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瑞獸——龍之九子

龍之九子


龍,是中國的“圖騰”,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長。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那麼,這龍的九子都是什麼樣子呢?

第一子 囚牛


瑞獸——龍之九子


囚牛,音[ qiú niú ],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囚牛平生愛好音樂,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祂不嗜殺不逞強,專好音律。


瑞獸——龍之九子



《治世餘聞》有云:“囚牛,龍種,性好音樂”。明陳仁錫《潛確類書》記載:“囚牛好音,形琴瑟上。”

瑞獸——龍之九子


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有祂的雕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不僅出現在漢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囚牛是所有演奏家、作曲家、歌唱家的好朋友,能給人們帶來靈感,讓人們充分領略到妙音之聲和藝術之美。


瑞獸——龍之九子



第二子 睚眥



瑞獸——龍之九子



睚眥,音[yá zì],在龍之九子中排行老二,豺首龍身,平生性格剛烈、好鬥喜殺,是龍子的戰神。睚眥發怒時瞪起的兇惡眼神,也被古人用來描述“怒目而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古代武器上的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祂的雕像。這些武器裝飾了睚眥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睚眥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的武器上,從而更顯威嚴莊重。


瑞獸——龍之九子



睚眥在古籍中常用作“忿恨”、“憎惡”之意,如《戰國策 韓策二》:“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可嘿然而止乎?”。《漢書 孫寶傳》:“我與穉季幸同土壤,素無睚眥”。東晉常璩《華陽國志 劉先主志》:“正既臨郡,睚眥之怨,一餐之惠,無不報復”。清魏源《聖武記》卷七:“毋挾槍矛,尋睚眥以釀釁”。


瑞獸——龍之九子



睚眥雖說兇猛異常,但也屬嫉惡如仇、重義輕生的瑞獸,祂並不濫殺無辜,自身的威勢令一切邪魔都無法靠近,所以具有很強的辟邪、驅魔的作用。


瑞獸——龍之九子



睚眥是帶有正義之師性質的軍隊、警察、武裝團體的保護神,助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第三子 嘲風


瑞獸——龍之九子


嘲風,音[ cháo fēng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龍生九子之第三子,常以其形狀作為殿角的裝飾。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常用來象徵祥瑞,臺角上的走獸是祂的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嘲風在古籍中多有記載,李東陽《懷麓堂集》:“龍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堅瓠集》:“三曰嘲風。性好險。殿角走獸是”。《竇存》:“凡九種,皆一龍所生子也,三雲嘲風,好險”。《明語林》:“三曰嘲風,好險,以置殿角”。《養生導引秘籍》:“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


瑞獸——龍之九子



嘲風象徵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在宮殿安置嘲風,也會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祂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能起到祛邪、避災的作用。


瑞獸——龍之九子



嘲風好險,能預知未來,趨吉避凶,是一切從事高危行業、極限運動,安全防護、戰略規劃、市場預測、風險防護等職業人士的守護神獸,能保平安、知趨勢、避風險、獲先機。

作為龍生九子之一的嘲風,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犼。祂和嘲風雖是同一種瑞獸,但寓意、用途卻有所不同。犼,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位居北方的瑞獸,英武勇悍,強健威猛,戰鬥力爆表,有“一犼可鬥三龍二蛟”之說。在外形上,犼四肢強健有力,弓腰挺臀,威武軒昂。前腿直立、後腿左右分開蹲坐,昂首怒吼,有隨時騰躍奮起之勢,渾身上下透出一股攝人心魄的英武和霸氣。


瑞獸——龍之九子



犼的身形矯健,其頭如龍,身如雄獅,足如豹,有火繞體,無翼而飛,踏水奔騰,蹄下不波,極其勇猛。犼有守望的習慣,常對天咆哮,所以取名“犼”,俗稱“望天犼”、“朝天犼”。

瑞獸——龍之九子


傳說中犼與女媧、昊天、伏羲一同被稱作四大古神之一,據說犼極有靈性,祂每天蹲在宮殿外的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


瑞獸——龍之九子



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祂就會呼喚皇帝:“國君快回來料理國事吧!我們盼望你回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稱犼為“望君歸”。


瑞獸——龍之九子



面北而座的犼則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舉動,如果皇帝久居宮中,不理政事,祂們便會催促皇帝:“國君快出宮體察民情吧!不要總呆在宮中享樂,我們盼望你出來,眼睛都快望穿了。”於是人們又稱犼為“望君出”。


