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好的電影必須符合哪些特徵呢?

小東故事


一、畫面上給視覺帶來的衝擊、震撼。

如很多的戰爭片一樣,場面一定要震撼,氣勢要恢弘!

二、心靈上帶來的感悟、反思。

《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之類都是佼佼者。

三、情節上的合理。

當然你說無厘頭電影,那就例外了。其實這一點我不是太看重,只是很多電影都由於情節的不合理而被抨擊。

四、笑的純粹。

星爺的電影、憨豆系列等,我就覺得很不錯,一部電影能夠讓你看的開心,難道還不算是好電影嗎?






學習者茂茂


不同的電影風格評價的標準也不一樣,在我心中好的電影就要讓觀眾要麼讓觀眾笑了,要麼讓觀眾哭了,就是要讓觀眾代入其中,有所思考。

對於紀實電影來說,需要將生活細節反應出來,少一些人造坎坷,多一些煙火氣息。對於有原型題材的電影,因為歷史記錄不一樣,所以要注意邏輯連貫,不要過度貶低或拔高人物形象或美化,醜化歷史事件,讓觀眾感受到還原的場景。對於編寫的紀實電影,要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態,使作品的敘述方式儘量顯示生活的原本氣息,情節不要太過戲劇化,追求平中顯奇,對人物和矛盾的複雜關係,不做過多的雕飾,如同生活一樣的自然。重視生活細節的真實描寫。

對於融合風格的電影要把多重電影元素雜糅在一起。歡樂中顯出悲傷,憂鬱中顯出沉穩,不要讓電影過於單調片面,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

共現風格是融合各種風格,顯出多線索,多層次,多角度的結構,藝術形式要多樣,形象發展也要多面。

繪畫風格的影片多治癒或致鬱,這種影片對於攝影和場地組合要求高,通過鏡頭結構、場面調度、影調、照明、色彩變化以及各種新的攝影方法來表現影片的張力。



熱劇相約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包括編、導、美、攝、演及後期製作包括特技、美術、佈景、聲音設計師、化妝師、服裝師,音樂家、剪輯等多項藝術與技術的合作。首先來談編劇問題,編劇也就是一部電影的故事編撰。故事是人類生活組成的部分,電影則是最具魅力的故事形態。所以對電影來說一個好故事也許不是一部好電影的全部條件,卻應該是一部好電影的必須條件。

一個導演好像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從選材(劇本)也就是要講什麼故事,到一部電影要行成什麼風格都是導演在掌控。比如導演根據劇情來選擇是拍黑白片還彩色片。再跟據導演的概念來選適合本片風格的攝影及美術服裝、道具、音樂的工作人員。當然很多導演本身就是攝影、演員獲其他部門出身或是轉行,所以掌控影片就更加得心應手了。像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紅高粱》就是靠畫面渲染來獲得“威尼斯金像獎”的,這個跟張藝謀是從攝影師轉行導演有很大關係。還有香港導演張鑫炎執導的《少林寺》轟動國內外,導演張鑫炎親自抄刀掌控該片的剪輯直接體現了他所追求的該片緊湊的風格。上世紀八十年初長影導演常彥導演《保密局的槍聲》在拍攝向玫和男主角跳交誼舞接頭一幕時,親自肩上扛著攝影機拍攝。

我們再來淺談演員的選擇,在改革開放前導演選演員具有絕對的權利。現在導演選演員多多少少會受到投資方的意見或票房的考慮。著名導演嚴寄洲曾說到,一部電影演員選擇的成功,影片就成功了百分之七十。他之所以這麼講他有他的理由,他在拍攝《英雄虎膽》時毅然決然地選於洋來扮演曾泰,王曉棠來扮演妖豔的阿蘭。選於洋倒是順利。而王曉棠扮演阿蘭爭議就大了,不但劇組有爭議就是王曉棠自己也是袒忒不安,問嚴寄洲:我演女特務行不行啊?當時選演員講的服從安排沒有特殊情況下演員不能隨便推角色,再加上嚴寄洲先前導演的影片部部無論是口碑還是上座率都是成功的,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證明了嚴寄洲選演員的獨道眼光。當然一部電影是否好看包含很多因素,但編、導、演、攝是一部影片成功的關健。


