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澡堂進化史:小時候最怕去澡堂,陰暗簡陋、水燙得人哇哇叫,現如今竟懷念了起來

↑點擊上方,關注三聯生活週刊!

李碧華的《霸王別姬》,最末兩句,原文是:到了該處,只見“芬蘭浴”三個字。啊,連浴德池,也沒有了。

中國幾代電影導演的作品裡,都常出現一個元素:洗澡。地點更多是男澡堂。鏡頭裡中國的男人們,打著赤膊,在昏暗的蒸汽中模糊了輪廓。移動起來,步態同體態一般鬆垮;靜坐時,熱水池裡攤開了,頭頂兒冒煙,臉蛋兒潮紅,眼皮兒浮囊。

澡堂進化史:小時候最怕去澡堂,陰暗簡陋、水燙得人哇哇叫,現如今竟懷念了起來

《洗澡》劇照

最愛看松骨師傅手中的主角們,坐如泰山,心亂如麻。按摩終了,扽著脖子“咔嚓咔嚓”,左右各掰一下,痛痛快快,重新做人。

我小時候卻最怕去澡堂。家門口的小澡堂,一塊破木板上用紅廣告色寫著它的名字:澡,下邊另附四個小字:兩元一位。環境陰暗腐敗,一小排簡陋的水管,水柱子直通通砸下來,燙得我哇哇叫,想跑卻又逃不出媽媽的魔掌,屁股上總不免狠狠挨幾下。結果每次都是滾水、泡沫、眼淚攪在一起嘩嘩地流。

第一次看見博斯的《人間樂園》的最後一聯,我立馬就想起了那個小澡堂。

但有一家浴池,我對它卻是另一種念念不忘。我只去過一次,卻仍清楚地記得它名叫“新華樓”,其實是很普通的名字,就像女人叫“淑芬”、男人叫“建軍”一樣普通,但小小的我只覺得它實在氣度不凡。

那是好幾層樓高的大型獨立建築,立在最喧囂的鼓樓旁邊,晝夜燈火通明。穿過如迷宮般的樓梯和走廊之後,就能看到一個巨型的淺藍色大水池,它不斷地噴發出團團霧氣,在明亮的燈光照射下,整個浴室夢幻得如同一塊半溶的方糖。無數個大大的花灑流出柔軟溫熱的水,我坐在澡盆裡,沒完沒了地玩。

澡堂進化史:小時候最怕去澡堂,陰暗簡陋、水燙得人哇哇叫,現如今竟懷念了起來

舒服要全套。泡完澡,再迎著涼風喝一瓶瓷罐裝的酸奶,五臟六腑都通透。迎著夜色,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安靜地看著過路的所有景象,不放過任何。我們穿過了琳琅滿目的夜市,穿過一紮扎的冰糖葫蘆,穿過看似即將坍塌的戲曲茶樓。哦,對了,那天還是除夕前夜,賣燈籠的,寫春聯的,到處紅彤彤的,可真熱鬧。

那之後沒多久我們就又搬了家,在家就能洗澡了。小澡堂和新華樓,都走出了我的生活。

大學畢業之後,各地跑著玩,“酒文化”司空見慣,“澡文化”也不甘寂寞。此時的澡堂已集體更名為洗浴中心或會所,羅馬柱和天頂畫替代了白方磚,下棋成了最無人問津的休閒項目。洗浴設施大大加強,各國的蒸房都有,卻甚少見中國的大熱水池子,大概是因為不衛生又耗水吧。

澡堂進化史:小時候最怕去澡堂,陰暗簡陋、水燙得人哇哇叫,現如今竟懷念了起來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劇照

我竟開始覺得,連曾經最恨的那塊破木板上的“澡”字,都變得富有詩意。

我已經告別家鄉很多年了。前不久,在一篇訪問寥寥的文章裡看到新華樓的歷史回顧,它確實是那個新華樓,卻又與我的記憶產生了奇妙錯位。老照片裡的它既不高也不大,矮小的門頭,頹危的瓷磚,連印象中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也是破敗的。它同那些電影裡的澡堂別無二致,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它陳舊的氣息。

澡堂進化史:小時候最怕去澡堂,陰暗簡陋、水燙得人哇哇叫,現如今竟懷念了起來

《洗澡》劇照

我猶豫許久,是否要因為這些照片去改寫自己的記憶,想想又覺得好笑。我深深地回想,那個除夕前夜,自行車後座的自己,努力著要看清楚這世上的一切,那時的心情總是很平和,又很誠實。

《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粉絲信箱】開通啦!如果你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如果你關注民生話題,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將你的聲音與態度凝結成文字,隨時給《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投稿!粉絲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

訂閱2020年三聯生活週刊(贈送2020年故宮日曆,期期快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