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老人說“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小雪節氣下雨不好嗎?

農夫也瘋狂


小雪節氣來了。這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了。節氣的小雪與天氣下小雪沒有什麼深層的聯繫,只是說小雪節氣到了之後,寒潮和冷空氣會活動更加頻繁了。有農村民諺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小雪節氣:小雪氣寒而將雪,地寒未甚而雪未大。意思就是說,小寒節氣天氣寒冷,降水的形式從雨轉為雪。但是“地寒未甚”,所以雪量不足,所以是小雪。

因為小雪節氣依舊在農曆的十月份,也有農民說“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意思就是進入小雪節氣,氣溫依舊是有高有低,天氣不都是寒冷異常,也有比較暖和的天氣。在農村的街頭巷尾,找個避風的地方一坐,聊天下棋的人還有不少。不過聊天中的王大爺也說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這種暖和的天氣是過一天少一天了。他還說能根據民諺來判斷今年冬季的雨雪量。

王大爺說“小雪如若見晴天,有雨有雪到年邊”。接著自己就解釋了起來。小雪時節,如果天氣晴好,那麼雨雪就集中在年關時候,換句話講就是春節前後都是雨雪天。通過看天氣預報,小雪這天全國多數地方是晴天,難不成今年的春節時候要多雨雪?當然這個還要靠時間去判斷。

除了王大爺說的諺語,其實判斷冬季雨雪大小的話,還有這麼一句:冬至如若晴,年關冰雪凌。意思是,冬至時候天氣如果晴朗,那麼過年前後就會很冷,到處都能見到冰雪天。根據這句諺語來看,今年春節時候雨雪大不大,要看冬至時候是否晴天了。不過心中盼望那天不要是個晴天,不然走親訪友,回程返程的人們就要受罪了。

其實,什麼時候能下雨,什麼時候能下雪,還是老天爺的問題。民諺其實就是將老祖宗的經驗總結出來,雖然也有不準的時候,但一般是八九不離十的。


棉白


昨天,就在最後一刻,以“四豬同喜迎小雪”的姿態,迎來了今年的小雪,進入了小雪時令。昨天,今天,我這裡都是豔陽高照,符合人們的心理期盼: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在我的南方,特別是兩廣地,正是晚稻收割時或剛收割之後,需要好晴天曬穀,所以宜晴,如果下雨,對收割晚稻有影響,對涼曬更有影響,會嚴重影響曬乾與質量,所以在立冬小雪之時是不希望下雨的,總盼晴天,是宜晴不宜雨。冬季下雨不如夏秋,來得快去得快,而是一下就幾天,所以是很快小雪前後下雨的。正好,今年合了人們的期盼,是晴而無雨,好割禾曬穀。

我國北方,也應盼小雪節氣晴而無雨的。小雪大雪之名,是小雪下小雪,大雪時下大雪才合常規常理,說明進入冬季由涼變冷再變凍,合自然之道不常。小雪時下小雪就對,下雨就不好,有影響大雪下雪。下雨是災,下雪是吉。瑞雪兆豐年!誰不盼未來好?所以小雪宜晴宜雪唯獨不宜雨。小雪晴,來年豐;小雪雪花飛,來歲必豐年;小雪滿地紅,大雪滿地空。人總企盼未好,小雪是晴是雨是雪,可以預示未來天氣好壞,依此知宜忌,故有小雪宜晴不宜雨之說,這也表達了的希求與願望。


樹德漢碩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 可能對於老時候的諺語,越來越淡泊了。“小雪宜晴不宜雨”是說到了這個節氣,應該有對應這個節氣的氣候。一年有四季,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冬有雪。都是按照大自然的規律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如果四季的規律打亂了,那麼這個“自然規律”也就逆反了,必會有不好的事發生。



聚佛緣慧麗


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在到了小雪節氣後並不會覺得有入冬的跡象,但是在我們北方,一到了小雪節氣就會明顯的感覺到氣溫的變化。在我們北方有小雪節氣前砍菜拔蘿蔔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在小雪節氣前就要將種植的大白菜、蘿蔔收穫,如果推遲到小雪節氣後在收穫,大白菜、蘿蔔就很有可能會被凍壞,所以在小雪節氣還沒到來之前,種植白菜、蘿蔔的農民都會抓緊時間將種植的白菜和蘿蔔收回家。