手機用戶55379553671


好電影(作品),得主題鮮明,人物特點突出,故事情節曲折可信。

咱們以革命戰爭題材電影《英雄兒女》舉例,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犧牲後,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用革命文藝的“武器”堅持戰鬥。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情,詮釋生死離別、劫後餘生、戰場重逢的故事。

一主題鮮明。影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場景,故事自始至終都立足於抗美援朝戰爭在展開。

二是人物特點突出。從王成開始,觀眾逐漸“結識”了王政委、王芳、張團長、阿巴吉等等身份不同、卻各自深入融進到了角色之中的人物。從裝扮、語言、舉止,到相互間的交流,都在“忠實”地詮釋著角色。

三是情節曲折可信。影片開始平鋪,從王成請戰上火線引出了王政委做地下工作的一段經歷,也引出了其女兒被老工人王福標領養、省吃儉用供其學文化、最後在一個革命的爸爸和一個老工人的爸爸的面前親生父女相認。每一個情節都是娓娓道來、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

好電影(作品)是宣傳正能量,弘揚人性的真善美,對人、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並且藝術感染力強、觀眾喜聞樂見、交口稱讚,那電影(作品)就有了生命力,會經久不衰、使劇中角色隨時代而永生!


酣在小酒館220


作品內容和製作是良心

本人作為一名在校的廣播電視編導生,我很有興趣去分析和了解一下一部好的電影必須符合什麼樣的特徵呢?電影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佼佼者,同樣也作為一個國家證明自己文化軟實力的一個標準。中國在電影方面的重視以及電影在我國市場中的分量也是不容置疑的。

個人分析認為,電影第一點就是必須注重作品的內容和電影的製作。電影作品的內容往往是真正吸引人的根源,電影作品的製作同樣也算作電影內容的一部分。就拿吳京導演的《戰狼》系列來說,軍事題材在整個電影市場的分量以及影響力都不是特別的突出。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前景下,吳京導演拍出了《戰狼1》。整部電影收到了很好的反響,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電影本身內容和製作上下足了功夫。這也真正展示了中國電影自己獨特的魅力。

同樣也是因為《戰狼1》良心的內容和製作,為《戰狼2》的巨大票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簡單的例子就足以證明好的電影是需要好的內容加好的製作。

演技是電影的靈魂

再開始說這一點的前提下,我很想個人吐槽一下如今所謂的流量小生。也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人們的思想進步了,很多好的電影在沒出來之前,大家對其作品都抱著期待的心情。可是一當大家看到是目前的流量小生作為主演的時候。很多人居然直接將一部沒上線的電影戴上了不值得去看的帽子。

不知道有人去看了《上海堡壘》,相信很多人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大家聽到或者看到對這部電影不好的評價。主演是當紅明星鹿晗和舒淇,其實鹿晗作為唱跳能人確實很讓人佩服,他自己的努力很多人也看在眼裡。但是想要憑藉自己的粉絲或者簡單說憑藉自己的流量想去,創造出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是很難的。當然也是不會讓大眾去接受的。

作為電影的靈魂,演技的能力是無法讓其他東西替代的。


苦筆苦紙


隨著觀眾的審美欣賞觀點逐漸的提高,大眾對於影片的要求越來越高,拍出一部人人叫好的高口碑高票房電影越來越難。


好的電影應該具備如下幾點(個人觀點):