瑞獸——龍之九子



犼有強大的風水功能,能替供奉祂的主人避妖邪、擋煞氣、驅除群兇、拔除不祥、聚財、守業、鎮宅。正因有如此神力,望天吼才能高踞於有云朵及盤龍襯托的天安門華表上端,與天地神靈、列祖列宗一同享受人們世世代代的頂禮膜拜。



第四子 蒲牢



瑞獸——龍之九子



蒲牢,音[ pú láo ],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祂的形象。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祂就嚇得大聲吼叫,希望藉此趕走鯨。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者”,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做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如今,在全國大地,幾乎每一口古鐘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瑞獸——龍之九子



與蒲牢有關的文字,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東都賦》:“於是發鯨魚,鏗華鍾”。三國時期薛淙在《西京賦 注》記載得更為詳細:“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為鯨魚。”後人由此以蒲牢為鐘的別名。


瑞獸——龍之九子



唐代詩人皮日休的《寺鐘暝》寫道:“重擊蒲牢唅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而到了明代,文人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將蒲牢明確為龍子:“龍生九子,(皆)不成龍,各有所好。一曰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

瑞獸——龍之九子


蒲牢性善、活潑、喜傳佳音慧語,能令人美名遠揚、名滿天下,給人帶來良好的聲譽和福報,祂通過鐘聲為眾生消減障礙、提升智慧,是一切從事播音、主持、聲樂等行業人士的守護神獸。

瑞獸——龍之九子


第五子 狻猊


瑞獸——龍之九子


狻猊,音[suān ní],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祂的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已經具有中國的傳統特色,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祂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而坐或盤腿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祂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相傳狻猊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


瑞獸——龍之九子



狻猊也多出現在薰香爐上,隨著淡淡青煙的升起,靜觀世間的浮華與起落。狻猊性沉穩,剛毅睿智,進退有度、動靜有常,能給人帶來智慧與平和,是修身養性、求佛問道之人的守護神獸。

瑞獸——龍之九子


狻猊是瑞獸天獅的別稱,自古以來就廣為人們所喜愛,若想了解更多關於狻猊的信息,請參見天獅的介紹文章。

天獅(點擊打開天獅的鏈接)


第六子 贔屓


瑞獸——龍之九子


贔屓,音[ bì xì ],又名霸下,形似龜,龍之九子中排行第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傳說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祂,祂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著。

瑞獸——龍之九子


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屓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

瑞獸——龍之九子


贔屓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能給人們帶來健康和福氣,祂還能培養人的毅力,使人們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祂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贔屓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瑞獸——龍之九子



在古籍中,贔屓出現的頻率較多。《文選詳註》:“贔屓,作力之貌也”。《鬍子衡齊》:“假令龍如贔屓能負重,則技止龜趺而已”。《明語林》:“八曰贔屓,今以鏤碑緣”。陸文量《菽園雜記》:“古諸器物異名,贔屓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

瑞獸——龍之九子


贔屓吃苦耐勞,性格沉穩,是所有職場人士、工薪階層的守護神獸。

贔屓是瑞獸龍龜的別稱,其力抗千斤的形象廣為人知,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贔屓的信息,請參見龍龜的介紹文章。

龍龜(點擊打開龍龜的鏈接)

第七子 狴犴



瑞獸——龍之九子



狴犴,音[ bì àn ],又名憲章,龍之九子中排行第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祂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祂的形象,祂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狴犴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瑞獸——龍之九子


狴犴在古籍中的記載有,《天祿識餘 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龍經》:“狴犴好訟,亦曰憲章”。清胡式鈺《竇存》:“一狴犴,此獸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也”。


瑞獸——龍之九子



狴犴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是公正的化身,能助人明辨是非、消災免難、冤情昭雪,是所有公檢法人士、律師等的守護神獸。


瑞獸——龍之九子



第八子 負屓


瑞獸——龍之九子


負屓,音[ fù xì ],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龍生的第八個兒子。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形象。

瑞獸——龍之九子


中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鑑人;有的刻制精緻,筆畫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祂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祂們互相盤繞著,看上去似在來回遊動,和底座的贔屓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瑞獸——龍之九子


負屓好文,能助人文思泉湧、妙筆生花,是一切讀書人、學子、作家、詩人的守護瑞獸。

第九子 螭吻



瑞獸——龍之九子



螭吻,音[ chī wěn ],又名鴟吻、鴟尾,為龍之第九子。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形象。螭吻外形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

