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小業態:春天已到“廝殺正酣”

核心提示:

在小業態賽道上,傳統實體零售巨頭和新零售的排頭兵們,正在上演一部大片——如“血戰鋼鋸嶺”一般在一二線城市社區甚至在縣域為戰場,開始了一場廝殺——以五百米商圈為核心,以解決最後一公里為己任,開始圈地。

2019年,中國的經濟依舊蓬勃發展的一年,小業態賽道暗潮洶湧,越來越多原本是商超和大賣場的企業投身加入到小業態的隊伍中,希望能夠在新零售下誕生的新業態中分一杯羹。

超市發與羅森合作打造出小業態新模式的超羅便利店,截止今年十月份已經開出22家店;蘇果今年孵化出了第四代便利店,目前蘇果小業態門店數已經超過1300家;而永輝還有新零售的代表盒馬,又在“mini”概念店上擺下戰場,進行一番“廝殺”。有很多區域企業,也開始打出社區這張牌……龍商網&超市週刊記者以快速擴張的便利店為例,梳理小業態這個賽道的發展近況。

01

賽道硝煙四起

近年來,受電商衝擊,傳統商超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多數超市企業都在謀求轉型,除了掘金線上,小業態和生鮮成為他們瞄準的方向。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的各大國內外零售企業引發了一場不亞於零售大戰的小業態戰爭。

經格隆匯app查詢顯示,2018年中國便利店門店數量為12萬家,同比增長14%,行業銷售額為2264億元,同比增長19%。便利店的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在行業集中度和創新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小業態:春天已到“廝殺正酣”

在過去幾年,羅森、7-11 以及全家三大便利店巨頭在中國迅速展店,形成了可觀的規模。2017 年底,三大品牌的中國門店數量分別達到了 1399 家、1644 家以及 2181家,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同時,本土品牌便利店也迅速發展,如“美宜佳”、“舞東風”等品牌,截至 2019 年 6 月,美宜佳在中國 15 個省份開立了 17000 餘家門店。

進軍新市場已經是便利店擴張的首選之路,超市企業也紛紛加碼小業態門店。今年以來,天虹股份新開門店24家,其中23家為便利店;利群股份新開門店8家,其中7家為便利店;今年上半年,中百集團新開門店87家,其中有45家是便利店;與此同時,三江購物的小業態門店數量越來越多,目前其擁有203家門店,小業態門店佔比39.90%。

永輝mini則是永輝超市近期推出的創新社區生鮮業態。這個業態是當下永輝超市離社區消費者最近的一個業態,能接到社區一線流量,也是永輝超市目前複製最為快速的業態,僅2019年前三季度,永輝mini已開店超過520家。

小業態:春天已到“廝殺正酣”

搶佔領地市場的還有蘇寧小店。目前,蘇寧小店在全國已突破6000家,累計服務城市71座,社區超過35000個,旗下社群50000個,服務超過1.2億消費者。

02

必殺器

“嘴上功夫”

押寶小業態門店已經不是各大零售企業的唯一策略,小業態門店中的品類與傳統便利店不同,生鮮和熟食成為便利店裡面重點擴充的品類。現在社區中的便利店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便利店,它們都多了“熟食生鮮”這個名號。

在2019中國全零售大會——“小業態的春天”平行分論壇上,華潤蘇果超市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賀薇女士表示,蘇果除了對便當、三明治、飯糰以及盒飯等常規的鮮食經營以外,特別注重對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鮮食商品進行研發,利用鮮食工廠和中央廚房研發出口味統一的茶葉蛋以及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鴨血粉絲湯等鮮食品種,盡力滿足消費者對鮮食熟食的需要。

小業態:春天已到“廝殺正酣”

