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江蘇淮安市洪澤區整治湖區環境

江蘇淮安市洪澤區整治湖區環境

晚霞中的江蘇淮安市洪澤湖碧波盪漾。龔建軍攝(中經視覺)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開始發展水產養殖。“2000年,我和村裡的7個夥伴合夥第一次搞圍網養蟹,當年就掙了100多萬元。”洪澤區西順河鎮張福河村村民化勇說,“頭雁”效應讓其他村民紛紛效仿,很快,洪澤湖、白馬湖上便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漁網。

圍網養殖給漁民帶來高收入的同時,也讓湖區水環境不斷惡化。“前兩年效益很好,但時間久了,水質惡化,水生態系統逐步被破壞,水環境變差了,養殖效益也越來越低。”化勇告訴記者,人工養殖消耗了大量水草,投餵飼料和水上活動又造成水體汙染,湖水漸漸變得渾濁,高溫時泛著陣陣魚腥。

水美,洪澤湖才美。

現在的白馬湖已不見圍網,只有湖水清澈,魚翔淺底。從2017年開始,洪澤區再次對洪澤湖圍網進行清除。“到2020年,我們計劃壓縮洪澤湖區網圍養殖面積2.5萬畝,目前已清除圍網2.3萬畝,明年將全部完成拆違任務。”洪澤區環境監察局局長宋玉洪說。同期,洪澤區累計清除非法圈圩105起,退出湖面8.35萬畝,挖出土方達80萬立方米。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洪澤區沒有“一拆了之”,而是利用退圩還湖獲得的建設用地指標,規劃建設旅遊度假區,發展新型服務業,引導更多漁民從事電子商務、民俗、餐飲等服務業,在轉變生存方式和發展業態中實現增收。

“今年新買了4條竹筏和一艘快艇,到11月份,已經接待遊客3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20萬元。”拆了自家的漁網,化勇如今已經轉型成為旅遊公司的負責人,對於發展旅遊經濟信心滿滿。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湖區變美了,遊客越來越多,遊客們可以划船採菱角、採藕、採荷花荷葉,還可以釣魚釣蟹等,體驗漁家樂趣。

“洪澤區將用心做好水文章,著力打響生態牌,加快全域旅遊開發步伐,打造現代化湖濱生態旅遊城市。”洪澤區委書記朱亞文說,目前,沿洪澤湖“一線四點”旅遊格局初步形成,白馬湖沿線觀光旅遊正在興起,一張貫通南北、覆蓋東西的洪澤全域旅遊畫卷已經展開。

優良的生態吸引了華強方特、大千股份、同程旅遊等文旅集團前來投資,為全域旅遊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國慶期間,洪澤區共接待遊客62.58萬人次,同比增長12.15%;實現旅遊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12.37%。”

記者蔣波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