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當年斯特恩寒風苦求央視轉播,如今單賽季NBA可賺國內多少錢?如果將這錢放在CBA會如何?

籃球憨憨


只做有深度的體育分析!當年NBA總裁斯特恩寒風苦求央視轉播,如今單賽季NBA可從國內市場賺取多少錢呢?如果這錢放在CBA聯賽的話,會如何呢?

體育新鮮說觀點:當年NBA總裁大衛斯特恩三顧茅廬才能打開中國市場,斯特恩的一片苦心沒有白費,如今中國市場已經成為NBA海外最大市場,每年從中國市場截取了高額的利益!如果把這部分錢全部用在CBA,我卻認為不會起到多麼大的效果。

當年NBA總裁大衛斯特恩三顧茅廬,開啟了NBA的中國市場,從此NBA進入了急速擴張時代,每年從中國賺取了高額的回報

NBA可以說是第一個試圖打入中國市場的頂級聯賽品牌,不得不佩服當年大衛斯特恩獨到的眼光與智慧,為了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大衛斯特恩三顧茅廬,最終用誠意打動了中央電視臺開啟了NBA轉播項目!從此NBA出現在了中國千家萬戶的電視上。

NBA邁出了全球化的第1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截止目前,NBA已經從中國獲取了高額的回報!

在前不久,NBA與中國視頻轉播平臺騰訊體育簽署了15億的大合同。僅僅這一轉播合同就讓NBA每年能夠從中國拿到3億多的轉播費用。

同時NBA還與大量的中國企業簽署了贊助合同。而簽署這些合同的都是中國數得上的大企業、大公司,這同樣是NBA不次於轉播權費用的收入。

這僅僅是一些大額的收益,NBA在國內的商品售賣,以及球員活動等都是NBA不菲的收益!

粗略算下來,NBA每年至少能夠從中國拿到10億多美元的收入,並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如果NBA能夠繼續重視中國市場,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這份收益還將會每年都會有所提升!

如果將這10億美元全部用在CBA聯賽上,效果不會特別理想,這部分錢更應該用在籃球的青訓以及提高籃球人口上,這才是真正能夠提高中國籃球水平的關鍵

如果每年向CBA聯賽投入10億美元,我相信CBA聯賽一定會有一個大的提升,但是CBA聯賽是有瓶頸的,那就是打球的球員素質和能力都有所欠缺,即使投入再多的錢,也不會提升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這就意味著,即使每年投入10億到CBA聯賽,也不會將CBA聯賽出現質的提升!

如何才能提高CBA聯賽的水平和質量,如何才能夠將這10億美元花到用到實處呢,那就是將這10億美元用到籃球青訓以及增加籃球人口上,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球員進入到CBA聯賽中,讓CBA聯賽真正能夠實現優勝劣汰,才能夠讓中國男籃有更多的選擇優秀球員的機會!

綜上所述,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的苦心孤詣沒有白費,NBA每年能夠從國內賺取10億美元的收入,如果將這10億美元全部用在CBA聯賽,也不會對聯賽有一個質的提升。將這10億美元用在增加籃球人口以及青少年籃球培訓上才是這筆錢最合適的去處。


體育在線online


30年前,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拿著免費的NBA錄像帶,在央視門口苦苦等待了一個小時,才有機會見到中央電視臺的相關領導。斯特恩耐心的溝通和詳細的解答,以及多方面的讓步,終於讓NBA打開了央視大門,就此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之一。但是斯特恩一定沒想到,他所有的努力,在30年後被一個球隊經理用一張不和諧的圖片徹底毀掉了。

1989年,當時的NBA國內市場幾近飽和,發展也遇到了停滯,聯盟的整體營收並不好看。尋求發展的斯特恩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那是個一片空白的巨大籃球市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斯特恩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NBA官方每週免費寄一盤比賽集錦到北京;親自掏腰包邀請央視轉播小組現場直播全明星賽和總決賽;並且免去了最初的轉播費。斯特恩一系列的努力沒有白費,中國已經成為NBA最大的海外市場,NBA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中國球迷的支持。

