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隱沒在大山深處的古藺縣白泥鄉菜板村,風光秀美、山林茂密、民風淳樸。這裡有一群“土著”居民——獼猴,它們常常出沒于山林田間,多年來,得益於周遭村民的保護,獼猴的族群數量一直穩定增長。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獼猴,也稱猢猻,黃猴,是亞洲地區最常見的一種猴,群居。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中被列為易危種。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白泥鄉的獼猴於上世紀50年代被村民發現,當時獼猴族群數量約30多隻。隨著菜板村面貌的日益變化,扶貧公路已經通到了家家戶戶,加之村民們和善友愛,這些“土著”居民也搭上了“便車”,活動區域從山林拓展到了農田、公路,開始大膽和人類朋友頻頻互動。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每到寒冬時節,山上食物不夠,它們就成群結隊下山覓食。善良的村民們有了收成,也會特意給它們留點。“南瓜、小菜全都吃啊,如果沒有人在家,還要去煮豬草的鍋裡撈紅薯、豬草吃。”菜板村七組村民劉懷英笑著說,“只要有多的,都拿給它們吃。”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種啥吃啥,吃嘛嘛香。近年來獼猴數量逐年增長,現已有上百隻,但“搶食”現象也開始凸顯。“我們這裡住的每天都有猴子來,吃飯的時候我們也要看著,不要它們進來。”面對這種情形,菜板村七組村民蘭同芬很是無奈,“不想傷害它們,是國家保護動物,而且跟我們多少還是有感情的,在糧食緊張的時候,只希望趕走它們,不破壞莊稼就是。”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獼猴的生存危機如何解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如何保障?白泥鄉鎮府經過研究討論,決定聘請專人給獼猴餵食。菜板村七組組長閆朝堂擔起了餵養人的角色,“現在有105只猴子,每天餵它們三餐,一天要吃45斤玉米。”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菜板村第一書記李志農告訴筆者,餵養獼猴,一方面是解決“人猴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菜板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我們加大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 使農戶明白要保護野生動物。下一步,在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菜板村將打造一條生態旅遊路線,從關門石景區到三臺野生獼猴區域,重點打造三臺野生獼猴的觀賞區域。”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白泥鄉政府將把獼猴生活區域納入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充分開發菜板村秀美山水,帶動當地百姓一起致富,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古藺發現一群“新網紅”,一天要吃45斤玉米


文圖:武詩潔 陳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