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忻州 並村簡幹強“三基”

又是一年秋風勁,又是一年五穀香。

從海拔3061米到600多米,陡轉直下,山大溝深的五臺山區,小山村星羅棋佈。大峪口村就是其中之一,與散落在周邊的許家莊村、王巖村、牌樓巖村、境石村、天堂村合併後,能人帶動、抱團發展成為一個紅紅火火的中心村。坡闊草旺,養殖的牛從1200頭增加到4000多頭,小雜糧種植加工也成了氣候。

為從根本上破解貧困山區村多村散村小村窮的歷史難題,忻州市把“撤併行政村、打造中心村”作為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基礎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戰略工程、優化發展要素配置的系統工程和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來抓,圍繞“並得好、穩得住、能致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全市行政村數從2016年底的4888個,在脫貧攻堅整村搬遷797個村、撤併銷號731個行政村的基礎上,再合併減少1411個,到2020年底減少至2746個,撤併率達44%,今年確定的939個行政村撤併計劃,目前已全部完成。並村簡幹,樹起了黨在最基層的旗幟,激活了農村經濟的一池春水,形成了佈局合理的新鄉村,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踐行囑託,扛起使命,破解新時代的新課題

兩年前的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晉西北岢嵐縣,提出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深情囑託鄉親們與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是光榮的使命,歷史的責任,更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嶄新課題。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忻州市傾全力推動整村搬遷797個村莊,創造性通過“六環聯動”,統籌解決“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問題,達到了端窮窩、拔窮根、奔富路的目的。

從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到鄉村振興的佈局藍圖,從整村搬遷到整村提升、整溝治理、整頓風貌。忻州市始終以農村黨建為引領,強化“一盤棋”思想,構建馳而不息的系統工程,將並村簡幹作為貧困農村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的深度舉措,“三基建設”的重中之重。

忻州市國土面積全省最大、佔1/6,下轄行政村最多、佔比近20%。

調查表明,村多村小村散村窮是基本市情,戶籍人口200人以下的行政村1077個,佔全省的49%。實際居住人口多數不足戶籍人口的1/3,而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為主,被群眾戲稱為“386199部隊”。河曲縣趙家溝鄉所轄的22個行政村,有3個村常年無人居住,4個村常住人口不足10人。五臺縣靈境鄉13個村戶籍人口共180人,每村10餘人,實際居住只有3人-5人。村多帶來“三基”投入高、治理成本高、幹群佔比高,村窮導致黨組織凝聚力低、號召力低、戰鬥力低,村小造成幹部選配難、黨員發展難、規範治理難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根本解決,窮根就不能徹底拔掉,鄉村振興也就無從談起,長此以往必將動搖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並村簡幹,勢在必行。

忻州市通過抓試點、破難點,因勢利導,乘勢而上,聚勢而為,力求把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做成“精彩答卷”。

二、並村並心,簡幹精政,“一盤棋”成“招招鮮”

收穫時節,原平市西山地區長梁溝鎮15里長的西溝內,豌豆圓潤飽滿、胡麻籽粒結實、土豆拱破地皮,豐收美景讓人陶醉,西溝中心村黨支部書記常金明喜得合不攏嘴:“並村簡幹給咱莊戶人帶來好年景!”

從溝口到山脊,依次是二溝、大溝、吳家溝、大三溝、小三溝、韓家溝、大吉窪7個行政村,7個村常住人口加起來僅有369人,其中最多的二溝村不足150人,最少的大三溝僅剩12人。並村後的“兩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種地搞互助,孤寡有人管,還修好一條路,好日子有奔頭,群眾感受到勢大力強。

善弈者謀勢。做好並村簡幹,首先要做優頂層設計,忻州制定出臺了包括《實施意見》在內的“1+6”政策體系,一體化指導和推動“並村、簡幹、提薪、招才、建制”五個環節工作。第一批實施的是忻府區、定襄縣、五臺縣等10個縣(市、區)和五臺山風景區,撤併行政村900個左右,2019年底完成;第二批實施的是代縣、寧武縣、靜樂縣、偏關縣4個縣,撤併行政村500個左右,2020年完成。

“並村”優佈局。忻州探索出了整村搬遷融合、小村併入大村整合、若干小村聯合、大村併入小村複合等多種合併方式。

在撤併行政村中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把握撤併重點,主要是撤併規模過小、“空心化”突出的行政村或資源貧乏、離中心村距離較近、資產產權明晰、村民自願度高的行政村。

注重統籌規劃中心村建設,堅持城鄉一體化原則,立足鄉村特點編制規劃,做好與縣域鄉村建設規劃、鄉鎮總體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確保規劃“共性有標準、差異有特色”,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堅持村莊撤併與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統籌規劃中心村建設。統籌考慮地理環境、人口密度、經濟佈局和交通、水系等自然條件,特別是歷史沿革、風俗習慣等因素,確定中心村510個。

注重依法規範撤村銷號程序,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程序撤村銷號,明確貧困村在未退出前可按照相關程序先完成合並,暫不銷號,仍繼續獨立接受脫貧攻堅的各項考核評估,待驗收退出後完成銷號。