當年的NBA在中國轉播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屬於半買半送的性價,斯特恩的目的只是讓中國球迷接受NBA。隨著以姚明為首的中國球員陸續登陸NBA,以及新媒體轉播平臺的興起,也讓NBA的轉播費用水漲船高。去年,國內某互聯網公司TX以5年15億美元的高價買下了NBA2020-2025年的數字媒體版權;今日頭條則以數千萬美元的保底費用拿下了NBA的短視頻版權。

除了轉播費用和短視頻費用之外,每年的NBA中國賽、眾多的中國贊助商以及NBA周邊收入等等,更是讓NBA賺的盆滿缽滿。如果再算上中國品牌和NBA球員簽下的個人贊助合同、NBA球星的個人簽名鞋等等相關收入,保守估計NBA每年也要從中國市場掙到10億美元以上。

遺憾的是,這些收入可能在NBA官方看來不值一提,直到現在也沒有對某位經理的不和諧言論進行處理,也沒有進行真誠的道歉。這樣的NBA,不看也罷!


硬核教練


跟騰訊籤合同就是三億,再加上央視、新浪與各個平臺簽訂的小視頻合同,光穿靠直播收入就能達到8、9億,當然這些都是小錢。

對於NBA來說最貴的當然是影響力,NBA帶動的各類產品,當然最貴的來錢最快的就是球鞋了,另外還有球衣等各類運動裝備,這些錢更是隻多不少。



另外,廣闊到中國市場不僅僅只有廣闊這兩個字,你(NBA)到世界各地打聽打聽,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是怎樣的,中國是如何對待NBA的球鞋等,隨便一雙就炒上上千元,而中國球迷還在爭先恐後的搶購



某人的一句話把這一切都打破了,大衛斯特當年頂風冒雨拿著錄像帶來到央視大樓的門前苦苦的哀求,才有了NBA在中國市場上的欣欣向榮,而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NBA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只多不減。



往後最貴的並不是現金,而是影響力,說白了是品牌,是人們對你的認可,有多少人相信你有多少人擁護你,你就會有多少渠道來變現。

另外再說一下CBA,CBA球員不缺錢,但CBA是真缺錢,有了這些錢我們就能有更好的設施,來培養更多的有潛力的球員。


李多魚的籃球世界


如果打人不犯法的法,大衛斯特恩一定會一巴掌把肖華的光頭打的更加錚亮。80年代,為了讓NBA走進中國市場,小老頭斯特恩隻身帶著NBA的錄像來到了中國,在央媽的大樓前等了好幾個小時,整得和賣光碟的一樣,就只為了讓中國賞賜給NBA一口飯吃。斯特恩打動了最央媽,NBA也算在中國立足了,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在午夜時分播放。


30多年多去了,如今的NBA不再是當年那個蹲在門口的小子,甚至有些傢伙吃著咱家的飯,還在罵娘了。如今的NBA一年從中國市場能夠賺多少錢呢?首先最大頭的還是在轉播費用上,這個的冤大頭是企鵝家,5年15億,一年3億美元準準到賬,至於央媽或者其他電視臺,一年下來有個2000-5000萬美元給他就不少了,畢竟是央媽給了他立足的機會。

其次是是各類的廣告和贊助商,為什麼西班牙人當時要武磊,為什麼巴黎當時想要王霜,因為中國球員到了,贊助商也就是還有5分鐘到達戰場的事情,所以NBA在商業這塊包括周邊銷售在內等等,每年能弄個6-7億美元,兩者相加起來,NBA每年能夠從中國市場帶走的真金白銀至今是10億美元,而且很多如品牌增值、球鞋銷售等等的間接收入並沒有算在內。

如果把這錢放在CBA會怎麼樣?

