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最後為什麼選擇一個帶著孩子的寡婦生活?

奇奇樂見


在《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最後,作者寫道:少平在出院後給妹妹和金秀分別寫了兩封信,首先拒絕了妹妹和男朋友挽留他調回大城市工作的好意,其次又委婉的拒絕了金秀想與自己結合的意願,兩封信發出後,他就回到了大牙灣煤礦,因為在那裡還有惠英嫂子在等他,還有明明和那隻小黑狗在等他......

故事的結局似乎給人們留了一個懸念,但是又隱隱的向讀者表明了少平的最終選擇,那就是選擇跟惠英和明明一起生活。
無疑,這個結局是很符合整個小說的大環境和人物命運背景的。因為對於少平來說,這樣的生活會讓他從此拋去諸多煩惱,回到實際中,踏踏實實的生活和工作。
在大牙灣煤礦當煤礦工人的這個工作見證著他的青春和奮鬥的痕跡,是他不可能割捨的感情,與惠英長久的在生活中互相幫扶的經歷也已經不可能再讓他拋下她們,因為她們真的需要他。
而且,在長期的相處和互相照顧中,他在惠英那裡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存感和放鬆感,尤其是每當他從繁重的井下勞動中剝離出來的時候,這種感覺更是強烈。

這事實上已經讓他不知不覺的對自己的生活和命運做了選擇。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不同生活處境的人應該尋找各自的歸宿”,他的歸宿此時或者以後,都是大牙灣煤礦,在這種處境下, 選擇惠英是最為理智和合適的。

少平選擇惠英的原因,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去看:

第一:替死去的師傅王有才長期照顧惠英母子。

少平的師傅王有才在一次煤礦事故中,為了保護礦工安鎖子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此後的生活中,師傅留下的遺孀惠英母子一度陷入了生活的絕境,在這種情況下,少平為了報答師傅一家對自己長期的照顧,就自然的承擔起了照顧惠英母子的責任。

他每天都去為她們撿煤炭,然後照顧這家人的生活,還給明明買各種吃的和玩的。

在一天又一天的日子中,他們之間就慢慢的建立起了一種互相照顧的親情關係,惠英也從一開始的絕望中,慢慢的走了出來。

在這一點上,少平的及時出現確實是惠英母子的一顆良藥,長久的撫慰了惠英母子在那種生存環境下的冰冷無法託付的心,讓她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的忘掉傷痛,堅持勇敢的活下去。

對於少平來說,照顧惠英母子,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義務。

第二:長期的互相彼此照顧中產生了相濡以沫的感情。

作者路遙先生在寫惠英與少平相處的文章時,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他與惠英在一起生活的場景:每天,當少平從井下上到地面,拖著疲憊的身子洗完澡,第一時間就是先去給惠英撿煤炭,然後再把這些煤炭放在惠英家的院子裡,如果水缸裡沒水了,他就把水缸的水挑滿,然後他再帶著明明在山上玩一會。

惠英則每次都給他做好了飯菜,還擺放了酒杯,等到他和明明從山上玩回來,他們三個就坐在一起,開心愉快的吃起飯來.....

這樣日子一長,惠英就習慣的會在下班後做拿手的飯菜等待少平的到來,而少平如果隔上幾天不去惠英那裡,就會覺得有一種失落感。

這些生活中的細節,也從側面說明了,少平已經很願意,並且很享受與這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在煤礦上,煤礦工人的日子本就過得很艱苦,井下一天的勞動,會讓一個人完全忘了自己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活著的人,何況這樣的日子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遠沒有盡頭。

在這種環境的背景下,少平能從惠英那裡得到些許的溫暖,對於他來說,本來就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

剛好,這家人又需要人照顧,於是在長期的這種交往中,他們都漸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儼如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覺,少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充當了明明的父親這樣一個角色,帶著明明一起玩,照顧明明和惠英的生活,惠英也在這種情況下又急需這樣一個男人從心理給自己安全感和溫暖。