好的劇本

再好的演員,再好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一部爛片。劇本是最重要的。

現在好多的演員在接戲的時候,都對劇本十分看重,這是第一著重點。

好的劇本就是要講好一個好的故事,人物塑造形象豐滿,故事連貫完整,劇情緊湊,戲劇衝突,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好的演員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演技最重要,好的演員研讀劇本,體會角色,深度入戲,有一刻你會覺得他就是影片中的人物。

渾身上下都是戲,一個眼神,一個肢體動作,無需言語,情緒詮釋的飽滿到位。


人物的面部情緒,最難演繹,那些做作,誇張,用力過猛的瞪眼,假哭假笑,會讓人看的很尷尬,會跳戲,會讓人失去繼續觀看的想法。

好的創作團隊

好的電影不光是導演,演員的功勞,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服裝,道具,燈光,化妝,配樂,後期製作。

好的定位

如果是商業片。

在劇情中加入受觀眾歡迎的特效,搞笑,反轉等元素,

震撼人心的宏大景像,眼花繚亂的精彩打鬥,令人捧腹的噴飯鏡頭,懷疑人生的無限反轉,

這就是視聽盛宴,觀影之餘休閒放鬆。

如果是文藝片。

確定一個想表達的思想,引起觀眾心裡的共鳴,引人反思深思。

樂觀向上的積極意義,雋永深刻的美好情感,道德高尚的社會倫理,溫暖感人的人情世故,

這就是心靈洗禮,觀影之餘共鳴反思。

文藝片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氛圍和情境,可能是小小的幸福,也可能是深深地無奈,像是無病呻吟,也像是珍惜擁有。

就像一種忽而入夢的心境,一種無緣無故的感傷,一種細微渺小卻直擊靈魂的感受。

以上,


思無愛電影


好的電影有一點是必不可少的:獨特

一白遮百醜,必須有夠白的一點。

好萊塢式大片,視覺效果佳,劇情則不在考量範圍內,及格就行。其實它的特點就是劇情不能複雜,仔細想想幾乎所有的好萊塢大片都差不多,男主女主boss,差不多了吧?其他的就看特效製作了。《碟中諜》《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抓眼球就夠了!


歐洲電影講文藝,套路也有,但更多的是氛圍,一出場就自帶濃濃歐洲文藝風格。比如用很重的像油畫一樣的色調,男女主角通常放浪不羈,蔑視傳統倫理道德等等。

伊朗電影我看的不多,但大都值得反覆回味。我看過的幾部電影就是踏踏實實講故事,就像“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樣,不擺玄乎,不弄虛頭八腦的東西。它的特點就是吃劇本,導演也夠真誠。

韓國電影呢最吃香的莫過於犯罪題材,我就沒見過哪個國家能允許電影這樣赤裸裸的毫無顧忌地諷刺著國家機構,幾乎沒什麼機構能倖免。醫療衛生教育,尤其是警察,被諷刺得體無完膚,鮮血淋漓!這也算一種特色吧!


光影心得


一部好電影包括好幾個方面

1.有人氣的好劇本,一部電影就是一個故事,要講好一個故事首先邏輯上要說得通,別本來就是戰爭片,卻還能飛簷走壁、手撕鬼子、主角中幾槍都死不了。首尾也要相連,故事的起因、人物、時間、地點要講清楚,不管中途挖了幾個坑,到結尾了也要好好填上。一部動作片或者科幻片別總是把愛情的部分佔到三分之一還要多。


2.有演技的好演員,演員未必就得是明星,我們也看過一些不怎麼有名氣的演員同樣演出了好電影,如《罪途之死亡列車》、《無名之輩》等,國產電影的演技別再那麼做作了,有人犧牲時總有人去救,去救的人總被人拉著,哭天喊地全是一個套路,看看人家國外的電影,不嘶喊光用面部表情觀眾也能知道TA有多傷心,再看看國產的,全一個樣都是在嘶喊。抓個人總是“站住”,“站住”,“站住”,有病吧?大多本來不需要臺詞的硬生生要加進去,中國的演員都這麼愛給自己加戲麼?多少年了還這些演技,再過十年也趕不上國外10年前的電影。


