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江浙地帶不乏海鮮小城,比如舟山,象上等。島民們靠海吃海,他們每日都能吃到新鮮原生態的海鮮。但作為一個吃貨而言,我吃過最好吃的海鮮,卻是在大連。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為什麼要說大連的海鮮不一樣呢?因為島上的海鮮雖然新鮮,很多的時候加工烹飪都非常簡單,更多地尊重食物的原味。而大連人做海鮮,卻結合了魯菜的深加工工藝。山東移民身負的技藝與大連沿海的出產結合,始得大連的海鮮多了一份精緻。

海鮮的做法在這被無限拓展,小到一道點心,大到一道菜,都能看到。一個海膽就有很多種做法,像是蒸蛋,包餃子,活吃,撈飯。我現在寫的時候,滿腦子還是大連的鮑汁撈飯。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三鮮燜子

混搭的大連風味

大連的歷史不久,是一個很新很有異域風情的城市。1898年,清廷與沙俄簽訂協議,准許後者租借遼東半島。次年,沙俄設計師仿照巴黎,在被稱為青泥窪的地域建設起一個以廣場為中心的東方都會,命名為“達里尼”,意即“遠方的城市”,也就是今日的大連。

大連的飲食很混搭,這與移民有關。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歷史上著名的移民潮“闖關東”有兩條路線:或從山海關、古北口等長城關口沿陸路入關;或從山東半島乘船過海,大連便是海路闖關東的第一站,由膠東半島而來的移民被稱為“海南丟”。我們現在見到的大連人,很多都為山東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口音也保留了強烈的山東特質。

大連地方菜其實源於魯菜系中的膠東菜,當年闖關東時,一批山東老師傅把魯菜帶到了大連,

並結合當地海鮮的特色,自成一家,形成了鹹鮮口的大連菜。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大連菜是全國第一個以海產品為主要原料的菜系,既秉承魯菜、海西菜的傳統,也吸納日餐和俄餐的部分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菜系。比較經典的大連菜有海雜拌、熘肝尖、櫻桃肉、糖醋魚、松鼠魚等。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熘肝尖

所以大連雖在北方,但大連人卻把“大連”和“東北”分得很清楚,這裡的菜,一點也不北方。它與魯菜最大的區別就是更講究原汁原味,而醃漬和爆炒就是大連老菜的特色。有不少吃貨就提出了,想要把大連菜獨立出來,設為第九大菜系。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從海腸餃子到鮑魚撈飯

我們具體來看看在這樣的融合背景下誕生的美食。雖然每個大連人心中都會有自己最愛的那一道,但有一些幾乎是全民的愛。

比如海腸餃子,海鮮餃子是北方的海與大地物產的自然結合,是大連人最平民的飲食。

而當海腸被包入餃子後,是不可多得的。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活海腸選壁厚的,用飛快的剪刀速度剪成小段,配上農家種的細韭菜,一點醬油,一點油,別無其他,快包快煮,生餃子下鍋都是漂起來的,開鍋就熟,趁熱快吃,一咬開一口鮮甜的湯直奔喉嚨,鮮的不得了,一盤餃子熱熱的,飽了肚囊,暖了心房。

“小平島,吃海腸啊?”當你說到小平島三個字後,大連人自然把它和海腸餃子聯繫在一起。

小平島是大連周邊的一個小海島,距離市中心18公里,最早是漁村,也駐紮著軍隊。二十年前,一對夫婦在這裡開了一間小餐館——日豐園,把海腸餃子做成了招牌。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這家餐館也是《舌尖上的中國》拍的大連唯一的一家館子,可見酒香不怕巷子深,自有一番功夫。

說完海腸再來說海參,“冬至開始吃海參,吃上九九八十一天,一年陳病不犯。” 進補海參,是大連人冬季滋補最傳統、最“奢侈”的方法之一。

大連海參是世界海產八珍之一,聞名全國。大連海參不僅肉厚飽滿,而且口感非常好,入菜有涼拌,蔥油,紅燒,煲粥等做法,其中紅燒海參是大連特色的老菜之一。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大連是一座“寶藏海鮮之城”,曾經被淘寶捧紅的網紅鮁魚餃子在這能吃到最地道的。大連人就是喜歡鮁魚,並將魚肉處理成系列菜,如香煎鮁魚,鮁魚餃子、鮁魚做的魚丸子、燻鮁魚等等,鮁魚美食可稱做為大連海鮮一絕。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大連人還愛吃海兔,大連地道的醬燜海兔,鹹香的醬油與嚼頭十足的海兔彷彿與生俱來的緣分,海兔的鮮被這份醬燜發揮到極致。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而鳥貝是近些年才流行開來的貝類,外地人可能不瞭解,它是生長在海里的一種貝類,味道極其鮮美,它的外殼很像毛蚶,只是比毛蚶稍大一點,大連出產的鳥貝品質尤其好,鮮嫩無比,營養豐富,由於形似金鉤,所以又叫金鉤鳥貝。