所以,長期的相濡以沫,讓他們之間產生了互相彼此依賴不可割捨的一種情愫。

第三:浪漫愛情已在心中逝去,需要真正的迴歸現實生活。

在少平的幾段愛情經歷中,郝紅梅與他青澀的初戀是讓他成長了起來的一個轉折點,而成熟的愛情,又賜予田曉霞的給予,對於他來說,與田曉霞的相戀才應該是一段既成熟又理想的愛情,但是這愛情又因為曉霞的離去成為了鏡中花。

在經歷了人生青春中這些讓人期待,焦慮、失落、等待和失去的日子後,在少平的心裡,立刻就明白了生活的殘酷性和現實性,他也切實的明白了自己需要在感情上作何選擇。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就封閉自己的內心,只是在他的心裡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的曉霞再相比了,失去的愛人和他們的愛情故事一同埋葬了他,對待感情他也再提不起任何的精神。

與自己現在的處境相比,活著是他現在唯一的心思,所以他讓自己的內心迴歸到了現實生活。

同時,他也把這個難題交給了現實生活,讓生活幫他去做選擇,於是,在身旁的惠英,就慢慢的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主角。

第四:突發毀去容顏的事情讓他心灰意冷,更加深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從師傅的離世,到自己為了救礦工而受傷毀去容貌,少平在生活的磨礪中又遭受了生活重重的一個巴掌,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對於他來說,大牙灣煤礦就是他以後的命運,在這種命運中,選擇自己的生活就只能在有限的環境中去考慮了,他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可能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只有每天的挖礦,才會讓他感覺到自己僅存的一點點作為人的尊嚴。

尊嚴,對於少平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又必須重要的事情,人活著,往往有時候就是為了這兩個字而生活的。

少平明白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麼,此時,在大牙灣煤礦這樣的一個地方,也只有惠英的處境和他一致,能接受他長期的這種煤礦工人的特點,也能接受他現在的容貌,他在惠英面前,也不會感覺拘謹、難堪或者失落,惠英像他的親人,又有溫柔的性格,可以耐心的與他陪伴廝守,他們可以彼此照顧,一直到生命的盡頭。

所以,選擇惠英,是必然的。

第五:職業環境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我們說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往往在大範圍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命運。

煤礦工人的這個職業,不僅是沒有光鮮的外表,還時刻可能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在這種職業環境下,少平也明白了自己需要面對什麼樣的命運。而他又因為深深的熱愛這份職業,對於其他的事情,就不能不為這件事情做出讓步了。

本來,曉霞是他的一個牽絆,如果曉霞還活著,他很可能為了愛情,為了曉霞去做另外的選擇,選擇離開大牙灣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自從曉霞離開後,這種牽絆就沒有了。

對於他來說,命運已經給他做了選擇,他不用再與自己的思想做鬥爭了,他的命運,也將會永遠與大牙灣煤礦緊密的聯繫在一起,這是命運賜予他的,他別無選擇。

而惠英在師傅王有才死後接替了師傅的編制名額,成為了礦燈房的工人,這時候,兩個人在職業背景下的相同,又一次把兩個人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評論關注!

我是安苒,與你一起遇見讀書的日子!



遇見安苒


高中三年級和同學一起換著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我來自陝西關中與陝北接壤的地區,孫家的生活真的就是我們家以及我的生活。好的地方是時代和有父兄在家裡的操勞,我能順利讀完高中,考上大學。

大學又看了一遍平凡的世界。更是對孫家兄弟對命運的抗爭和不屈服的態度折服。

有了孩子後,兒子在小學三年級看完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被失去曉霞時刻的故事感動的都哭了。我也沒事又看了兩邊書。越發對路遙先生的寫作水平的對生活的領悟的折服和感動。越能理解其中的安排。

這本書可以說的七十年代人特別是從黃土高原走出來的孩子的寫照!!

