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抵制“黑五”?


抵制“黑五”?

11月29日,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熱火爆依舊,網上銷售額更是創新歷史新高,達到74億美元,同比增長19.6%。

“黑五”是美國感恩節之後的週五,這一天是美國零售最火爆的日子,也是零售商大舉降價清理庫存商品的時間。傳統上,商家用黑色墨水記錄盈利,這一天因而得名“黑色星期五”。

近幾年,在網購平臺的推動下,“黑五”在美國屢創銷售紀錄,在歐洲等其他地方也漸漸紅火起來。但是,這些“成績”並沒有迎來一邊倒的歡呼,抵制“黑五”的聲音越來越大。

抵制“黑五”?

比如,今年就有500多個法國品牌聯合抵制“黑五”,抵制的理由是“這一天實際上消耗的是社會和環境”。這些品牌組成了 “讓星期五再次綠色”的團體,稱“黑五”鼓勵了過度生產,加快了氣候變化。

不僅是過度生產,還有過度消費。在大促銷的情況下,購買自己並不太需要的東西,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購物體驗”。有報告顯示,2/3的法國人至少買過一件從未穿過的衣服。就全球而言,這份法國人的衣櫥報告,相信絕非個別現象。

或許,這也是日本 “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近幾年在全球大火的原因。正是在這個“過度生產、過度消費”的時代,家裡才會塞那麼多買來用不上或來不及用的東西,否則又怎麼需要向“收納女王”學習“斷舍離”呢?

抵制“黑五”也是因為越來越緊迫的環境現實。就在上週,聯合國發佈報告稱,至本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可能達到約3.2℃,遠超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目標: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併為把升溫控制在1.5℃內而努力。

抵制“黑五”?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的警告,一旦升溫突破1.5℃的臨界點,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大幅上升。

環境問題緊迫,環保也不再是新鮮詞。說到環保,我們常常想到要去做什麼,但對於環保這個有點特別的議題,有時不做什麼更能保護環境。

比如,在大促銷的誘惑下,不買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許多東西價格不高,買來即使不用也不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但其環境代價往往比我們想象得要高很多。比如,生產一條牛仔褲需要7500升水,相當於一個人7年的飲水量;生產一件棉襯衫則需要2700升水,相當於一個人兩年半的飲水量。

如果哪一天,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能像金錢意識那麼強,在計算價格的同時,能同時計算環境成本,相信遇上“黑五”、“雙十一”這樣的大促銷,“不理性消費”會少很多。這樣一來,似乎也就不需要抵制“黑五”了。

抵制“黑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