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照片上的這個老人叫黃以炎,今年88歲。手裡捧著的是他自己寫的回憶錄——《軍旅·石油生命交響——黃以炎回憶錄》。

講起了其中的一篇《到東營會戰去》,聲音鏗鏘,目光炯炯:

沒有吊車,我們就採取“化整為零”“大卸八塊”的辦法,將設備能拆的拆、能卸的卸,硬是靠人扛肩抬,把鑽井設備一件件、一塊塊搬進了井場,為儘早開鑽贏得了時間。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黃以炎是孤島採油廠的一名離休幹部。

17歲,他穿上軍裝,加入中國共產黨;

20歲,他保家衛國奔赴朝鮮戰場,一次次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28歲,他脫下軍裝,穿上工裝,參加勝利油田開發大會戰;

60歲,他離休不離黨,傳承石油精神、宣傳紅色教育,繼續發揮餘熱,關心下一代。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到東營後第一個難題就是生活上不習慣,住的是牛棚,吃的是發黴的地瓜幹,喝的是池塘裡的鹹水。”1961年,黃以炎擔任江蘇阜寧1035鑽井隊指導員,轉戰山東,參與開發勝利油田。

在黃以炎的帶領下,大家團結拼搏,一鼓作氣鑽出了蔣一井、柳一井兩口1003米的優質油井,取得了東營會戰第一場戰役的勝利。1973年,黃以炎又參加了孤島會戰。

從勝利油田第一支試井隊、試採區隊、老試採,到勝利採油指揮部、孤島採油指揮部,黃以炎親歷了無數次石油會戰,成了勝利油田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1992年,黃以炎正式離休。他沒有在家休閒,而是去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撰寫一本回憶錄。憑藉著在軍隊中積累的文化知識和對寫作的熱愛,黃以炎開始著手記錄人生各個階段的點點滴滴。為了方便隨時記錄,床頭邊、餐桌旁、茶几上,都擺著本子和筆。有時正在吃著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趕緊放下碗筷,拿起筆寫下來;有時,為了印證一處地名,他想方設法找到參與會戰的老石油求證。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近幾年,因為患有眩暈症、帕金森和白內障,黃以炎視力模糊、雙手顫抖,只能將回憶起來的事歪歪扭扭地寫在紙上,或者錄到錄音筆中。老伴張秀英和子女們便幫著整理錄音,形成文稿。回顧艱難的寫作過程,黃以炎對孤島朝陽五村黨員服務社的熊豔莉滿懷感激。熊豔莉利用工作之餘,將他的幾十萬字文稿錄入電腦,為今後成書提供了便利。

勝利油田這個老人了不起

“離休不是離黨,還應該繼續為黨的事業發揮餘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始終沒有忘記入黨時的誓言,沒有丟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本書的自序中,黃以炎這樣寫道。

離休後,黃以炎以黨員服務社為“家”,主動辦起蝴蝶標本展、集郵展和紅色圖片收藏展等活動。他為青年人、小學生講述勝利油田艱苦創業史,積極參與黨員服務社的工作,把石油精神、石化傳統傳承、弘揚下去。


素材:王國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