瑞獸——龍之九子


據北宋吳楚原《青箱雜記》記載:“海為魚,虯尾似鴟,用以噴浪則降雨”。在房脊上安兩個相對的鴟吻,能避火災。“鴟”在古代指“鷦鷯”即“鴟鵂”,是一種兇猛的大鳥。像這種吻獸在大雄寶殿房頂上共有十個。其中正脊兩端各有一個,垂脊四個,岔脊四個。所以有“九脊十龍”之說。意為每天有十條龍守護宮殿。

瑞獸——龍之九子


早期螭吻是類似魚尾巴的形式,那時祂的名稱叫“鴟尾”。鴟尾是在晉代以後出現的。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盛行,佛經所稱的兩神的座物摩羯魚傳到了中國,便叫做鴟魚。南北朝時的鴟尾形象在雲岡龍門石刻中多見,許多文獻資料上也有關於鴟尾的記載。晚唐以後,鴟尾由原來的魚尾演變成了獸頭形,尾巴比較短,張大口,正吞著屋脊,尾部捲起上翹,因此這時的名稱也由鴟尾改變為鴟吻或叫吻獸。

瑞獸——龍之九子


螭吻在佛家為護法,有驅兇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是所有消防人員、警衛等的守護神獸。人們常把祂用作建築物的裝飾,尤以作屋脊鎮火的獸頭為多,做張口吞脊狀,並佩戴一寶劍。

瑞獸——龍之九子


螭吻是瑞獸魚龍的別稱,在中國古建築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螭吻的信息,請參見魚龍的介紹文章。

魚龍(點擊打開魚龍的鏈接)

龍之九子歷史上並沒有權威的定論,所以存在多個版本,其出處有《懷麓堂集》、《玉芝堂談芸》、《戒庵老人漫筆》等。除了上述提到的九子外,歷史上的龍子還有:饕餮、椒圖、蚣蝮等。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並非特指龍僅有九子。我們也將其他歷史上出現過的龍子略作介紹:

饕餮


瑞獸——龍之九子


饕餮,音 [ tāo tiè ],是傳說中的龍子之一,形似狼,好飲食。饕餮是食量特大的神獸,人們將貪於飲食的人稱為饕餮之徒。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瑞獸——龍之九子


饕餮在文學作品裡多作為神話形象出現,而除了書中記載,大量殷商青銅器的紋飾上也能找到饕餮的形象,人們把青銅器上睜著眼睛,張著嘴的紋飾名為饕餮。歷史上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上都有饕餮紋飾。不過饕餮紋的樣式並非一成不變,饕餮裝飾紋樣是獸面形象的總稱,經過變形,有的分別以虎、牛、羊等幾種動物為原型,主要截取其首足部分,經過誇大尖角、巨目、獠牙、利爪而成,更多時候是以稜鼻為中心,兩個側身的夔形對接,正好拼成一個正面的饕餮紋,最大特點是紋飾獸首有一對大大的眼睛。


瑞獸——龍之九子



饕餮紋不僅出現在青銅器上,還大量出現在貴族的生活中,用於房樑上、皮革上和帳篷上,甚至是在絲袍上。饕餮紋在古代的普及,象徵“民以食為天”,這種誇張的面具常常出現在扉稜兩側,或者在器物腹部展開,是古人裝飾的主導元素,饕餮是遠古傳說中最具視覺衝擊力和神秘色彩的動物。

瑞獸——龍之九子


饕餮好飲喜食,是美食家,對從事餐飲、食品、農業行業的人情有獨鍾,是他們的守護神獸,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一定不要忘了祈求瑞獸饕餮的多多加持。

瑞獸——龍之九子


椒圖


瑞獸——龍之九子


椒圖,音[ jiāo tú ],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子之一。其身形像螺蚌,性保守,最反感別人進入祂的巢穴,瞪眼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輔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瑞獸——龍之九子


椒圖的舉止和性情也和螺蚌非常類似,遇到外敵侵犯總是將殼口閉緊,人們於是將祂供在門上,取“緊閉”之意,以求平安。另外椒圖還因其面目猙獰、警覺性高以負責看守宅第,能闢除邪妖、鎮宅守門。而且椒圖沉穩僻靜,忠於職守,故常被飾為門上的鐵環圖案或擋門的石鼓浮雕,讓其照顧該戶人家的安寧,被民間稱作“性情謹慎”的龍子。