生活不易,珍惜當下。


四褲全輸007


這套書分上,中,下三本,一個偶然的機會是學校要求孩孑暑期讀課外書,我去書店買的,買回來之後孩子只隨便翻了幾下,而我卻利用業餘時間大概地看了一遍,直至今年退休回家,無聊之餘又聽了一遍小說《平凡的世界》。


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不向命運屈服,通過自己的努力,堅持,擺脫了貧窮,苦難,把自己蛻變成了無懈可擊的堅強者,通過書中主人公的演譯,激勵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要積極向上,不向命運低頭,做一個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自己。





歲月靜好8458863582157


因為田曉霞已經死了,孫少平對愛情的追求也已經死了。既然如此,對他來說,娶惠英這樣賢惠適合過日子的女人,就不失為最好的選擇之一。

下面我們可以展開來說一下!


一,田曉霞已經死了,孫少平的愛情也死了!

田曉霞註定了是孫少平一輩子也忘記不了的女人,他們的愛情太刻骨銘心。而田曉霞最後又是以那樣慘的方式離開的(連屍體也找不到,連告別都沒有……),這得讓孫少平多麼痛徹心扉!

既然忘不了田曉霞,那麼他這輩子,必然也無法再給予其他的女人愛情。或者可以換種說法,也就是,他的愛情已經死了,隨著田曉霞一起走了。所以他在婚姻上,也不必再去尋找一個和他有愛情的女人結婚。

二,孫少平的愛情已經死了,像惠英一樣賢惠、會過日子的女人,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惠英雖然長得沒那麼漂亮,也沒有那麼年輕。但是她其實是一個非常溫柔賢惠的女子。她總是把自己的家打掃得非常乾淨整潔,她做得一手好菜。她即便發脾氣,似乎也是非常柔的樣子!

這樣的女人雖然不能和你談詩作畫,但確是最理想妻子的類型之一。 對於愛情已經死掉的孫少平亦是如此!

總之,孫少平選擇惠英,一方面是田曉霞的死,對他的愛情和婚姻走向產生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惠英本身是一個好女人,適合做日子!


許小萊


《平凡的世界》是我唯一一部反覆閱讀的作品,每次看完都會被深深震撼,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說我的拙見,僅供一閱。

孫少平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的質樸青年,從高中時期懵懂的郝紅梅,到後來的靈魂伴侶田曉霞,再到最後迴歸到普通生活的武惠嫂子,三個女性,三種截然不同的性格,每段感情都給孫少平了不同的情感體驗。

高中時的自卑感使他與有著共同經歷的郝紅梅有了一絲另樣的感覺,談不上情愛,大抵是一種惺惺相惜的親切,就像他說“有一個姑娘用這樣親切而善意的目光在關注他,使他感到無限溫暖。”只是後來,由於郝紅梅對自身心有不甘和對家庭的使命感,接近了顧養民,使得這份尚未萌芽的感情被扼止在搖籃裡。

田曉霞,這個讓孫少平感受到世間最美好的愛情的女子,是一個完美伴侶的化身,她沒有因為少平的出身而有一絲鄙夷,反倒為他的自立自強深深感動,她崇拜他,毫無保留的支持他。當孫少平從井下上來,站在井口,宛若仙女的曉霞不僅感動了少平,更讓讀者也為之一震,世間竟有這樣的女子,她溫婉自立,給了少平最好的愛情。結尾她的離世讓多少人溼了眼眶,連作者路遙,在寫完曉霞的死後也深陷痛苦,無法自拔。曉霞去世了,孫少平的愛情也葬在了那裡,她走了,他的喜怒哀樂都無人再懂。

與普通愛情發展的順序不同的是第三個女主人公,惠英嫂子,少平對她的感情起源於感恩,在他初入礦上時,是師傅和惠英嫂子給了他家人般的關心,所以師傅遭遇橫禍後,他自然而然的擔負起了對這個家庭的責任,是惠英嫂子讓獨在異鄉的少平有了歸宿感,或許他們自己都分不清這是愛情還是親情,總之,在歷經生活的各種磨難與風浪後,惠英嫂子和明明給了少平溫暖的家,讓他迴歸到一個溫暖又平凡的世界。