10億美元,70多億人民幣,這錢放在青訓上,未能CBA能不能嘴上NBA,咱不敢吹這個牛,但是中國男籃國家隊出現幾個像澳大利亞西蒙斯、米爾斯,或者像是希臘字母哥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再不濟70億人民幣的投入,至少郭艾倫、韓德君這樣的國產球員不會再是鳳毛麟角。

到了抉擇的時候,就目前而言,哪怕是每年10億美元的收入也沒有讓NBA有積極面對事實的態度,或許我們真的應該把這些錢投入到青訓中,看著自家的球員成為為世界級別的球星,難道他不香嗎?NBA說來說去,也就是個球,沒球,還不吃不喝了?扯淡吧!


東球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斯特恩苦求央視轉播,並且還不要轉播費用,於是球迷開始通過電視瞭解到NBA這個聯賽平臺。如今三十幾年過去了,NBA不僅不免費提供轉播,而且還要收取高額轉播費用了,那NBA每年可以從國內賺取多少錢呢?


騰訊在今年剛剛以5年15億美元與NBA續約轉播合同,這意味著只是轉播NBA比賽,騰訊每年就需要為NBA支付3億美元的費用。而且轉播費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它收入比轉播收入更高。

受球迷非常關注的某隻球隊,在某年夏天與七家企業簽訂了贊助合同,這意味著一年就有上億美元的收入,而且這還只是一隻球隊的贊助,如果全部NBA球隊加起來,估計贊助金額不會低於轉播的費用。

不僅僅有球隊贊助,很多NBA球員也會在夏天來參加活動,然後在活動中也會獲得很多代言,像克萊、庫裡、韋德等球員都有很多贊助商,他們獲得的贊助金額加起來估計比電視轉播費用還多,所以NBA每年在中國至少會賺取10億美元。



如果這10億美元投入到CBA,那每支球隊至少可以獲得5000萬美元,超過3億的費用不僅可以讓球隊引進更多有實力的球員,而且可以極大的提升青訓水平,也會讓更多的球員成為職業球員,最關鍵的CBA是我們自己的聯賽,聯賽水平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是不會給我們添堵!


青蛙侃球


NBA一年具體能從中國賺走多少錢,這個真心不太清楚,但是我們可以估算一下,騰訊剛和NBA簽下了5年15億的合約,然後每年中國的贊助商給的贊助,各種周邊的產品等等,一年至少10億美刀是跑不掉的。

據悉,中國市場的份額,佔到了NBA每年收益的四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比重,如果把這筆錢用在CBA上,那CBA肯定會成為NBA之外最大的籃球聯賽。

如今的CBA有20支球隊,但是大部分球隊都集中在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球隊屈指可數,也就新疆、四川寥寥無幾的幾個,說白了就是沒錢。

如果CBA各個隊都有錢了,他們就能夠虧得起,籃球市場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一些中西部地區就會有CBA球隊出現,籃球在中國的發展會越來越廣大。

CBA球隊有錢了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們可以建立完善的梯隊,畢竟青訓是要花錢的,而且收效很慢,但是一旦有錢了,就不怕等,一支球隊可以有好幾支青年隊,中國籃球的未來簡直不要太光明。

另外,中國籃協還可以設立除CBA之外的更多級別的聯賽,就像西甲一樣,有四五級的聯賽,球隊數量眾多,從業者也很多,國家隊從這麼多球隊裡面挑人,完全就是精挑細選,水平能低嗎?

可是,這些都是美好的設想而已,即使NBA停播了,NBA的確不能再從中國市場賺錢,但是要想把這部分錢全部都投入到中國籃球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呢,CBA倒的確是迎來了難得的發展良機,就看如何去把握機會了。


大嘴爵爺侃球


斯特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全被你們揮霍光了!

