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淵起兵成功是因為李世明嗎?有沒有別人相助?

鮮花盔甲之主人


唐朝的開國皇帝為李淵,李淵出身於關隴貴族,是西涼開國君主的後裔,世世代代都非常顯赫,很小的時候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並且李淵的母親是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的為人也非常的低調,這也使得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特別的喜愛李淵,在李淵長大成人之後,也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李淵的勢力也在快速的增長,李淵的地位在隋朝是非常高的,那麼為何李淵會選擇起兵反隋呢?

李淵在起兵反隋的時候,隋文帝已經去世了,當時在位的是隋煬帝,隋煬帝與李淵雖然是表兄弟,但是隋煬帝對李淵並沒有那麼的寵信,甚至有些討厭李淵,隋煬帝繼位之後,修隋朝大運河,頻繁的發動戰爭,讓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大範圍的農民起義,李淵最初的時候也在盡心盡力的幫助隋煬帝平定起義,可是隋煬帝不知悔改,農民起義也越來越多,如果李淵繼續平定起義,一旦隋煬帝倒下,李淵也會受到波及,所以最後李淵選擇起兵反隋。

還有一種說法是李世民勸說李淵起兵反隋,有許多的記載都是說李世民勸說李淵造反,因為隋煬帝對李氏家族一直十分反感,一直想除掉李氏家族,再加上當時農民起義眾多,這時候李世民就勸說李淵起兵反隋,這樣還可以拯救天下蒼生,但是這個說法是無從考證的,不排除李世民是稱帝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才這麼說的。

在隋朝時期關隴貴族的勢力是非常大的,隋煬帝的一個做法觸碰到了關隴貴族的利益,隋煬帝繼位之後開始重用江南的文人,開科舉取士,打壓關隴貴族,這已經動搖了關隴貴族的地位,關隴貴族已經開始對隋煬帝不滿,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又讓關隴貴族損失慘重,隋煬帝與關隴貴族之間已經分崩離析。

李淵出身於關隴貴族,隋煬帝與關隴貴族關係惡化之後,李淵就成為關隴貴族的領軍人物,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在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後,李淵起兵反隋是必然的事情。

李淵最後成功的推翻了隋朝,成為了一個王朝的開國君主,雖然稱帝之後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這並不能磨滅李淵的功績。

因此,個人覺得李淵起兵應該與李世民關係沒那麼緊密!更多是為維護自身利益的關東貴族及下屬等慫恿導致,李世民可能也是其一!


小夕夕的監護人


李淵能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靠的不僅僅只是自己的雄才大略,還和一個女人有莫大的關係。有句話叫“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離不開一個賢良女人的支持”。而李淵背後的這個女人就是他的妻子竇皇后。如果沒有竇皇后背後的鼎力相助,不能說李淵就當不了皇帝,但起碼沒那麼容易。

竇皇后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自小就聰穎伶俐,讀書能過目不忘,而且有見識,有遠見。她嫁給李淵是採用“比武招親”的方式進行的。她的父親竇毅規定:“無論是誰,只要能一箭射中他家大門上的孔雀眼睛,就將女兒嫁給誰”。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射中,最後竟被李淵射中了。當時李淵的職務是“歧州刺史”,隋朝的“唐國公。”

隋煬帝時期,楊廣喜歡好馬。而李淵養有幾匹好馬,竇氏就曾勸李淵投其所好,挑幾匹好的送給隋煬帝。李淵不同意,後來果然被人告發,隋煬帝也開始對李淵起了猜忌之心,逐漸不是那麼信任李淵了。

李淵能統一天下,這還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竇皇后給他生了幾個能打天下的兒子,長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四子李玄霸早死。李建成主政,李世民主軍。

有了幾個兒子的鼎力相助,李淵從公元-617年晉陽起兵,到公元-624年,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先後消滅了河北的竇建德,河南的王世充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以及全國各地的叛軍,統一天下,建立了大唐,李淵也成了唐朝的開國皇帝。如果不是竇皇后給他生下的這幾個兒子幫他打天下,李淵能當得了皇帝麼?

