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前段時間我在知識星球裡就直銷和傳銷的歷史延伸了一下被關小黑屋的未來集市。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於是很多有心搞電子商務的小夥伴就開始哭天搶地:“哎呀活不下去啦,社交電商沒有未來啦...”

233333,其實社交電商非但不會“沒有未來”,反而有可能是未來最站風口的行業。

你看著“條條大路被堵死”的究極原因,只是因為你不會社交電商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信?你看看拼多多、雲集和微盟,哪個不好好活著?

把這些“不踩雷”的社交電商整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門派:

社交玩法“四大門派”

No.1 拼購類:最為知名

自從拼多多崛起以後,基本原來拜馬爸爸的電商們全部改拜了“黃大仙”。具體的膜拜做法就是玩“拼購”:

通過聚集2人以上的用戶,以社交分享的方式組團,用戶組團成功後可以以比單人購買時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

拼購的訣竅就在於利用顧客貪小便宜的心理。所以如果你是這個門派的忠實擁躉,那切記一定要拿到地板價。產品的質量無所謂,便宜就好。

這一大門派的佼佼者有拼多多、蘇寧拼購、千聊等等,他們發家的歷程都離不開一個玩意兒——微信。作為當今國內流量最大、最為集中的資源池,你玩拼購很難繞開騰訊系的微信QQ兩座大山。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所以走這一派別的高手們,你們要麼已經抱上了馬爸爸的大腿(入股),要麼就安安穩穩地走已經抱好大腿的SaaS(比如微盟),這樣最是穩妥不過。

No.2 內容類:玩法最多

內容類裡最出名的就是小紅(黃)書,個人微商們走的大概率是這種路線:

以網紅KOL的流量為入口,通過圖文帖子、直播、短視頻等豐富的形式,打造購物攻略、分享導購等與購物相關的內容社區吸引用戶,用戶在觀看這些內容時可以直接在平臺內或通過鏈接跳轉到電商平臺進行購買。

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張大奕、薇婭和李佳琦等等等等。

走此派的高手,行至深處(流量富足)的時候,粉絲會主動把自己的使用感受再回饋給KOL形成社群閉環,更有甚者由KOL和粉絲的互動再打造出新的爆款。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可以說玩到最後,圍繞著優質內容的製造者(KOL)會形成一個獨立的粉絲小宇宙。至於借用哪個平臺去互動,就看哪個平臺出的錢多了。

而一般走內容的社交電商套路,無過於種草(曬單、分享、盤點、軟植、福利、開箱etc.)、導流(直播、錄播)、線下體驗(Apple、各種夕陽紅旅行團參觀工廠etc.)三大類。

No.3 會員類:刀尖跳舞

其實這個我並不推薦,因為它真的很容易“踩過界”成為傳銷:

平臺連接商家和個人,個人通過某些條件成為商家的代理,只負責銷售。然後商家根據代理的反饋發貨、售後服務等等。

這種模式的問題就在於,模式很容易走偏——當平臺和商家越來越注重讓代理更注重於“會員費”而非“銷售”的時候,戴上銀手銬、被關小黑屋也就是早晚的事兒了。

所以你要學會員制,沒關係,但是一定要記得初心,不是說兩級代理之內法無禁止(具體參考知識星球裡我給到的法律法規條目),而是能不要“會員繳費”就別讓准入門檻涉及金錢。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這一玩法裡唯一走出來的是雲集。但是雖然它在5月3日登錄美國納斯達克,伴隨著它“是否傳銷”的言論卻從未停止。

目前,雲集也正在向內容類社交電商迅速轉型。

No.4 社區類:資本新寵

其實我覺得社區類電商更適合叫“社群類”電商,因為它們最早是在微信群內直接購買、支付。

通過群內購買、支付,由“團長”統一採購,再由“團長”線下分發,一般採購的是生活日常消耗品,比如水果和生鮮。

這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個需要“聯動”線上線下的帶貨模式。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電話採購時期的朝陽大媽。

老年人們通過一個“團長”負責採購,到貨以後線下自行認領分發(怎麼好像在拍某種港片)。

這種玩法看似落後,其實卻是最近所有社交電商巨頭們最最看好的“香餑餑”。因為它真真切切地完成了兩個困擾傳統電商和各種華爾街精英頭疼無比的世紀難題:如何更好地融合線上下交互場景。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目前該玩法的全年行業規模才剛剛73.6億,屬於藍海中的藍海。

兩點建議

No.1小程序永遠比你想象的要更有用

根據 QuestMobile 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 2019 半年大報告》,2019 年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規模從 11.38 億下滑至 11.36 億。

而同期MAU(月活躍用戶)超過100 萬的微信小程序數量卻有883個,同比增長 99.8%;MAU超過500萬的微信小程序有180個,同比增長 35.3%。

社交電商最常見的四大割草手法,你中招了沒?

逆向增長的小程序從某個側面說明了當下國內流量的大趨勢:他們會越來越向以微信、QQ為核心的騰訊系社交APP上聚攏。

所以當你不知道自己該從哪個平臺做起的時候,選擇公眾號和小程序絕對沒錯。或者說,即便你走了其他的平臺,依然不可能繞的過這兩座大山,懂?

No.2 做好短視頻

當你還覺得短視頻APP有貓膩、“都是花錢砸出來”的時候,它已經瘋狂迭代,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廣告形式: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短視頻用戶數取得了快速增長,從0.38億增長到 2018 年的5.94億;從各類業務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來看,短視頻是增長最快的領域,從2017年的 2.0%增長到2018年的 8.8%, 是使用時長增長最明顯的領域。

哪怕你不知道錄個什麼,拍拍視頻總是沒有什麼壞處的。


最後,我再鄭重地提醒一下大家:

千萬不要妄圖披著社交電商的屁,去做傳銷賺“會員費”的事兒。最近就在嚴打,別往槍口上去撞。

另外,祝願每一位努力的小夥伴都能有所收穫、馬到功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