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今天說說“劉”這個曾經天下第一姓的起源,說它就要先說說龍的典故。

1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鋪子裡生意火得很,都想討個一年的好彩頭、沾龍的光。有人就惦記著去吃驢肉,天上龍肉吃不到,地上驢肉湊個數。龍肉大概是稀罕的,見不到、吃不到,物以希為貴,才想著它是多麼好吃。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葉公好龍

即便是相信龍的存在的古代典籍中,龍也是稀有的,不過比今天還是常見得多。葉公喜歡龍,龍就從天上跑到他家裡,風雲激盪、搖頭擺尾,把他嚇得半死,“葉公好龍”流傳到今天,葉公也被人嘲笑到今天。

漢高祖劉邦走在路上殺了一條白蛇,其實殺的是白龍。在劉媽媽的夢裡,白龍的媽媽哭哭啼啼來告狀。只是哭只是告狀,不像哪吒打死小龍後,老龍王氣勢洶洶找到錢塘關總兵李靖家算賬,哪吒只好以死謝罪,因為劉邦也是一條龍,他是一條紅色的龍,而且正處於上升星座,要打碎一箇舊世界,還要打出一個新世界。他建立漢朝,後來四百年天下,幾十個皇帝,都是真龍天子。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劉邦斬白蛇起義

這樣的龍頭老大,誰敢惹他?很多人都說劉邦是流氓,其實他才是真正的底層青年拼搏上位的第一人。去查查歷史,從黃帝以來,三皇五帝,經歷夏商周、春秋戰國,以及到秦,或多或少都是黃帝家的人在掌有天下,只有劉邦是個例外。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的評價是相當的高,稱其為“大聖人”,當其時也,比孔子的地位還高。

按照古代普世的認識,後來的皇帝,從漢朝到清朝,都是真龍天子,不是真龍做不了皇帝的。這些龍降下凡塵,老百姓也見不到,皇帝出遊,普通平民只有五體投地、山呼萬歲的份兒,不敢抬頭看。

見不到,更不要說吃他們的肉了。吃不到,也不能想,只好像阿Q的精神勝利法一樣,把口味轉移到驢肉上。河間驢肉一直聞名,是吃貨的最愛,據說後來竟被無良商家以馬肉充數,不過人們一般是吃不出不同的。

2

吃龍肉的人還是有的,有史以來第一個吃到龍肉的是夏朝的第14人君王孔甲。龍吃龍,物傷其類。最重要的是,他這一吃,就吃出了劉姓的第一人,劉這個姓氏就在華夏大地上誕生了。

有說法是孔甲吃龍肉的時間是公元前1873年前後,距今將近4000年。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顧頡剛考證說夏朝的創始者大禹是個蟲子,遭到魯迅的批評。公元前1873年、孔甲就姑且相信是真的,畢竟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裡。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劉累

孔甲在位的時候,天上降下來兩條龍,一條公的一條母的。他不會養,到處找人,找到了一個叫“劉累”的人,因為這個人曾經向養龍的專業人士“豢龍氏”學過養龍技術。那時候估計龍是常見動物,都有人以此為業、以此為姓。

劉累的名字來得很傳奇,他出生時手上紋有“劉累”兩個字,就像賈寶玉出生時嘴裡含著玉一樣,都是神人。他把龍養得很好,孔甲就叫他“御龍氏”。

可是有一天,那條母龍死了。劉累沒有向孔甲報告,就剁吧剁吧做了肉醬給孔甲吃,一條龍很大,孔甲天天吃,味道鮮美,吃上了癮,吃完的時候就對劉累說,我還想吃!劉累到哪裡去給他再找龍肉,又不好把那條公龍殺了,又怕孔甲發現母龍死了,只好逃之夭夭。

孔甲就這樣成了第一個,估計也是最後一個吃龍肉的人。他在位9年,死了,也沒心思再想龍肉的事了。

劉累本不姓劉,姓什麼不知道,他是劉姓第一人。他逃走之後,後代開枝散葉,到了秦朝末年,有個只留下“劉太公”名字的男人生了四個男孩,其中第三個就按排行叫劉季,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劉邦。劉邦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卻建立了第一個沒有貴族血統的王朝,第一次把天下的統治權從黃帝家奪了過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說完就完了,劉邦才是真正的實踐者。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劉氏淵源

有史家說,中國的朝代那麼多,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得為最正。

劉邦不好好種地,劉太公老是把他和老大“劉伯”比,等到他做了皇帝,把劉太公請到長安城,問,您老人家看我和老大誰更厲害、更有出息?劉太公還能說什麼呢?

司馬遷寫孔甲吃龍肉,估計是為了引出劉累,是說我大漢天子出身並不寒酸,雖然沒有黃帝家的DNA,但是也有著傳奇的身世,還是“御龍氏”的後裔呢。

有人說司馬遷因為被漢武帝施以宮刑,就在史書中黑劉家。黑武帝是有的,不過也是據實記錄,只不過對他好大喜功、求神煉丹的事寫得多了點,至於對劉邦、對劉家那真是變著法兒說好話。

3

劉邦做了皇帝,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不再是沛縣的小混混,而是有著耀眼光芒的“龍子”。儘管那時候沒有《百家姓》,劉姓自然而然地成為天下第一姓。

漢朝四百年,天下是劉家的,老百姓的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王莽篡漢,儘管當了很長時間的皇帝,還是沒有合法性。後來天下大亂,很多劉姓宗室,還有一些冒充劉家後裔其他姓氏的人,都紛紛出來嚷嚷著光復漢室。這裡頭,劉秀一枝獨秀,終於再度建立劉氏的漢政權,人們都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

東漢末年,曹操專權,也不敢直接奪了劉家的天下,即便是屬下明裡暗裡地勸進,他也只是說,如果天命在我,我願做周文王。那意思是篡漢的事由他兒子來做,他不願,更可能是不敢。

劉備要爭天下,他一個賣草鞋的,硬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當時皇帝漢獻帝的叔父,自此都打著“劉皇叔”的旗號在外招搖。

西晉末年,一個匈奴人站出來說,他叫劉淵,因為當年漢朝的公主和他們的單于祖先和親,他是漢朝皇家的外甥,自然可以繼承舅舅家的天下。他以劉邦、劉秀、劉備為祖先,還真的建立了號稱“漢”的政權。不過歷史對他的劉家血統不怎麼認可,把他的朝代稱作“漢趙”。

4

孔甲之後,沒人吃龍肉。北方人就寄情於驢肉,南方人不吃它,“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把它扔在山下,最後成了老虎的大餐。

南方人只好追求形似,吃蛇,廣東人有名菜“龍虎鬥”,把貓和蛇放在一起燉,北方的貓一車一車地往廣東拉,志願者攔都攔不住;野外的蛇吃得差不多了,就有人專門養蛇供食客們吃。

湖南人也愛吃蛇,有個湖南女生說起吃蛇,簡直兩眼放光、口水直流:哎呀,那個口味蛇,簡直好吃得不要不要的。

原來劉姓是這樣來的

捕蛇者說

柳宗元寫了一篇文章《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即便這樣,當地人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捕蛇。這裡,蛇表面上是藥,實際上是苛政的代名詞,它不是龍,不是美味,而是皇帝那條“龍”把它變成了殺人的兇器。

古人云,安步當車、晚食當肉、無病當富貴,安靜閒適的生活吃啥都是好的,能讓老百姓過上安靜閒適生活的皇帝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吃龍肉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