我們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同樣可以用在小雪節氣降雪上,雖然在小雪節氣時北方已經開始進入到寒冷的冬天,但是天氣真正寒冷的日子卻是從大雪節氣後開始,小雪節氣的意思也並不是在小雪節氣後會開始下小雪,等到了大雪節氣後會下大雪,其實小雪節氣的意思是說在小雪節氣後雖然會有降雪,但是因為地溫還很高,降雪的次數和降水量並不會太多,在下過雪後還會因為地溫高落在地上的雪花快速融化,所以在小雪節氣後天氣並不會太冷。

如果在小雪節氣當天開始下雨下雪,那麼便會意味著今年的降雪的時間提前了一段時間,今年降雪的時間會在小雪和大雪兩個節氣之間,等到了一年之中本應該最寒冷的小寒大寒,卻因為降水時間提前,到小寒大寒時已經沒有水分可降,氣溫也會逐漸升高。



有味是清歡呀


鄉村小雪,又聞細雨

阡陌寒亦暖,喜鵲躍霜枝。

昨天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雪節氣,天氣晴轉多雲,今天早上便有小雨飄落。“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的景象正出現在這個時節。

小雪,它在“立冬”節氣的後面,代表著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將要遭受西北風的騷擾,氣溫開始下降,逐漸降到零度以下,提醒該人們禦寒保暖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詩云:“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左河水《小雪》)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有句諺語是說小雪如若見晴天,有雨有雪到年邊。如果小雪時節天氣晴好的話,那麼雨雪就集中在了年關,過年前後老是下雨、下雪。昨天是小雪,家鄉這邊是個大晴天,照這種說法來看的話,今年過年雨雪天氣比較多。

還有一句“冬至如若晴,年關冰雪凌”,正好冬至時節還未到,大家可以先備著。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在冬至的當天,天氣分外晴朗的話。那麼就預示著年關,也就是過年的前後時間裡會天氣十分寒冷。估計現在大家都期待著冬至當天下點雨雪比較好了。因為過年的時候出行趕集的人都很多,遇上雨雪天氣,或是十分寒冷的話,走親訪友什麼的也是實在不方便。

類似的說法還有“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小雪雪漫天,來年必豐產。果園清得淨,來年無病蟲。”等。這句農諺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在小雪的時候降雪了,地裡的害蟲就會被凍死,而且雪化掉了以後還能滋潤地裡的小麥,這樣第二年的時候莊稼沒有什麼蟲害,自然會長得很好,所以也就是豐收年了,在農村有些老農民就是通過這些來預測來年年景的。

小雪節氣不下雪是不是今年冬天就不冷並不是,小雪節氣如果不下雪,冬天反而會更冷。北方有句農諺叫做“小雪如若見晴天,有雨有雪到年邊”,意思是說小雪節氣如果沒下雪,那麼春節那時候就會下大雪,那個時候很冷。


詩境笙音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了小雪節氣,小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從節氣名字中就可以知道,在小雪節氣後氣溫會降得很低,降雪次數也會增多。在農村關於小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關於小雪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的,比如“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遲”,那麼為何小雪節氣時下雨不好呢?

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可能在到了小雪節氣後並不會覺得有入冬的跡象,但是在我們北方,一到了小雪節氣就會明顯的感覺到氣溫的變化。在我們北方有小雪節氣前砍菜拔蘿蔔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在小雪節氣前就要將種植的大白菜、蘿蔔收穫,如果推遲到小雪節氣後在收穫,大白菜、蘿蔔就很有可能會被凍壞,所以在小雪節氣還沒到來之前,種植白菜、蘿蔔的農民都會抓緊時間將種植的白菜和蘿蔔收回家。

農村老人之所以會說“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是因為在小雪節氣時如果下雨的話,那麼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降雨降雪的次數會增多,等到了降雪量最多的大雪節氣時,反倒會因為小雪節氣時降水過多導致大雪節氣時無水可降的情況發生。

我們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同樣可以用在小雪節氣降雪上,雖然在小雪節氣時北方已經開始進入到寒冷的冬天,但是天氣真正寒冷的日子卻是從大雪節氣後開始,小雪節氣的意思也並不是在小雪節氣後會開始下小雪,等到了大雪節氣後會下大雪,其實小雪節氣的意思是說在小雪節氣後雖然會有降雪,但是因為地溫還很高,降雪的次數和降水量並不會太多,在下過雪後還會因為地溫高落在地上的雪花快速融化,所以在小雪節氣後天氣並不會太冷。

