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這裡有你不知道的汽車維修保養知識,更有那些假象背後的真實故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汽車達人,這裡會是你補充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關於汽車那些已知的、未知的、好奇的、懵懂的、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無論對你還是對我來說,這或許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眼前的這臺奧迪A6或許能夠讓你知道什麼叫一階震動。

奧迪A6絕對是中國市場的強有力王者,幾乎成為了中國市場的官車代表。憑藉優秀的駕駛體驗超大的空間,奧迪A6在市場上一直極度的活躍,但是故障率偏高,也一直是奧迪的痛點。這不,眼前的這臺奧迪A6在行駛了八萬公里之後,機爪膠掛掉了。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要想更換機爪膠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畢竟機爪膠的位置位於整個動力總成和車架之間。必須要將發動機和車身之間分離,才能拆卸機爪膠。這就必須要用到一個專用工具,立式的千斤頂。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利用千斤頂將發動機整個托住,就可以更換機爪膠了。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立式千斤頂真正的作用就是為了將元保梁和車身之間分離,而不會導致發動機掉下來。元保梁和車身之間分離才有機會拆卸掉機爪膠,機爪膠作為發動機和車身之間的唯一硬性連接點顯得十分必要。機爪膠主要扮演著減振器的角色,利用機爪膠本身的彈性屬性來吸收發動機產生的震動,而不會直接的傳遞到車身上面。這就是為什麼機爪膠壞了之後,你會感覺到車身會發抖,最明顯的就是屁股有著強烈的震感。眼前的這臺奧迪A6就是這種情況,抖得不行。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在發動機的上面一共有兩個機爪膠,分別位於發動機下方的左右兩側。在花費了我40分鐘之後,終於將機爪膠拆了下來。通過新舊對比就可以發現,這個舊的機爪膠已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塌陷,塌陷尺寸至少在5毫米以上了。5毫米看似很短的距離,但是在要求極度苛刻的汽車來說,就已經是突破了極限。正是由於機爪膠發生了塌陷,導致發動機工作時候產生的震動直接傳遞到了車身上面,再經過車身傳遞到駕駛員身上。這是一個經常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多抖動故障會讓你連續找上好幾天也找不到問題的所在,細節真的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另外一側的機爪膠也發生了塌陷,不能再繼續使用了。也許你會有一種錯覺,這個新的個頭怎麼這麼大。其實新舊是一樣大的,只不過是舊的發生了塌陷。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機爪膠有固定的安裝位置,在頂端有兩個定位銷實現固定。在舊的機爪膠上面發生了明顯的裂痕。這些裂痕都已經表明這個機爪膠不能夠在繼續使用了,需要更換新的。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機爪膠有固定的安裝位置,在頂端有兩個定位銷實現固定。在舊的機爪膠上面發生了明顯的裂痕。這些裂痕都已經表明這個機爪膠不能夠在繼續使用了,需要更換新的。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機爪膠和車身之間是通過機爪架來實現鏈接的,機爪架通過四顆螺栓固定到車身上面。由於固定螺栓全部都是採用鋁合金材質的,所以在安裝的時候一定要用扭矩扳手進行上緊。鋁合金材質的螺栓對扭矩要求十分嚴格,過扭有金屬拉傷也很難通過肉眼看出來。這些都是潛在的安全隱患,所以一定要規避掉。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這款奧迪A6的防傾杆是安裝在機爪架上面的,通過兩顆螺栓進行固定。防傾杆在安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防傾杆膠套上面塗抹潤滑脂,因為橡膠的本身屬性到冬季就會變硬,塗抹潤滑脂是為了防止在過彎的時候發生側傾而導致底盤異響。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這樣會比較好理解機爪膠的安裝位置了,圖中黃顏色的就是。當然這個機爪膠本身並不是黃顏色的,而是白色的,塗黃完全是為了能夠看的更加清楚。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我在這臺A6身上看到了一幅八萬公里車型該有的樣子,防傾杆的立軸膠套爛掉了。防傾杆立軸是用來鏈接左右兩邊懸掛和防傾杆的,多數出現在獨立懸掛車型上面。通過互相的牽扯作用來降低轉彎時發生的嚴重側傾,進而提升駕駛感受。在改裝的世界裡面,它被成為“李子串”。

發動機抖動可不一定都是發動機的事兒,還有可能是這個部件壞了

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防傾杆的立軸,更換的話,必須是兩個一起。即使是另外一個沒換的情況下也要進行更換,因為用不了多久也會壞掉。

防傾杆立軸的材質是鋁合金的,非常的輕。包括鋁合金材質的螺栓,都是為了降低車身質量的,嚴格意義上應該是用來降低簧下質量的。簧下質量越低車的操控越好,因為慣性越小。就好比是百米運動員鞋子都是超輕的,原理是一樣的。

汽車是一個複雜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國內這幾年汽車行業飛速發展,雖然表面一片繁榮。但是實際根基還是沒有打好,例如發動機的缸蓋螺栓我們還沒法自己獨立生產,主要還是依靠進口。我也希望國產汽車有崛起的那一天,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