愛伊2017


《平凡的世界》裡最後寫道:有時候,孫少平一旦進了惠英嫂的院落,不知為什麼就會情不自禁對生活產生另外一種感覺。總之,青春的激情和羅曼諦克的東西會減掉許多。他感到,作為一個煤礦工人,未來的家庭也許正應該是這個樣子——一切都安安穩穩,週而復始。

田曉霞死後,孫少平不得不重新面對眼前這個真實的世界,他原本可以回城,然後選擇與優秀的金秀姑娘在一起。然而,作者路遙安排孫少平一輩子待在煤礦守候著普通而平凡的惠英嫂母子,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都說文學來源於生活。孫少平的選擇,暗藏了路遙的心酸。路遙短暫的一生也是情路坎坷,先是初戀的背叛,然後和北京女知青林達結合,倆人從美好的戀情到進入婚姻後的決裂,也再一次應證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柴米油鹽的瑣碎讓生活充滿了各種矛盾,天天吵架更是讓路遙心力憔悴。苦澀的戀情和悲哀的婚姻或許就是《平凡的世界》裡愛情悲劇的根源,能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潤葉和孫少安;相愛但陰陽兩隔的田曉霞和孫少平。

試想一下,如果田曉霞沒有死,孫少平和她在一起會真的幸福嗎?完全不在同一個物質世界,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兩個人居然有著命運的交集,這種交集註定短暫。愛情是激情與浪漫的同義詞,而婚姻具有現實性,他們之間的美好是脫離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美好,是想像中的美好,這不是生活。生活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溫暖,是一粥一飯,平淡如水的安穩。所以作者安排了孫少平與惠英嫂在一起的這個結局,也算是作者內心對安穩、平靜、溫暖的婚姻生活的渴望。





野百合的春天


在下以為,這是一個經歷過生活成熟男人的必然選擇!

少安曾經和潤葉愛的轟轟烈烈,最終以少安對現實的妥協而結束。少安娶了秀蓮,幸福地出山,搬磚,掙錢,生娃。。。潤葉儘管婚後很抵制向前,但當她看到失去雙腿的向前躺在病床上時,她冰封的感情一下子融化了,真正滴進入了一個向前媳婦的角色,很好!

假設當時少安和潤葉不顧一切滴走在了一起,是潤葉每週末回到少安住的牲口窯裡纏綿呢,還是少安撂下地裡的農活和一家老小去原西小學?甚至是黃原團委?還有諸如潤葉的閨蜜麗麗提到的‘你的少安哥刷牙嗎?’之類的諸多問題……鑑於此,我個人對這段感情的結果報悲觀態度,瑣碎的生活足以打敗你認為堅不可摧的愛情!

如果曉霞不在那場洪水中喪生,或許少平和曉霞會結為靈魂伴侶,但現實中兩人之間巨大的差距仍使我不看好這段感情的結果。個人大膽猜想,或許作者路遙也對此很悲觀,只能給可愛的曉霞安排這樣的結局了。

少平經過這般愛情的涅槃,使他成熟了,他清楚的知道他需要的是家的溫暖,而不是悸動的激情。一個知冷知熱的女人,一個讓你有保護欲的孩子,甚至一個見到你就親暱地搖尾蹭腿的黑狗,所有這些難道不正組成一個溫暖的家嗎?