如果在小雪節氣當天開始下雨下雪,那麼便會意味著今年的降雪的時間提前了一段時間,今年降雪的時間會在小雪和大雪兩個節氣之間,等到了一年之中本應該最寒冷的小寒大寒,卻因為降水時間提前,到小寒大寒時已經沒有水分可降,氣溫也會逐漸升高。

在我們華北平原,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冬小麥和夏玉米,在進入到小雪節氣後,晚上的氣溫會降到0度以下,冬小麥開始進入到休眠階段,經過兩三個月的休眠,到了第二年開春後小麥便會藉助儲存的充足養分來返青旺長,小麥在休眠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冬季降水多少也會影響到小麥第二年的收成,如果在小雪節氣時就開始降水,此時的小麥因為已經澆完了封凍水,對水分的需求並不是很高,而到了小麥需要水分的小寒大寒時,降水量減少,便會導致小麥因缺乏水分影響第二年的收成。

今天是小雪節氣,我國很多地方都沒有出現降水,看來今年降雪會集中在大雪節氣後,所以明年可能會有一個好收成。你們那裡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呢?有沒有“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小馬話三農


老農說的是古人留下的經驗,雖不準,但九不離十。小雪氣寒而將雪,地寒未甚而雪未大,小寒氣天氣寒冷,降水從雨轉為雨。是老先人總結的。


元月2006


在我們這個地方的農村,並沒有這種說法!因此,這種說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那麼,為什麼在一些地區會有這種說法呢?

一、在小雪節氣時,有些地區的農田裡還有未收穫的蔬菜或莊稼,需要在天寒地凍前收回家。如果在這個時候下雨或下雪,就會導致因田間泥濘而無法收穫。而且,如果下雨或下雪,溫度就會急劇下降,從而使未收穫的蔬菜或莊稼遭受凍害,最後影響蔬菜或莊稼的品質。因此,一些地區的老人才會說“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

二、如果小雪節氣下雨或下雪,就會導致寒流提前到來,從而出現整個冬天很冷的狀況。而許多老人的身體不好,害怕很冷的冬天。因此,一些地區的農村老人才說“小雪節氣宜晴不宜雨”。

不過,一些地區的這種說法都是很早以前的說法,在當今時代已無多少意義。


先說說地裡的蔬菜和莊稼的事兒。

現在的人均耕地非常少,地裡根本就種植不了多少蔬菜和莊稼。只要願意下地收穫,興許一天兩天就會把它們全部收回家。還怕什麼因收穫不及時而導致蔬菜或莊稼遭受凍害呢?況且,有的農民已經不再種地,根本就無蔬菜或莊稼可收,因此,就更不用擔心小雪節氣時下雨、下雪了。

接下來說說老人怕冷的事兒。

在以前,許多農村家庭的條件都不好,缺乏必要的保暖措施或設施,因此,老人怕過冬天。現如今,許多農村家庭的條件已經得到了改善,各種保暖措施或設施都有,況且,現在的大多數老人也不用為了生計而被迫在大冬天出門打工,完全可以呆在自己家裡不出門。因此,也就不用擔心冬天會很冷了。

既不用擔心地裡蔬菜和莊稼的事兒,也不用擔心自己冬天受凍的問題。所以說,這種說法在當今時代已無任何意義。

綜上所述,這種說法僅僅存在於個別地區,並不具有普遍性,最起碼,在我們這裡就沒有這種說法。即便是部分地區有這種說法,也已顯得非常過時,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此,還是忘了這種說法為好,別讓這種無意義的說法困擾你的內心。


老胡說三農


時光飄飛,又到了小雪季節,為什麼老農說:小雪不宜雨,老農的話是經驗和經典,每一句話都是通過思考觀察總結的自然哲理,經過多年的傳承,出現在每一位人的視線和言詞中,雖然不是十分精準,確實有著讓人對季節的回味和思考價值。

小雪季節到來,如果當日下雨,意味著以後半月將無好天氣,雨雪會接連不斷的襲來,這樣直接導致大雪季節到來就會漫漫減少,整個季節冬季造成乾燥,小麥越冬帶來很大的困難,小麥葉片造成幹梢,行根不利,還可能會凍死,這樣小麥會大面積減產。

若小雪節氣當天不下雨,大雪季節到來。會正常下雪,一直到春節,雪會均勻的分佈,有利於冬小麥越冬,大雪覆蓋著小麥象一床大被,小麥就不會凍死,葉片也會鮮豔,行根也會深,小麥就能正常越冬,期待著明年小麥大豐收。

總知,小雪天氣不宜雨正確,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大發展,有利於生活工作,是人人都期待都向望的大好形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