“簡幹”提效能。用活加、減、乘、除法,把村幹部基數降下來。勤做“加法”,因地制宜聯建黨組織;勇做“減法”,提高“一肩挑”比例和實現交叉任職;善做“乘法”,促進中心村“兩委”班子成員融合;敢做“除法”,精簡和妥善安置撤併村“兩委”幹部。做實選、育、管、用,把幹部素能提上去。加強“選”,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形成能人當支書、支書是能人的用人格局;注重“育”,大力實施“農村幹部學歷提升工程”和“領頭雁”培訓;強化“管”,建立健全村幹部調整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大膽“用”,對中心村新組建的“兩委”班子成員和其他村幹部,充分信任,大膽使用,打通能上能下兩種通道。通過一“降”一“提”,全市精簡村幹部5168名,精簡率21%,打造出一支精幹隊伍,提升了基層組織效能。

“提薪”增動力。穩步提高村“兩委”主幹報酬待遇。從2019年起,全市中心村“兩委”主幹在確保報酬待遇標準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倍(“一肩挑”的,提高到3倍)的基礎上,再提高20%,形成了差異核定、績效掛鉤、社保補助、獎補激勵等多種形式的提薪辦法,完善了激勵機制。與此同時,統籌考慮了村“兩委”其他成員的報酬標準。

“招才”強隊伍。全市通過用政策吸引人、用平臺凝聚人、用服務留住人,把本土優秀人才引回來、選出來、用起來、留下來,形成人才到基層去,幹部從基層來的人才培養格局。目前,全市共有4602名本土人才回村創業。

“建制”做保障。通過讓基層組織架構“立”起來、基層規章制度“建”起來、基層治理“活”起來的有效做法,實現了規範設置中心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工作制度、村民議事決策機制、村級便民服務制度等,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三、合縱連橫,打散重構,“百鍊鋼”成“繞指柔”

五寨縣年過花甲的侯新華是一位放羊漢,經年累月的艱苦生活,讓他患上“老寒腿”病。他所在的李家村日漸冷清,併入大河灣村後,與這個村的王滿存合群牧羊,享受了不少優惠政策,看病也方便了。在並村簡幹中,群眾跟著支部走、種養跟著生態走、技能跟著產業走、人心跟著願景走,實現了村莊“好散好聚”,致富“有橋有路”。

產業與就業、創業“三足鼎立”。保德縣位於黃河岸邊的故城村,吸納周邊兩個小村子,建設美麗鄉村,搞起了旅遊業。五臺縣建安鄉8個村子撤併後因地制宜發展規模種植業、規模養殖業、加工業等特色產業。還有不少村子合併後,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做起了電商,戶用、村級光伏發電成片出現在黃土高坡,集群、集約、集中優勢,推動新農村向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使得村子在“打散重構”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產業在“合縱連橫”後,出現新亮點、新隆起、新樣態。目前全市510箇中心村發展各類產業項目987個,多渠道安置就業4273人。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兩基”雙雙紮下根底。並村後的中心村,普遍改建擴建了高標準、規範化的村級黨員活動室、村民議事室,堅持村幹部輪流坐班值班,公開村幹部職務、業務範圍等信息,讓群眾平日見得著、有事找得到;配套建設了村級衛生室、村級文體廣場、便民服務中心、愛心超市。建立便民服務制度,在改設村民小組的撤併村設立便民服務代辦點,確定專人提供代辦服務,明確代辦事項和辦事流程,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鼓勵撤併村群眾逐步搬遷到中心村居住,中心村預留規劃出宅基地,搬遷後舊房拆除、復墾綠化,納入土地增減掛指標交易,目前已復墾582個村,宅基地復墾和生態修復12507畝,交易金額11.2億元,實施退耕還林21萬畝,荒山造林29.7萬畝,促進了融合發展,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逐步顯現。

從有組織、有節奏整村搬遷到有目標、有方向並村提質,黨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兩建”始終緊緊跟進。河曲縣幸福移民小區按照安置區規模和黨員數量,合理設置了科學完整的黨組織架構,成立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7個黨小組,形成“社區黨委—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居民”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實現黨組織社區全覆蓋;五臺縣陳家莊鄉原黃柏巖村黨支部撤併後,7名黨員全部轉入才郎溝村黨支部,單設了一個黨小組,從此組織生活過在了才郎溝村的高標準黨員活動室這一“新家”。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忻州市有近半數的邊散小窮村莊實現了合併。並村前,由於大多數村規模過小,受區域區位限制,各種生產要素得不到合理整合。並村後,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比合並前大幅度擴大,生產要素實現了重組和集聚,全市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529個,佔比78%,比2018年提高了15%。

並村簡乾的忻州路徑啟示人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需要敢為人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需要市縣鄉三級主要領導勇於破難而行,擔當作為。只要撲下身子,擼起袖子加油幹,把並村簡幹工作做實做細,廣大貧困群眾的生活就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本報記者 班彥欽 本報通訊員 趙甜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