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心經》般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現代社會很浮躁,好好地修修心,讓自己的心能安靜下來,這樣才能產生利於生活的價值,否則自己的心想孫猴子一樣四處撒野,一會兒上天一會兒入地,搞得天翻地覆,那隻能受那五行山之苦。這個五行山就是那五蘊“色受想行識”,悟空悟的就是五蘊的空境。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我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有不同的境遇,境遇雖然不同樣,但心裡面感受是一樣的,我們感受著世界上的美好,感受著世界上的酸甜苦辣鹹,感受著世界上的喜怒哀樂,如此真實的存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遭受這些情緒的影響,讓這些事情侵擾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永遠無法安穩平和下來,心中思緒萬千,各種煩惱都存在心中。或是為了生存的問題,或是為了精神上的問題,困擾我們不能前行,偶爾用一些娛樂方式來麻痺自己,可之後又迴歸到最開始的樣子,麻痺自己非常的不可取,那樣只能得一時的安慰,不能長久的解決問題,我們既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唯有用心去思考問題,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悟前輩先哲的智慧。

《心經》般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經》是一部講心的經典,心中有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種基本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組成了大千世界。五種元素五種基本的慾望,侵蝕著人們的心,外界眾生受五蘊的影響變得焦躁,變得慾求不滿,讓人心變得輕浮,讓人心中執住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心一旦變了,那麼對待身邊事物的態度就變了,變得沒有章法,變得毫無規律可言。因此佛教講到“空”,讓我們心空一空,把那些多餘的想法去除掉,自己不應當執住於那些過去的事情,只有眼前的生活最真實,最值得我們思考。

《心經》般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相行識,亦復如是。這句話若是明白,生活哪還有那麼多的煩心事呢,只是很多人聽得明白,但卻不願意真正明白。真正明白是心中如原來一樣,什麼都沒有,萬事萬物在心中只是一念,在心中走個過場,沒有什麼太大的牽動。這樣做才算是真正的明白,這就好比如我們學習知識一樣,外界的知識有很多種,我們需要去學習這些知識,這樣才能讓我們得到成長,才能以比較合理的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問題。

心中思緒萬千,大千世界色相無數,這些本是從心中出來的,我們在這些具體的事物當中成長,面對生活中各類事情。觀點觀念,行為習慣,為人處世等等這些有形有相的事情,既然從心中出來,那便是空空如也的。空的思想境界,如同人生三重境,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心經》般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心最開始的樣子,一顆原原本本的空心,不染任何的雜念,空蕩蕩的,讓人欣喜。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心中有了雜思雜念,多出了很多不合理的想法,讓那一顆本來的心變得斑駁了,變得令人生厭了。第三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當經歷了世間各種事物之後,自己心中有了方向,有了自己的目標,再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心變得通透了,我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們不會盲目的跟隨別人的想法,從最肯本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我們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了自己的性,也就能到達那個空境,好好地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