蔥油的口感最好,是老菜的味兒。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去了大連還一定要吃海膽,大連是中國紫海膽主產地,把用醬油調好的辣根往金黃閃閃的海膽上一倒,用小勺子挖著吃,鮮極了。如果不敢生著吃,那麼不論是蒸蛋,撈飯,還是包入餃子都很美味。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海膽豆腐

他們的海鮮也會和尋常食材搭配,做成一道樸實的菜,比如海芥菜燉豆腐,這是大連老百姓冬季的家常菜,滑嫩的豆腐,香香的肉末,鮮美的海芥菜,喝一口湯,鮮你鮮到骨頭裡。

還有海麻線的包子,我也是第一次在大連吃。海麻線的口感,比起海帶、裙帶菜來,那要鮮美得多,每到海邊時節,它長在礁石上,如果哪次遇到落大潮,能趕到滿滿一簍子,回家或包餃子或包包子,味道鮮美。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大連人吃海鮮,真的專業

上桌的海鮮,並不是塞進嘴裡就完事。對於海鮮的吃法,大連人都很講究。

江浙吃螃蟹一定習慣放一碟醋,但大連人覺得,別辜廢了好材料,天生就又鮮又甜的大飛蟹,配了醋,那還是個味兒嗎?

他們吃鮑魚,也不像我們餐館裡紅燒清蒸就解決,他們覺得鮑魚要燉土豆才香,或者連湯帶肉,做個撈飯也不錯。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吃起海參來,他們也很豪氣,海參燉茄子,茄子都一搶而空。海參沒有刺?那是海茄子,五塊錢一斤全拿走。

關於海蠣子的吃法,我還見到過用石鍋拌飯的,他們覺得那才是最佳。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我們的皮皮蝦,他們有時候叫做蝦爬子,他們才不那它做椒鹽,他們發現拿蝦爬子煮蘿蔔絲湯,特別好吃。

而關於土豆的吃法,實在太隆重了, 他們用海螺涼拌、鮑魚燉、海參炒,扇貝燒。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在江浙這邊,我們說不時不食,不過很多時候針對的是蔬果,而大連人的不時不食是吃海鮮。

春天,鮮活的魚上市了。這時候家家戶戶的餐桌,少不了燉個大頭寶魚,炸個小黃花魚偏口魚,煎個刀魚(外界統稱帶魚。其實大連刀魚之所以稱作刀魚,是因為渤海灣刀魚細長銀亮,猶如一把彎刀,跟帶魚其實並不屬同一品種),煮個蝦爬子,炒個巴鞘子,吃的就是那一口鮮。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進入夏季,大面積的封海並沒有耽誤大連人吃海鮮。

這時候的貝類開始鋪天蓋地的成熟。蟶子、扇貝、鳥貝、花蜆子等都是夏季的主角。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如果要認真去大連吃海鮮,我會告訴你選擇秋季,當進入秋季,海鮮獨霸餐桌的日子才正式到來。大連盛產80多種各類海鮮,這時候齊刷刷露面,那陣勢,就好像投放了一枚海鮮原子彈,“砰“地炸開。

先是鮮肥的螃蟹登場。大飛蟹,蟹甲紅,都到了最肥美的季節。

再是鮁魚,也到了最肥美的時刻。鮁魚餅子,鮁魚水餃,鮁魚丸子,燻鮁魚,都正是時候。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這幾樣都是大連海鮮的門臉,更多的就不列舉。

而到了冬天,則是海蠣子的天下(當然不只限海蠣子)。炸蠣黃、酸菜海蠣子鍋、生吃海蠣子。

海蠣子最大的作用?其實也沒什麼特別,補腎壯陽罷了,是不是真的好使?反正婚宴什麼都可以沒有,只有這個不能缺。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這樣精彩的海鮮盛宴,也只有大連有。

而在吃飽喝足的間隙,坐著有軌電車去城市看看,去星海廣場吹吹風,去濱海路騎騎車,真的是快活似神仙。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看完大連人做的海鮮,我都想搬去大連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