便利蜂董事長王紫表示,便利蜂著手“黃沙拉麻”四大品類,關注不同區域人的喜好,在保證為顧客提供口味好的產品的基礎上定義員工的標準,對標社會的頭部餐飲。

“生鮮”作為解決居民一日三餐的必需品成為便利店首選,也成為小業態發展的關鍵詞。

永輝超市大力擴張的mini店就是定位於社區的生鮮超市,生鮮產品佔比六成;蘇果生鮮加強型的生活超市重點經營生鮮商品,生鮮經營面積由原來的20%擴大到門店面積的一半,聚焦果蔬、肉,引進有機農產品;便利蜂9月中旬也上線了賣菜業務(門店不售賣,只提供取貨服務),“賣菜”業務在京津地區運行一段時間後,將會推廣至便利蜂全國門店,屆時所有便利蜂用戶都可依託門店解決日常生鮮需求。除此之外,羅森和蘇寧小店也加入到了“賣菜”行列,便利店“賣菜”似乎可行?

此外,愛客多的餐飲區佔到30%,生鮮更是拼團的重要品類;超市發羅森便利店雖然合作創新了新模式,但是也從未拋棄生鮮和熟食。

“體驗消費”

小業態的蓬勃發展與“體驗消費”脫不了關係。現在人們生活壓力和生活節奏已經發生變化,壓力大的消費者們總是渴望自由、想要擺脫時間、空間上的束縛,更加註重良好的消費體驗,而具有社區商業特性的小業態因“小而便利”恰好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蘇果堅持“零售無新舊,隨需有迭代”,結合當地文創公司研發商品,聯合IP打造網紅打卡點,連接熱點吸引年輕新勢力,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便利蜂用服務的SOP要求員工,量化百萬訂單投訴比和員工考核指標,注重商品和服務,希望通過提升用戶體驗保證用戶的流量;超市發有專門針對大爺大媽的業態,也有專門針對職場媽媽的業態,儘管擁有多種業態的門店,但是缺少年輕人的市場,因此與羅森合作打造了“超羅便利店”;蘇寧小店立足場景零售,滿足用戶在家庭生活中24小時所有的需求,包含餐食的需求、家庭服務、社區服務的需求;盒馬mini通過創新模式、商品和技術的創新一直走在同行的最前面,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屢出奇招,在店倉一體、電子價籤等數字化方面不斷升級服務。

小業態:春天已到“廝殺正酣”

一些資深零售分析師指出,在一線城市,大型門店不能吸引一些更年輕的消費者或者一些中產階級,環境和購物體驗都跟不上,而小業態的門店和精品門店,則可以滿足這些需求,所以以便利店為主的小業態將會更加註重顧客體驗。

03

未來已來

《2019 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預測,未來便利店在實體零售整體環境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從市場格局上來看,海外品牌將進一步加強本土化合作,羅森和 7-Eleven 都通過開放加盟和加強本土合作的方式進一步在中國市場區域下沉,以謀求在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本土品牌則繼續深耕本地市場並逐步輻射周邊市場。

儘管伴隨著高速增長,中國便利店在運營能力和供應鏈效率方面仍需加強。在《新時代證券》5月份的一次週報中指出,2018 年門店運營成本繼續保持高位,在租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環境下,中國便利店都在加強技術研發和提高運營效率,優化商品結構,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和會員管理體系,以此進行精細化管理。

最典型的例子,一直走在新零售前面盒馬mini通過數字化提升硬件和軟件,幫助門店提升效率和顧客體驗。目前盒馬mini已經實現了商品和人員管理的全面數字化,即完成了自動訂貨、收貨、上架、補貨的商品環節和可追溯的撿貨、打包等配履約環節,通過數字化清晰地監控商品額狀態和存貨量。

盒馬mini自主收銀設備、共享終端、電子價籤的實施落地證明了包括小業態在內的零售行業數字化的必然趨勢。數字化價值鏈轉型將成為便利店贏得挑戰的關鍵舉措,解決生鮮產品的供應鏈問題也將是小業態和便利店的發展重點。未來,便利店將繼續與數字化相結合,從優化會員運營、完整供應鏈效率等多角度去完善前端到終端的綜合運營能力,為顧客提供更便捷、安全、無縫的購物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