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千餘漢軍長途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26人,網友高呼應該拍成電影!

千餘漢軍長途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26人,網友高呼應該拍成電影!

漢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也是一個輝煌的時期。從漢朝開始,人們有了強烈的國家意識,一代又一代的熱血將士,用自己的生命守衛大漢江山,保護邊境。當年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上書時,就說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歷史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西漢時期,漢軍神勇,曾經一度將匈奴趕出了河西,西漢王朝滅亡後,北匈奴蠢蠢欲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漢又出現了一批志向堅定的將領士兵,他們拒絕投降匈奴,在艱難的條件下苦守西域,而大漢的援軍長途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在外的他們,整個過程令人熱淚盈眶。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典故。匈奴一直試圖在西域稱霸,屢屢侵擾大漢邊境。公元74年,東漢大軍打敗車師,在西域重新設置了都護府。耿恭與關寵留下駐守,耿恭守金蒲城,關寵守柳中城,雙方互為支援,不料東漢大軍一退,北匈奴又捲土重來。

公元75年,北匈奴單于派出大批兵馬,攻打漢軍駐守之地,金蒲城被圍得鐵桶一般,耿恭派出去的300援救兵馬,也因為遭遇北匈奴大軍,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耿恭用心理戰術嚇退了匈奴大軍,射毒箭令匈奴以為漢軍有神明相助,之後,耿恭退守到了疏勒城。

千餘漢軍長途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26人,網友高呼應該拍成電影!

疏勒城原本有溪流,卻被北匈奴截斷,耿恭和士兵們同甘共苦,不惜榨馬糞汁引用,又帶著他們掘土挖井,最終獲得水源,上城頭潑水給匈奴看,匈奴大為震驚。不久,西域都護被圍攻身死,關寵也被包圍在柳中城,漢明帝駕崩,朝廷大喪,車師反叛,與匈奴一起合攻漢軍。

危急情況下,耿恭派手下軍吏範羌突圍出去尋找援兵,自己繼續率領少量漢軍,堅守城池抵敵匈奴。消息傳到東漢王城洛陽,眾臣展開了激烈辯論,該不該去救那幾十個人?反對者認為,當援軍趕到時恐怕他們早已遭遇不測,不值得,司徒鮑昱卻站了出來,有力地辯駁了這一看法。

他對新即位的漢章帝說,大漢將士正處於危難之地,如果不救他們,一是縱容了那些蠻夷的暴行,二是傷了廣大兵士的心!將來匈奴再次大舉進攻,誰還肯為陛下效命?於是,這一年的冬天,酒泉附近集結了7000漢軍,他們趕到柳中城大敗北匈奴與車師,車師再度請降。

而這時,關寵已經去世,柳中城守將也多戰死。隔著白雪茫茫的天山,誰也不知道另一邊的耿恭情況怎麼樣了?眾人已經放棄了希望,只有隨軍的範羌堅持要去救耿恭,他分走了兩千騎兵,帶著他們踏過深深的積雪,翻越天山,走得精疲力盡,終於來到了疏勒城下。

而那時,耿恭手下的將士早已在守城戰中不斷犧牲,最後連他在內只剩了26人。夜風送來了兵馬的呼嘯聲,眾人以為匈奴再次攻城,驚慌不已,範羌高聲呼喊道:“我是範羌!大漢派援軍來救你們回去了!”於是“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第二天,他們返歸。

北匈奴仇恨耿恭,在後面緊追不捨,漢軍只好且戰且走。長期艱苦駐守讓耿恭與疏勒城守兵都瘦得脫了形,走到敦煌郡的玉門關時,26人只剩了一半還活著,玉門關漢軍守將鄭眾見到他們的模樣忍不住流淚,替他們梳洗換衣,又上書請求漢章帝為他們加官進爵。

千餘漢軍長途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26人,網友高呼應該拍成電影!

鄭眾說,這十三將士“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於是各人皆得封賞,從此“丁零蘇武別,疏勒範羌歸”成為大漢歷史上的熱血史話,這個故事在現代網絡上流傳開來後,網友們紛紛高呼應該拍成電影,希望通過熒幕演繹,重溫那段大漢的熱血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