有多可怕?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同比銳減45%。

“演員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光鮮。”《演技派》發起人、著名影視劇導演於正表示,“行業開機率下滑,很多‘腰部’演員一兩年都沒有戲拍。”

一位影視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影視是二八定律極為突出的行業,80%的資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絕大部分從業者處在產業鏈低端,他們沒有選擇權,更沒有退路。

據證券日報,影視寒冬仍未退。天眼查數據顯示, 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影視(公司/項目)現在不看了,”某基金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影視行業回款慢,政策風險也高,去年開始我們就很少投資純內容的公司了。最近比較關注科技行業,預計一兩年內都不會再考慮影視(公司)了。”

“影視投資的溢價空間正在不斷縮減,讓專業化市場投資者望而生畏。”大連峰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影視投資的投資回報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屬於高風險高收益模式。目前來看,行業經歷2018年的調整風波,還處於較為清淡的階段,很多大機構開始通過聯合出品等降低風險,可以預見未來影視投資的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艾德證券期貨研究部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個影視投資行業開始進入洗牌期,相信接下來行業的集中度也會提升,在未來一兩年時間,全國上萬家影視公司中會有不少倒閉的情況,但行業經歷了去泡沫的過程,發展會更加穩健、理性,有益於影視行情長期的健康發展。

影視行業過冬

三季度多家公司淨利潤降幅超五成

除了演員外,一些影視公司的情況亦是不容樂觀,

從今年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各大影視公司盈利狀不佳,整個行業依然沒有擺脫下滑的困局。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可比的14家公司中,業績報喜的只有北京文化和華錄百納,北京文化業績增長超過100%,華錄百納則扭虧為盈。

華策影視等7家公司雖然實現盈利,但淨利潤降幅都超過了50%,華策影視和歡瑞世紀更是下降超90%。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等五家公司則是陷入了虧損的泥沼,曾經的明星股華誼兄弟更是鉅虧6億多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整個行業確實不景氣,再加上一些重磅作品沒有上線,所以導致業績下滑較多。影視行業這幾年暴露的問題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盈利不穩定、不持續。對於整體行業來說,僅僅一兩部爆款不足以支撐行業的持續發展。

影視寒冬下,即便是曾經光鮮亮麗的明星也難逃生存的壓力,有的人走了,有的人還在堅持。記得在《演員請就位》中,演員袁奇峰曾公開對自己的演藝生涯發出了疑問:我適不適合走演員這條道路?

對此陳凱歌回應道:“有多少人說,幸虧我放棄了,就有多少人說,幸虧我堅持下來了。只要經過努力堅持下去,你們總有一天會得到你們想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