可惜的是竇皇后這樣的才女,僅活了45歲就去世了。如果竇氏不死那麼早,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書古論今談史官


首先糾正提問者一個問題,“李世民"不是“李世明",這個錯誤不太應該。好了,言歸正傳,李淵下定起兵造反的原因很是複雜。有可能多數讀者不是太瞭解李淵所處的位置,李淵是隋朝的皇親國戚,再加上在關隴集團中的地位一直不低,他的起兵首先就要得到關隴集團的支持。說個例子大家也許就會明白關隴集團的厲害之處了,隋煬帝大家也不陌生吧?隋朝本來也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持才得以存續,但是到了隋煬帝之時為了不再受到關隴集團的限制,最終卻是沒有成功,被關隴勢力趕下了皇位。

客觀上的原因是有了關隴集團的這一個大靠山他才敢起兵,主觀上也是因為李淵本人就很有能耐,是個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而通過和柴氏等家族的聯姻又保證了糧草軍費的來源,使得李淵有了和隋朝相抗衡的資本,但也正是具有了內在外在的因素,才使得關隴貴族集團鐵定了支持李淵的決心。這兩個因素也許是相輔相成的。

一切準備就緒,只差這個東風了,而這個“東風“就是李世民,當時的李世民年齡雖不是很大,卻有著非常良好的遠見卓識,他為李淵做了詳細的利害分析,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幫助李淵下定了最後的決心,這裡要說明的是,本就騎虎難下的李淵早就有與隋朝撕破臉的意思,只不過決心難下而已,李世民的這一“助攻“無疑是“正中下懷“而已。

而李淵起兵成功,不僅有著李世民的功勞,還有太子李建成的功勞,就在李淵為起兵作者準備之時,李建成也在各地積極的為李淵聯絡著各方勢力,以備起兵之用,這些“伏兵“在大唐建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這裡還有一個人在李淵起兵後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她就是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也就是武將柴紹的妻子。這也是個不簡單的人,她的才華不在兄弟李世民之下。就在李淵起兵之前,平陽公主就是十分的支持他。所以就秘密的為李淵籌集了7萬娘子軍,不要小看了這群女兵,她們可是多次打敗隋軍的巾幗英雄。

在李淵拿下關中地盤後,為了保障後方不受到外地威脅,平陽公主就率領這支部隊替父鎮守山西葦澤關,解除了李淵的後顧之憂。由於平陽公主曾率女兵在這裡鎮守,並戰死與戰場,後人就將葦澤關改名娘子關。


由此可見,李淵起兵的成功並不是李世民一人之功,他是受到了各方勢力的支持最終榮登大寶的。


新不二說


李淵起兵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李世民。

當然李唐江山的建立是由高祖與太宗兩人共同建立成功的. 唐朝開國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家出身豪門,對於當時的政治與軍事形式有著比一般人更為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各路起義軍還在為著一點蠅頭小利爭鬥不休時,李家卻先佔領了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地區關中.關中和其他地區相比,不但易守難攻,而且在糧草與兵源上佔著重要的地位.李家利用關中基地打敗了北方的王世充與割據南方的竇建德部,並乘機招降了南方其他一些農民起義軍,從而統一了北方。而南方當時的起義軍有實力與李家爭雄的也只不多了,統一之勢已成必然。

第二,對於統一天下的戰略上,李唐的對手在思想上還是差上一大步的.李家初起兵時,實力並不強大,李家採取了與突厥結盟稱臣的方式取得了外援與支持。戰爭初期時,盟友的力量也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在亂世之中,誰更懂得利用人才誰更會打仗,誰最終就會取得逐鹿中原的勝利.在軍事上,唐太宗的軍事才能在當時也少有匹敵對手.在唐太宗征戰的過程中收降了不少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名將與謀臣,這也是李家在戰爭中取勝的原因。



星星讀歷史


李淵起兵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持,李世民固然是文韜武略,但是並沒有電視上演的那麼誇張,關隴集團是8柱國12將軍制,算下來有20個豪門大族,而楊廣倒行逆施的原因其實也是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勢力所做出的一系列舉動,但是最終還是被關隴集團給推翻了。


凡間世


李淵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後,看到隋朝即將敗亡,萌動了取而代之的念頭。他左右的裴寂、劉文靜及次子李世民亦紛紛建議起兵以舉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