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倫敦公寓受難記II:我睡了一週“火龍浴”

2019年7月29日,倫敦氣溫飆升至38-39度,成了大家口口相傳的“

40年來最熱的一天”。一向涼爽的倫敦從未經歷過如此高溫,被“舒適氣溫”慣壞了的倫敦人自然也像“熱鍋上的螞蟻”,熱到懷疑人生了。

當我安詳地坐在教室裡準備上課時,老師們通常會用手扯著衣服扇著風、扎著頭髮、滿頭大汗地到處借風扇,或者向學校申請一間帶空調的教室。“真是沒見過世面呀”我對朋友開玩笑說。

倫敦公寓受難記II:我睡了一週“火龍浴”

作為一個在武漢摸爬滾了幾年的人,這種高溫可以說是日常操作,並沒什麼大不了,即便有,也都留在武漢了。


我本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但是那幾天,睡覺成了我最發愁的事。

想必大家有所耳聞,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公寓是沒有空調的(除去近期新建的那些),因為夏季向來涼爽的歐洲不需要空調來調節室內溫度。設計公寓時,當地需要做的是改善建築物本身架構特徵以更好地適應寒冬。

老師上課的時候還特地跟我們介紹:“倫敦冬天太長,夏天很短,所以說倫敦的建築本身就是為冬天而設計的,保溫措施做得很棒!白天吸收熱量,晚上再釋放出來……有點誇張,不過基本情況就是這樣。要是遇到這兩天的高溫,日子想必不會好過了!”當時,我只是把老師的話當成了一笑置之的課堂閒談。

倫敦公寓受難記II:我睡了一週“火龍浴”

即便是武漢酷暑的高溫,睡在空調吹著的寢室也同樣舒爽,但在倫敦的學生公寓,我頭一次體會到了晚上被熱醒後難以入睡的感覺——頭髮黏在後脖頸上,全身都在出汗,床單也因為被汗浸溼變得皺皺的。可能我睡的是桑拿房、火龍浴吧。

由於公寓的窗戶設有防盜鎖,所以只能打開一條手掌寬的縫隙,加上窗簾遮擋,開窗也就約等於不開了。在這樣的夜晚醒來,怎麼可能睡得安穩甜美呢?

我終於信了老師說的話,倫敦的建築,果然都是為寒冷的冬天準備的。

倫敦公寓受難記II:我睡了一週“火龍浴”

炎熱的一週終於過去,我搬到了另一家租金更加實惠的學生公寓。新公寓多了兩扇窗戶、空間也更大了一些,終於不會熱得睡不著覺。我的房間在緊靠庭院的二層,走到窗前就能看到公寓為學生們日常活動準備的公共庭院。

本以為可以在這裡過上想象中歲月靜好的生活,現實卻把我打的猝不及防。早知道是那樣,我寧可睡在靠馬路的房間!我在新公寓險些被逼瘋的經歷,詳見倫敦公寓受難記最終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