著名用戶888


孫少平回到大牙灣與惠英嫂子一家無關。

很多讀者認為,孫少平最後是為了惠英嫂子才回到大牙灣去的,其實這觀點是有悖孫少平這個人物設定的。

從孫少平的人生軌跡來看,大牙灣的生活是他努力的方向。

孫少平回大牙灣的時候,經歷了人生的三個時期:學生時期、攬工生涯、大牙灣掏煤工。

讀者們應該都記得孫少平躲開同學,前往學校的食堂拿屬於他的那幾個黑饃吃。當時他流下了自卑的眼淚。人在經歷身體或心理的打擊之後,會有痛徹心扉的感悟,毫無疑問的是,在對面白饃與黑饃的現實對比時,孫少平會因物質的差距而激發內心的潛力與鬥志,哪怕只是為了能夠站在拿白饃的隊伍裡。

三年畢業之後,孫少平當了老師。讀書、看報,“吃了”三年的精神食糧,雙水村、他哥的窯洞都禁錮不了這顆飛往廣闊天空的心。

但是,那時孫少平並不知道他想要得到什麼!當然肯定不僅僅是當一個攬工漢。

攬工的生活很苦,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卻從苦難中得到異常的撫慰,由於這種滿足感,他堅持這條自己選擇的路,但是路通往何方,他並不清楚。

直到他在黃原遇到了田曉霞,他們談起了戀愛,此時他知道自己需要努力去改變一此東西。

田曉霞的家庭是他如何努力都無法企及的,但是他是一個男人,自然會有一個男人的責任心。而作為了個攬工漢,他是無法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他一直在尋找出路。

終於,陽家溝曹書記將這個機會送到了他的面前,他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希望。

煤礦工人有多了不起嗎?

要知道當時城市招工是不對農村招收農民身份的人,而當時任何一個農民都希望吃商品糧,包括孫少平,看看雙水村的金俊海一家的生活便知道工人身份的好處在哪。所以孫少平對這個機會特別看重,那次他沒有拒絕田曉霞的幫助。

雖然後來田曉霞死了,但是那裡有他擬定好的人生,所以他不會放棄,而非因為惠英嫂子。

返回大牙灣,是他對田曉霞的承諾,與惠英無關。

孫少平給田曉霞什麼承諾了?

書中並沒有明寫,他知道當個掏煤工是多麼辛苦的事情,但是起碼他有一份正規的工作。在這份崗位上,他有信心能夠幹出一番事業,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田曉霞。

他曾在煤礦區的招待所裡,抱著田曉霞,向她訴說自己的人生計劃:準備就讀煤礦技術學校,重學數理化,他也將此作為一項計劃在實施。實際他確實做了,而他這麼做的原因便是給他與田曉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那個時候煤礦裡讀書人不多,孫少平制定的這個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他是一個講信用的男人,雖然田曉霞不在了,但是孫少平會按自己原先的計劃,去實施自己曾經為田曉霞編織的未來。

所以他一定會回到大牙灣,這是為了田曉霞,而非為了惠英。

至於惠英一家,孫少平會像親人一樣對待他們。

惠英嫂子是孫少平的師孃,他尊重她。他的師傅王世才死了,他受到王世才一家的人照顧,作為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孫少平一定會對王世才的遺孀加以照顧,不過是作為親人那般的。


阿珂伴讀


田曉霞要走了,她要跟隨父親到黃原市赴任,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來,心中唯一不捨的是孫少平。田福軍看透了女兒的心事鼓勵她去表白,向一個心存自卑的男生表白需要巨大的智慧,或許心存美好慢慢改變是最佳的選擇。



沒有學校可上的孫少平回到雙水村開始農民生活,他內心雖有不好不甘卻也不牴觸,自己的老父親和哥哥已經為自己能讀到高中付出的太多,一輩子做農民保持樂觀,或許保爾和牛邙的精神鼓舞著他前進,只是佟麗婭在哪裡呢?



