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散文:哦,那口老井哟

散文:哦,那口老井哟

依稀记得,我曾经居住过的小村有一眼水井,是由村民集资打的。这口水井的作用可大了,人畜用水都指望它提供,因此,小村人都对老井十分看重,逢年过节时,还有人在老井周围放上一挂鞭炮,说是敬井神,若是得罪了井神,只怕连水也吃不上。

井口有碾盘那么大,井水到井沿的高度差不多有六米,用挑水的扁担一端的钩子勾住水桶,难以够到水面,若想提到水,需要另备一根绳索,由此可见,想挑上一担水回家是多么的不容易。尽管这样,人们仍把老井奉若神明,把它当成小村人的命脉。老井甘冽的水质,养育着小村人的后代子孙,滋润着身边的这方土地,可以说,凡是享受过老井恩惠的人家,都对老井怀有那种感恩之心。

老井水质虽好,清澈,甘冽,却像个孤独的老人一样离群索居,在离村子差不多一里远的地方。小村里不少人家为了能早早地打到井水,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去了那里,去晚了就得排队打水,耽误功夫不说,为了打水发生口角的事也是有的。

新中国成立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口老井仍是村子里仅有的一口水井。后来有村民提议,为了大家吃水便利,不如再打一眼井。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能实施。

当《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扑面而来的春风染绿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时,故乡的村民不但解决了温饱,吃水难的问题也有了明显好转,先过上好日子的人家,盖上新房后为了用水方便就在院子里打了压水井,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天不亮就去老井里“抢水”吃了。

村子里有人带了头,于是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一时,压水井满村开花。看到村子里大部分人家有了压水井,我们家也动了心,也想在自家院子里打一眼压水井,不再遭受每日去老井挑水之累。父亲则有自己的打算:等到盖上新房再打压水井,就不用“挪井”了。由于我家的经济能力达不到,盖房子的事一直拖了好多年才解决。

为了一家人的吃水,母亲只好每一天仍去老井里挑水,不同的是,她不用像先前那样和别人“抢水”吃了。

1997年,我家盖了新房子。和别的家庭一样,我们也请了工匠在院子里打了一眼压水井,从此,结束了去老井挑水吃的历史。当时为了省钱,压水井打得深度不够,抽上来的井水看上去有些浑浊,不宜直接使用。为了吃到干净的水,父亲只好采取把水烧开后加以沉淀的做法,然后再用这种水做饭。显而易见,这么做既费工费时又浪费柴草。看到这种情况,母亲免不了要唠叨一番,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反倒为吃水的事犯头疼了。父亲安慰母亲,往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放心吧,吃水的问题总有一天会得到圆满解决。父亲在安慰母亲的同时,他也在思考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哪个朝代敢于免除农业税?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做到了。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一步步落实到位,我所在的村庄,村民也同样享受到了诸多好处:2016年,困惑大伙多年的吃水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父亲和母亲过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父亲陪着母亲生活在农村,但是,从居住到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条件一点都不比城里差:不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洗澡方面也是相当方便——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每次,我回老家探望二老,父亲总爱这样说:“儿子,虽然说你把家安在了城里,可是,你爹我在老家农村也照样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母亲听了这话没有发表她的看法,只是抿着嘴笑。从她的笑容里我看出来了,母亲对目前这种生活状态很知足。

现在,老井已成为那个年代的符号,它代表着那个年代我们的上代人乃至上上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老井的变化上我们看到了社会进步的轨迹。不过,我们依然感谢老井,是它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帮助。当然,我们更感谢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它带给了我们更加优质的生活。老井的变迁,让我感受到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