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話說一聽到中日之戰,一定有人跟打了雞血一樣的好奇和亢奮。這是一個比較老的話題,但是估計很多人除了甲午戰爭和二戰抗日戰爭以外,知之甚少。中國和日本正經打了五次,分別是唐朝和日本的白江口之戰、元代的對日戰爭、明朝和日本的萬曆朝鮮戰爭、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戰爭以及我們俗話說的抗日戰爭。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這五次戰爭,以漢族政權為主導的三戰全勝,其中最輝煌的就是明神宗萬曆年間的朝鮮之役,朝鮮叫"壬辰倭亂",日本叫"文祿慶長之役",但無論三方誰的歷史記載,結局都是中國帶著打醬油的朝鮮贏了。這次戰爭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明帝國和幾乎是最強大的日本之間的戰役,同時還是兩個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的一場惡鬥。韓國前幾年拍了個電影,叫《鳴梁海戰》便是其中的一個小的戰役,為什麼要拍這個呢,因為這場戰爭中,只有鳴梁海戰算是他們打的,雖然小,但值得歌頌。生生造出了一種"我們很厲害"的感覺。

這場戰役的基本情況和歷次日本入侵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的動機都是驚人的相似,都是想以朝鮮作為跳板入侵中國,不過日本人的反射弧還算比較長,從唐朝到明朝老實了900多年,從明朝到甲午戰爭又老實了將近300年。戰爭打了7年,中間各種談判議和拖沓,最後以權臣豐臣秀吉病死遺言撤軍結束。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就向朝鮮提出假道伐明的要求,朝鮮肯定予以拒絕啊,心想我這國家都是明朝幫我們建立的,你四不四傻,還讓我們讓路給你打我的宗主國。然後朝鮮就果斷捱揍了,一個月的時間,朝鮮三都八道盡失。那麼朝鮮有幾個都幾個道呢,答案是悲哀的,只有三個都八個道。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也就是說,一個月的時間,思密達就不幸亡國了。在冷兵器時代,無論是攻擊方式還是糧草供應和推進速度,想做到一個月就亡國,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朝鮮八道行政區參考

但幸運的是,國王跑了。

帝制時代,皇帝和國王是國家的象徵,只要沒死,那麼復國有望,朝鮮國王李昖一路狼狽逃到中朝邊界求救。明神宗為此召開了御前會議,最後決定出兵幫助朝鮮。日本進攻朝鮮可以說是傾巢出動,官方記載兵力達15~20萬人,第一階段打了三年,明朝派出的是剛剛結束萬曆三大徵之寧夏之役、未來的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松,率領的部隊都是九邊精銳和戚家軍,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最著名的平壤之戰結束後,日軍被陣斬一千多人,傷亡在萬人以上,而明軍損失只有區區數百人。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幾年打下來,日軍基本被打回原地,只能說:老大,咱歇歇吧。

停戰誰都樂意嘛,於是就歇了,兩年不到,日本人皮又癢了,請求再戰,這個要求得到了明國董事長神宗皇帝的批准。又打了一年多,由於火炮、造船等科技和戰鬥力差距太大,日軍始終在捱打,傷亡數字一直保持在明軍的10倍以上,豐臣秀吉活活急死了,日軍只能撤軍。其間有個著名的露梁海戰,堪稱16世紀世界歷史最大規模的海戰,參戰三方有兩方都是世界頂級海軍選手,共有1000多艘船參加戰鬥,最後日軍慘敗而歸。

讓韓國民眾感激涕零的中日之戰

最後,1592-1598年,七年抗日援朝戰爭徹底結束,豐臣秀吉政權倒臺,迎來了德川幕府時代,日本近三百年不敢窺伺中原。戰爭結束後,朝鮮自然復國了,這場戰爭朝鮮無疑是最大受益方,擺脫了亡國之痛。明亡後,朝鮮肅宗時期為了報答明朝的再造之恩,建立了"大報壇",立明神宗排位於內,感恩明朝對朝鮮的復國恩情,後來又加上了明太祖和明毅宗(崇禎)排位,前者是賜國之恩,後者是亡國之痛——去國之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