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

娟花兒


對於《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的評價,我只能說,好看!太好看!!非常好看!!!



原因在於這部電視劇太真實,太貼合當時的遠征軍的實際情況。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起初上映的時候口碑和收視率不高。因為它不像《亮劍》《雪豹》這種熱劇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再有一個就是它講的是國軍。從小我們就從課本和電視上對國軍的印象就是,懦弱,膽小,自私自利。但其實遠遠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前期國軍的浴血奮戰,後期我們大中國也不會取得這麼大的勝利!

個人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非常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僅供大家參考:

1)尊重原著,高度還原

你們可能沒發現,電視劇裡的臺詞幾乎和原著小說裡一模一樣,包括場景,服裝等等


2)演員的演技傳神,入木三分

該劇裡的遠征軍個個都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起初他們各自譏諷,心懷鬼胎,到後來在龍文章的帶領下浴血奮戰,可以說他們都是配角也可以說他們都是主角。

3)背景音樂很到位

在每一個關鍵的時刻都插入特有的背景音樂,讓人身臨其境,無形當中就讓觀眾熱血沸騰。

4)作戰場景真實還原

這個不用我多說,甩那些神劇不知道多遠。全劇的佈景,格局也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

綜上所述,對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評價,就是一個字:好!難得的一部好劇


隨緣看電影


團長這部劇在道具上還算比較嚴謹,但是說最好就是扯淡了。很多糰粉把電視劇當歷史了,團長只是蘭小龍認為的抗戰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歷史。

第一,遠征軍就沒有川軍!參加遠征軍的都是中央軍,唯一的地方軍是東北軍53軍!軍長周福成因為收復騰衝和龍陵而得到青天白日勳章!遠征軍要的是精銳,所以不可能有川軍這種部隊!

第二,遠征軍第一次去緬甸可不是坐飛機去的,尤其是這種雜牌部隊更不可能。

第三,遠征軍第一次去緬甸是42年,那時候有知識青年從軍歌嗎?穿越了?而且居然是用新四軍軍歌?

第三,說團長道具比較嚴謹,但是一樣有錯誤!緬甸日軍18師團用三八大蓋和96式,56師團等部隊就是99式步槍和機槍了。真以為所有鬼子都用三八大蓋和歪把子?還有日軍普遍裝備的擲彈筒在哪?

第四,豬肉燉粉條是解放戰爭四野帶到全國的,這個在國軍中還不普及。80年代在北方說毛血旺,估計多數人會一臉懵逼。

第五,真實的松山戰役,國軍一個軍打了三個多月,傷亡七八千,而不是200炮灰搞定的!而且國軍是靠爆破,而不是進坑道作戰,國軍沒這麼高的戰術素養,日軍也沒這麼好打!不是神劇是什麼?


大胖


人物特點鮮明、豐滿,有血有肉,思想深刻,藝術上巔峰之作。

《我的團長我的團》故事講的是1942年邊境一個叫作禪達的地方,一群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甚至是不同政見的潰兵和百姓,為了民族存亡的大義,義無返顧地共同投入到打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捍衛尊嚴、為抗戰勝利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正義鬥爭中,用血肉之軀書寫了一曲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

《團長》刻畫人物鮮明,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時刻在喚醒人靈魂的炮灰團團長龍文章,最懂團長又愛抱怨的北平人孟煩了、家裡是好丈夫戰場上是好兄弟的東北佬迷龍、美得讓人心醉的川妹子陳小醉、漢語非常流利把炮灰團局勢看透的麥克魯漢,軍醫郝獸醫、湖南兵不辣、上海軍官阿譯、豆餅、要麻、蛇屁股、康丫……每個角色就如同印在腦海裡,活在夢中一樣,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團長》思想上深刻,用人物的嬉笑怒罵來喚醒當時死都不怕,就愛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的國人,就是想要把一切事情成為它原來的樣子;比如:借一碗酒,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給人世間的良心;再比如:英國鬼死於狹隘和傲慢,中國鬼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團長龍文章受審判時讀長長丟失的地名場景,真是可氣,可嘆,可悲,讓人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團長》藝術上也是巔峰之作,堪稱段奕宏巔峰演技的所謂招魂鬼畜表演;兄弟幾個搞迷龍的場景:你要讓我埋啊,誰他媽不願意埋啊....;和日本兵對唱的場景;還有開頭破舊的牆屋,慘烈的斜陽,快餓瘋了的士兵,一鍋豬肉燉粉條子,來自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人生際遇的兄弟聚在邊境禪可以達豬肉燉粉條,又可以流血流汗保家衛國;對著緬甸戰死一千多英魂喊:走,我帶你們回家的場景;團長喊一個鏡頭,一句話都能讓人感動心碎,淚流不止,回味無窮。






66龍捲風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2009年熱播的抗日劇,講述了中國遠征軍在中緬邊境抗擊日寇的戰爭故事。十年過去了,這部電視劇依然好評如舊,可見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的。

在電視劇的製作上來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由康洪雷導演,改編自蘭曉龍的小說,由《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出演。故事取材於中國遠征軍中緬邊境抗擊日軍侵略的故事,這是當今人們所知較少的一段歷史。無論是場景佈置還是演員們的服裝設計都有那個年代的年代感,人物造型沒有浮誇和穿越。劇中的人物來自五湖四海,操著各自家鄉方言,雖然影視語言提倡去方言化,但這部戰爭史劇堅持說方言反而讓人物的地域背景更加濃厚。

與以往的抗日影視如《亮劍》、《長沙保衛戰》不同,《我的團長我的團》並不重點突出某一位將領,而是講述了一群普通士兵的抗戰。劇情推動的同時伴隨著劇中人物孟煩了的大量獨白,非常細膩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原出最真實的人性,也從側面反映出殘酷的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

從《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的文化意義來看:沒有天生的英雄豪傑,更多的都是普通人,是路人甲乙,在支離破碎的國家裡,普通士兵和人民是第一線的受難者。電視劇裡面的主人公們是一群潰散逃兵,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戰爭年代失去了故土,失去了親人,失去了戰友,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而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整日失魂落魄。一個冒牌團長喚醒了他們,給他們“招了魂”。讓他們拾起槍知道戰鬥,敢於抗爭,讓炮灰團也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存在是為了忘卻的紀念,扯開了時間的遮羞布,讓和平年代的我們看到曾經的家破人亡,水深火熱的中國軍民的苦苦掙扎。如電視劇開頭那一個個“正”字,每一筆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還有那一顆破爛的軍盔,它不能只在博物館被紀念,它應該映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不忘歷史,珍惜當下……






星空下的樹


少有的好劇。


王治宇620


還是不錯的,但依舊戴著有色眼鏡反映抗戰國軍將士。為什麼國軍士兵為抗擊日本鬼子英勇獻身就描寫成被抗日將軍所出賣?就是炮灰?!只有站在抗擊鬼子最前沿,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橫舟待君歸


用了三天時間,終於把我的團長我的團給看完了,是的,這是一部很有魅力的片子。從這部片子的開始,就註定了將要帶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部片子是死了人的,拍電視劇死人,我是第一次聽說,接下來便是激烈的首播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