田曉霞考上了黃原師範成為一名省報記者,她保持著分享資訊和孫少平,孫少平在她的薰陶下開始關注時事新聞,外面的世界如此風雲變幻誘惑著他。二爸孫玉亭幫他爭取到村辦小學教師職位,孫少平開始重新燃起希望,不過好景不長,學校不久被撤銷了。孫少平不得不重新當農民,哥哥孫少安成家立業後面臨分家的考驗,這意味著孫少平無法繼續做一個農民,改革開放的氣息伴隨金強金富兄弟”衣錦還鄉”而滲透到雙水村,孫少平下決心到黃原地區闖闖。



沒有太多就業機會的城市,一切從體力活開始,知識青年成了攬工漢,孫少平放下了讀書人所有體面與社會最底層人融入了一體,唯一不同的是孫少平有著讀書求知的精神世界,他的學問受到黃原地區一個村支書的讚賞,支書夫妻看上了他,希望孫少平輔導女兒功課,日久生情成為上門女婿。孫少平不諳世事全力以赴投入到對千金小姐家庭教師的工作中去,村支書答應給他籤戶口,一切來的都那麼美好。不過生活如同一場馬戲,虛幻的東西太多,現實仍然赤裸裸呆在那裡,孫少平失去成為上門女婿資格打回原形。



攬工漢孫少平漫無目的的流浪,他不知道自己的日子有多少希望,田曉霞一直尊重他的選擇,她在日子裡記錄自己攬工漢男人的點滴生活。孫少平唯一的安慰或許就是無論自己多麼落魄都有一個佟麗婭在等待自己回家,儘管自己無能為力給她一個遮風擋雨的家。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黃原村支書幫孫少平爭取到煤礦當工人指標,一場新的旅程開始了,孫少平將告別陽光走入未知地下去探索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那個世界比地上更公平,每一分付出都會得到回報,孫少平總是全勤出工且具有團隊精神,第一個月領工資的時候,孫少平拿到最高工資,勞動的滋味是要分享的,孫少平給自己留了基本生活費後,剩餘全部匯款回家支援老父親和妹妹蘭香學費。孫少平在煤礦乾的有聲有色田曉霞來到這裡體驗生活,她驚訝發現自己挖礦的男人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了,她已經獲得最想要的幸福,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保爾的命運與孫少平的世界交織在一起,田曉霞享受短暫的幸福後消散在平凡的世界,她的離去讓孫少平失去了自己,茫茫荒原裡,一個悲痛欲絕的靈魂超脫於外,另一個世界的外星人與他對話,多維空間裡消失不是消亡,存在不同的世界需要明白存在的意義,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田曉霞以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消失獲取別人的存在是一個偉大意義的事情,儘管失去另一半讓人痛徹心扉可是生活還需要繼續,一切為活著的人。孫少平與惠英走到了一起,就像田潤生與郝紅梅的婚姻一樣,農村的父母親友無法理解,好好的後生要娶一個寡婦,只有他們內心明白,緣分是一道橋,承諾要用信心來熬。


唐俊龍55398571


當初看這本書的最後,這樣的結局令我這個完美主義者很不能接受,我不喜歡這個結局,因為我覺,孫少平應該選擇更好的。

一直抱有愛情都會擁有美好的結局的心態閱讀完《平凡的世界》,但最終孫少平的選擇卻讓我感到很不圓滿而且遺憾,我不解,於是我又重看了一遍書本,慢慢地明白了他的選擇。

孫少平對惠英嫂的感情帶有同病相憐,互相取暖。

兩個都是經歷了痛失愛人的事故,會更加明白那種痛徹心扉的傷痛,更容易互相理解失去的痛楚,因為有相同的經歷,所以心慢慢地走得越來越近。

孫少平是個本身自卑但卻有自己想法和追求的人,他內向但上進,愛好書本,他的情操很高尚,他的成長過程中雖平凡但卻透露出他的堅韌。在他經歷了臉上毀容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嚮往生活的平靜,專注他的書中世界,而這一種生活平靜,他在煤礦廠惠英嫂和明明那裡尋找到,所以他放棄了一切更好的選擇,最後選擇了和惠英嫂,明明,還有一隻狗生活一起。

孫少平最後的選擇是因為經歷過生活不同的遭遇後,變得成熟,而更清楚明白到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他的選擇除了是因為他師父的原因,還有更多的是同病相憐,和心中對生活平靜追求的嚮往,他最後的選擇其實也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