3.有本事的好導演,2018年國產出了一部電影叫《龍蝦刑警》,韓國也出了一部電影叫《極限職業》,同樣的劇本一樣的劇情,都是警察為了抓犯罪分子,所以在犯罪分子的窩點附近盤下了一個店,不同的只是國產的賣小龍蝦,而韓國的賣炸雞,收穫的國內評價卻天差地別,難道國人都不喜歡吃小龍蝦只喜歡吃炸雞嗎?評價差距那麼大,韓國的喜劇戲份那麼充足,而國產的就完完全全是一部平平淡淡的警匪片,導演對劇情的把控就顯得沒韓國的到位了。導演就是一部電影的藝術靈魂,應該發揮出每個演員才華,表達清楚自己在劇中想說的話,細節怎樣構思才能打動觀眾。真希望國產電影越來越好,而不是每次一看到有新的國產電影,如果看了就會浪費自己時間。


《龍蝦刑警》

《極限職業》


電影嗅覺


一部好的電影往往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評價標準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首先是感覺

電影就是一種視聽知覺。

恐怖電影讓人覺得刺激,喜劇電影帶給人歡樂,勵志電影鼓舞人心。

一部好的電影,最重要的就是要觸及到人的七情六慾熱。

若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觀眾沒有任何感覺,那自然稱不上為好電影。

其次是電影劇情設計

一部好的電影,在電影劇情設計上要做到節奏緊湊不拖泥帶水;邏輯嚴謹、前後呼應、環環相扣,劇情發展對得起觀眾智商。

再次就是電影主題

好看的外表四十一張,有趣的靈魂連刷三場。

主題鮮明觸及人心,這是一部好電影晉級為經典電影的必備要素之一。比如去年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它能成為爆款,就是因為其所表達的主題有血有肉有靈魂。

最後是演員功力

很多老電影畫質一般、特效五毛。

但依舊被稱為好電影,演員的用心演繹功不可沒。

好的電影要有代入感,這代入感就是來自演員身臨其境的演技。

好的演技讓觀眾感覺不到這是拍戲,只會覺得這就是現實。


百鳥嘲鳳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很難通過一些硬性條件來評價其好壞的,人們更多的時候是憑藉其主觀感受來分辨。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電視劇就是86版《西遊記》了,後來在音像店看到了《大話西遊》的碟,租回來欣賞,看了幾分鐘就看不下去了,覺得這個電影就是在胡鬧,孫悟空怎麼能是這樣的呢!

長大後再看《大話西遊》,突然發現這部電影非常搞笑,也能接受裡面孫悟空的設定了。

而失戀之後再看,才明白這是一部悲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況且不同年齡段的我,對於一部電影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算好的電影呢?

這個問題已經是困擾我很久的一個心結,雖然我不是什麼評論員,不是電影工作者,但是做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覺得我有義務追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也有權利為自己定一個鑑賞的標準。

剛才我看了那篇叫做《以前我崇拜昆汀,現在想想他實力也一般》的帖子,更加嚴肅並急切的追問自己,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算好電影?從我最初看電影的經歷來看。

不知道大家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是如何判斷的?是看電影的製作?還是看電影的內容?其實大多數人評價都只是單單的看製作層面又或者只是看電影的內容是否能走到他的心裡。但是呢,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不能僅僅從一個方面來看。比如說電影觀賞性和藝術性,電影的技巧和價值,電影的製作層面或者電影的內容等等。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不能片面的去評價一部電影,也不能單單的以一個“好”字或者“壞”字來評價一部電影,更不能理直氣壯的說“不管怎樣,反正我就是不喜歡,就是覺得這部電影不好”,這樣會顯得你沒有文化沒有素質。

個人覺得,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可以從電影的技巧和電影的內容來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