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于謙小時候是不是因為學不好被老師教訓過,這我不太清楚,但

可以肯定的是,論天分于謙是他們那一批學相聲的孩子中最突出的,多才多藝,學東西還特別快。這是曲藝團那些老師和同學們都看在眼裡,而非他這些年成名成家之後才被附和認為是這樣的。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曲藝團學員班的日子

于謙是天津人,但從小在北京姥姥家長大,12歲因為喜愛曲藝,考入北京市曲藝團團帶班,在校期間得到王世臣、王長友、高鳳山、羅榮壽等相聲大家們的指導。1985年于謙進入北京市曲藝團任相聲演員,與劉穎合作演出。劉穎現在中國鐵路文工團,就是以前侯耀文任副團長和說唱團團長的那個國營團體。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北京市曲藝團團帶班是有歷史的,也推出過很多知名相聲演員,李金斗、王謙祥、李增瑞都是在團帶班參加過學習的,當然他們學習的時間比于謙和劉穎更早。于謙參加的這個班,最早說是學制三年,後來追加了兩年,一共五年時間。

進團帶班之後就算北京市曲藝團的學員。每年考試兩次,還要進行淘汰,有業務分數不高的,有生活行為不符的,還有找到另外機會另謀高就的,也就先後離開。

于謙和劉穎都屬於業務非常強的學員,而後正式進入曲藝團,他們兩人說相聲合作搭檔了十年,從1982年到1992年。兩人進學員班考試的時候認識,然後一直是搭檔,劉穎逗哏,于謙捧哏。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進入九十年代相聲非常不景氣,于謙、劉穎這樣的小字輩根本沒有機會參加演出,工資也非常低,兩人只能忙於在多部電視劇中客串小配角,比如《編輯部的故事》,于謙還參加過《小龍人》和《海馬歌舞廳》的演出。看到希望渺茫,劉穎1992年奔赴日本留學,

只留下于謙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直到後來偶然機會遇到還沒有發跡的相聲天才郭德綱,後進入德雲社才逐漸看到相聲表演的光明前途。

那一批演員中於謙天分最高

在劉穎這個老搭檔看來,于謙能有今天的成就,他根本就不奇怪。于謙從小就很優秀,老先生們和同學們都能看出來,于謙的捧哏很像捧哏大家趙世忠先生。而且於謙的藝術素養也是受到家庭影響,于謙從小受教育,寫得一手好字。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從小在那一批學相聲的孩子中,于謙就跟別人不一樣。他特別好學,學得也快,而且有天分,學完之後到他身上還就特紮實,其他人就得不停地練,不練的話就忘了。天分方面,于謙在這一批演員中“應該排第一”。

于謙遇到郭德綱是彼此的幸運,也是相聲迷的幸運

如今來看,于謙在臺上最大的能力就是捧哏不撒湯不漏水,郭德綱能力那麼強,于謙還是能接得住,這就非常不容易。而且捧哏的作用之一是放大逗哏包袱的效果,這一點上于謙做得尤其出色,很多郭德綱的包袱兒其實不算特別“炸”,但經由於謙一烘托和誇張,效果就放大很多。但他又不像有些演員比如張文順那樣搶戲,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總之尺寸把握非常合適。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另外于謙輕易不露自己的才藝,最多就是唱幾句崔健,其實他的大鼓也唱得很有味道,這都與十幾歲在曲藝團學員班的學習有直接關係。

郭德綱有能耐不假,但如果不是遇到于謙,他也不會像後來這樣大放異彩。當然對於于謙來說也是如此。說相聲找到合適的搭檔非常不容易,甚至比找媳婦都難,兩人都非常幸運,當然這也是相聲迷的幸運。

于謙能夠成為最佳捧哏,小時候學相聲的時候,就能看出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