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

凡事都有因果關係,過去決定了現在及未來。他認為所有過去所受的傷害都是現在不幸的罪魁禍首,不管是情緒發展還是行為習慣,都可以從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中尋找到原因所在,這便是他的原因論。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然而阿德勒卻提出了與他相悖的理論,阿德勒認為,無論現如今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思考過去的原因。

人的任何經歷都不是其成功或者失敗的基本原因,把結果推至到過去,只會讓這個人變得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人們所需要思考的是現在的目的,從過去經驗中尋找出現在的目的因素,這便是他的目的論。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前者是人們善於用當代的不順去找過去的原因,後者則是用當代的不順去尋找其現在的原因。二者之間有著本質差距,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進行抱怨,其實就是原因論的一種表現,要學會從原因論到目的論的轉變,把消極情緒轉變為積極情緒。


一、父母時常對孩子抱怨,其實是在用“原因論”

1)父母好面子,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很多成年人喜歡在孩子面前保證自己的威嚴,認為自己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作為孩子的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弱勢狀態。若是遇到自己的錯誤,並不會對孩子進行道歉,反而會先發制人,尋找出孩子的過錯,於是經常會出現翻舊賬的形式,這種行為模式就是原因論。

這些家長善於指責孩子,不能夠及時審視自身,及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為面子問題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2)無法接受現實

還有一些父母經常性抱怨孩子,實際上是因為無法接受現實,家長的好勝心比較強,不允許自己失敗,總是己所不欲,卻強施於人。要求孩子必須勝利,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孩子總會犯錯或者失敗,一些家長認識不到這個問題,不允許孩子失敗,只允許孩子成功。當孩子遭受失敗時就會受到巨大打擊,心態難以平復,於是便開始尋找孩子的內部原因,強行給孩子安插錯誤,逼迫孩子承認自己的責任。

3)交流太少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都有個通病,那便是工作忙,忙到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忽略孩子的生活。這些家長極度缺乏與孩子的交流溝通,還會產生一個深刻的刻板印象,一旦孩子做出某些超乎自己嘗試以外的事情,便會第一時間給孩子安插一個自以為是的原因,抱怨也會不絕於口。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二、父母善用“目的論”,可以轉換積極心態

01給孩子安慰

當父母遇到孩子情緒不佳時,一定要給予孩子安慰,家長需要明白,當孩子做錯誤事情時,心裡的壓抑情緒不亞於父母,這個時候若是強行給予孩子批評和抱怨,只會讓孩子的消極情緒加深。因此,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要給予孩子安慰,告訴孩子失敗只是一時的,看向前路,不要循環往復回憶過去的失敗,把目光放得長遠,陪著他一起努力。

02共同進步

無論是什麼錯誤,責任雙方都有,我們並不選擇強行把孩子錯誤歸咎於家長身上。我們要求孩子與家長共同進步,互相監督。失敗只是一時的,不要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應該珍惜當下,思考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03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很多孩子心態失常,離不開父母情緒的影響。家長應該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未成年人應該學會理性看待問題,理性分析並且做出解決措施,帶著孩子走出心理陰影,給予他們自信心,讓他們更快成長。

我們不提倡原因論,原因論會導致人們對很多事物產生無力感,從而生髮出消極及悲觀的情緒,這種情緒不利於人的正常生長與發展。我們建議用目的論來看待問題,洞察行為背後的目的所在,對過去事物的看法,獲取新的力量和精神,積極地去處理當下的問題。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三、父母也要教孩子不沉湎過去,而是活在當下

✔賞識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成年人的評價至關重要,想要孩子不沉湎於當下,放眼於未來,就需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賞識,從而增強內心深處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說一些“你最棒”的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並且肯定自己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讓孩子更加珍惜當下生活,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

✔創造機會

很多孩子喜歡沉湎於過去,是因為人具有懷舊心理,也意味著當下生活中存在著種種不如意。家長不妨給孩子提供一些任務和機會,在各種實踐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發展。日常裡可以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碗、拖地等等,讓孩子達到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家長也要即使給孩子提供表揚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鼓勵孩子

人們需要愛和鼓勵,愛和鼓勵可以拯救一個深陷泥沼之人,對於孩子而言,鼓勵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重回信心,宛如一顆植物,總是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滋養,很多成年人總是忽視鼓勵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孩子只需要教育。其實並不然,雙管齊下才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與發展,面對孩子的失敗,家長不要進行諷刺或者苛責,而要相信他們的選擇,鼓舞士氣。

成功中獲得自信

培養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活在當下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過多的失敗體驗,會讓孩子產生懷疑自我的情緒,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發展能力進行適當的要求,當孩子經過自身努力之後,給予孩子關心和自信,對於內向膽怯的孩子則要給予充分的愛和關懷。

父母別總是哀聲怨氣,對孩子善用“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

把握當下,不要總是抱怨孩子,當情緒上出現焦躁感時,善於運用積極地目的論重新定義,好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積極向上的生活,有助於孩子的更好成長。

今日話題互動:你明白什麼是目的論什麼是原因論了嗎?你有什麼更好的見解?歡迎在留言下方評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