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美國Buzzfeed網站:來認識一下中國外交官

美国Buzzfeed网站:来认识一下中国外交官

趙立堅推特截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華盛頓12月3日訊 美國知名新媒體Buzzfeed網站當地時間12月2日發表總編輯本·史密斯(Ben Smith)寫的文章《來認識一下中國外交官》。文章稱,如今世界上最有趣的外交官很可能是趙立堅,他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推特上發出的聲音好鬥、坦率而又辭藻華麗。趙在這個感恩節週末火力全開,發了8條批評美國人權問題和種族主義的推文。其中一條推文這樣寫道:"出於對特朗普總統、美國及其人民的尊重,在感恩節之際,我特別感謝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浪費了數萬億美元……”

文章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批評美國在人權問題上賊喊抓賊(中國發布了一份關於美國的年度人權報告)。現在,在推特上又用“那又怎麼說主義(Whataboutism)”同美國開始針鋒相對的辯論(注:通常以“What about?”開頭來回擊某人的責難,因前蘇聯外交部發言人曾多次使用此方法而得名)。

本·史密斯在文章中說,自從趙在7月獲得全球知名度以來,我一直在關注他。當時他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種族主義,來回應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譴責。這條推文引發了包括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在內的美國政治精英的強烈反擊。批評美國的種族主義和種族衝突,在美國內部分裂嚴重的時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它直接擊中了美國的痛處。這種做法是對中國以往的外交辭令的戲劇性背離,中國的外交辭令素以嚴謹著稱。我從來沒有從中國官員那裡聽到這樣的語言。所以當我上個月在北京的時候,有一天早上,我在推特上提出會見趙先生的請求。他在15分鐘後回覆,建議我們下午在外交部街不遠的咖啡店見面。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你在推特上關注的熱情好鬥的人是一種特別的樂趣,而趙並沒有讓人失望。見面時,他穿著一件整潔的毛衣,戴著無框眼鏡。47歲的趙告訴我他是如何認識到社交媒體在外交中的力量的。他說,是時候展現一個新的中國形象了,“自信而不是咄咄逼人”。他出生在北京以外的地方,2009年至2013年在中國駐華盛頓使館常駐時註冊了推特。但他真正開始理解它的力量是在2015年,當時他被派往伊斯蘭堡擔任使館副館長。當時關於中巴經濟走廊的離奇說法激怒了趙。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龐大的全球投資計劃中的一項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聚焦於一個長期保持密切經濟和政治合作關係的夥伴。當時有人稱,被派往項目上的中國工人是被判處死刑的罪犯。趙在推特上回應這些說法時將其稱為“骯髒的謊言”和“年度笑話”。

趙說:“我只想讓那些沒有核實情況就散佈謊言的人閉嘴,那些不惜放棄一切機會詆譭中巴經濟走廊的人走開。”“今年5月15日,我在推特搞的線上採訪活動收到了2.2萬個問題。"趙去年在伊斯蘭堡接受採訪時說,社交媒體是“反擊這些負面攻擊的武器”。在巴基斯坦,趙被當地一家媒體稱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在#AskLijianZhao的標籤下,他的問答很受歡迎,以至在印度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趙告訴我,以任何國家外交官的標準來看,他都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當然在中國的低調外交風格下更是如此。“人們看我的眼神就像我是一隻大熊貓,就像一個來自火星的外星人”。在夏天的口角之後,趙離開了巴基斯坦,他的一些追隨者--至少是我--誤以為他被召回北京是因為他大聲說出了應該靜靜說的東西。事實上,他升職了:今年秋天,他現身為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並在中國外交官與公眾溝通方式的轉變中發揮了作用,這一轉變開始讓中國外交官在推特上發帖--儘管沒有人像趙那樣努力。“現在是中國外交官說出真相的時候了。”中國聲音迄今在全球辯論中聲調不大,這是因為推特的大部分全球性的辯論都是用英語舉行的。“有人每天都在誹謗你--像蓬佩奧,像彭斯。”他抱怨道,打開推特就是看到“他們在說中國的壞話。他們正在談論香港。他們說香港的抗議者是自由鬥士。這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美國政府對我的賬號不滿意,也許有一天他們會讓推特關閉我的賬號@zlj517。”趙告訴我。然後,他向我展示了他一條流傳很廣的關於華為的推文,在推特上的閱讀量為250萬:“為什麼華為讓美國發抖,變得瘋狂?華為新款手機攝像頭的光學變焦簡直是帥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