瑞獸——龍之九子


椒圖明清以前叫“鋪首銜環”,具體浮雕形象是龍獅嘴裡含一個圓環,訪客可通過敲打圓環叩問主人是否在家。

瑞獸——龍之九子


椒圖是所有警察、保安、安全、防衛工作者的守護神,主守衛一方的平安與和諧,給人們帶來安全、幸福與康寧。

瑞獸——龍之九子


蚣蝮


瑞獸——龍之九子


蚣蝮,音[gōng fù],是傳說中的龍子之一。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瑞獸——龍之九子


蚣蝮性善好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能使河水“少能載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因此倍受百姓崇敬。古人多以此靈異之物鎮於橋頂兩側,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橋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瑞獸——龍之九子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一千年。千年後,蚣蝮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以期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減少天災損失。

瑞獸——龍之九子


蚣蝮也因其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亦多用於建築物的排水口。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宮殿建築群裡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瑞獸——龍之九子



蚣蝮是所有從事水利、橋樑、道路等工程人士的守護神獸,是傳統瑞獸裡的水利專家,能給人們帶來安居樂業、海清河晏、交通順暢。

瑞獸——龍之九子


貔貅



瑞獸——龍之九子


貔貅別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威猛的神獸,貔貅具有龍頭、龍尾、馬身、虎爪,形似獅子,行動如虎豹,形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其頭生角並後仰。貔貅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瑞獸——龍之九子


漢書西域傳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祿,兩角者稱為辟邪。”在古時貔貅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現在比較統一,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突眼、長獠牙。


瑞獸——龍之九子


貔貅為古代五大祥瑞動物之一(龍、鳳、龜、麒麟、貔貅),曾因做為遠古氏族的圖騰而被封為“天祿獸”。貔貅專為皇帝守護財寶,也是皇室的象徵,稱為“帝寶”。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又因貔貅專食各種惡獸、邪靈,故又名“辟邪”,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傾瀉,只進不出,故可招財聚寶,神通特異。


瑞獸——龍之九子


相傳貔貅喜愛金銀財寶的味道,常咬回寶貝來討主人的歡心,因而貔貅神獸有旺財的功用,還可用來驅邪、擋煞、鎮宅。


瑞獸——龍之九子


而在傳說中,貔貅是很久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帶的西域猛獸,具有極強的搏擊能力。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將它收服並當做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它封了一個官,官號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洩系統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裡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動物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爭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爭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


瑞獸——龍之九子


又有傳說,貔貅能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據說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珠光寶氣,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結果打到屁股,屁屁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所以貔貅能納食四方之財,肚子就像個聚寶盆,同時還可催升官運。


瑞獸——龍之九子



傳統文化對風水應用的傳說

貔貅是財富、忠誠、勇猛的象徵。自古人們都喜歡擺放或供奉貔貅,希望藉此獲得招財和辟邪的效用。

瑞獸——龍之九子



1、貔貅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將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運轉好,驅逐邪氣,有鎮宅之功效。

瑞獸——龍之九子

2、貔貅有趨財旺財的作用。除助偏財之外,對正財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瑞獸——龍之九子

3、貔貅有化解五黃煞的作用。五黃煞在風水上被稱為是可怕的殺星,它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令人衰損,好運停滯。在五黃煞所到之處擺放貔貅,能夠將其兇性化解,保佑人們身體康健、運勢好轉。

瑞獸——龍之九子

4、貔貅不要對著從外面進來的門,也不應該直衝著廁所。

5、貔貅的擺放不要對著鏡子,因為鏡子會產生光煞,這是貔貅的忌諱。

6、貔貅的擺放不要對著床,如果對著床的話會對自己不利。

瑞獸——龍之九子

7、貔貅不適宜擺放在露天、陽臺、廁所、廚房、野外等空間當中。

8、貔貅不要擺在磁場大的環境中。磁場變換會影響到祂的氣場,例如電風扇、磁鐵旁都不適宜擺放貔貅。

瑞獸——龍之九子

9、清潔貔貅的時間宜為一年四次,在農曆二月六日、六月二日、七月十四日和九月十二日。

10、貔貅一旦放好最好不要搬動,清潔時如需搬動貔貅,需用紅布包起頭部搬運。


瑞獸——龍之九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