不知道球迷有沒有一種感覺,現在的NBA越來越不好看了。新任總裁肖華用力過猛,總想造星,增加了許多利於進攻的規則,讓比賽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在格局和視野上,他和前任總裁大衛斯特恩差的遠。如果說喬丹打開了NBA的世界市場,那斯特森就是推門的那個人。


當初國內沒有NBA的轉播,也沒有大批球迷群體,是斯特恩拿著幾卷錄像帶跑到央視大樓下乞求合作,三顧茅廬之下打動了央視。這才有了NBA在中國的繁榮。如今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和斯特恩當初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現在NBA和中國市場結合的程度很高。騰訊以5年15億美元的天價買下了網絡獨播權,這份收益是NBA的純利潤,幾乎沒有成本。除此之外,各路球星紛紛來華參加活動,背後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一些中國公司看重NBA平臺,也會選擇投放一些商業廣告。這些都是看得到的利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迅速增長,市場越來越發達,NBA每年從這裡拿到的錢不計其數。但他們不知道珍惜,不懂拿人錢辦人事的道理。沒辦法,人總要為自己的不成熟付出代價。這份代價,不知道NBA能不能承受得起。


如果把這麼大體量的投資放到CBA,不知道會是什麼場面。CBA這幾年在姚明的改革下已經越來越完善了,水平也在不斷增長。但和世界先進水平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能重視對他們的投資,說不定會讓中國籃球有一個新的起點。總之,市場是不會因為短暫的變動發生劇烈變化的,中國飛速發展,籃球事業也需要著重培養。說不定這是一個CBA的大好機會。


妹子也懂球


此前我寫過了一篇NBA在中國一年能夠賺到多少錢的問答,從轉播費、周邊商城以及國內的贊助商,大大小小差不多有10億美金,這個數字雖然對於國內一些大的公司來說不算什麼,但是這個錢對於我這種人來說,一輩子估計都難掙到。

如果把這錢放到CBA我覺得效果可能不會更好,最直接的就是球員們的薪金提高了,但是此前籃球世界盃大家也看到了國內球員的表現,籃協也為此表示為了增強球員們的努力積極性會降低薪金合同,所以說這部分錢我認為放在CBA可能弊大於利,畢竟現在CBA的籃球設備以及專業技術,在層面上達到了頂級水準。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我是急停跳投打鐵,每天分享精彩的籃球問答,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急停跳投打鐵


NBA之所以能在中國如此火爆,有三個關鍵的節點和人物,80年代的斯特恩,90年代的喬丹,新世紀的姚明!

據說當年前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看準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寒風中帶著幾盤比賽錄像帶等了央視相關人員幾個小時,最終的結果是可以轉播,但是免費,斯特恩同意了!

後來飛人喬丹以及同時代巨星並起,讓很多壓根沒聽說過NBA的中國球迷所熟知,影響力慢慢萌芽!

2002年姚明以狀元身份登陸NBA,2011年7月20日退役,就是這10年,NBA在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加上宣傳、營銷手段越來越豐富,如今的NBA儼然有成為關注度第一聯賽的趨勢!

如今NBA一年可以在國內賺多少?

和騰訊5年15億美金,平均每年3億美金基本是純利潤,另外央視等其他轉播平臺同樣價格不低,廣告、球星球隊周邊產品、周邊活動等等,哪一個都是賺得盆滿缽滿,具體金額無從考證,但每年合計5-10億美金不在話下!



如果把這比資金放在我們自己的籃球聯賽CBA會如何?幾點看法!

→首先這是贊助商出的錢,有市場才會有價值,CBA的影響力還有很大差距,這比資金必然大幅度縮水,商人不傻!

→其次有了這比資金注入,CBA如果還是讓這些球員打養生籃球,那毫無意義!放開外援制度,讓全球有能力的球員來公平競爭,這樣或許會有點效果!


→最後,我們的本土球員唯有自強,才能不斷提升聯賽影響力,屆時資金自然而然會水到渠成,千萬不能揠苗助長!



歡迎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小偉聊體育


談這事之前,特意去查了一下,16-17賽季在NBA中打球的國際球員有113個,佔所有球員的四分之一,而且近些年這個比例還有增大的趨勢!




想當初,NBA並還只是美國人民的自娛自樂,那時候幾乎沒有國際球員會拋家棄子到美國打球!是斯特恩一點點把美國籃球打造成如今這樣的國際賽事,想當初,斯特恩拿著錄像帶到中國,以三顧茅廬的姿態才勉強讓央視同意轉播NBA,從此才打開了中國市場!


隨著NBA在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在中國掙到的錢也是越來越多,騰訊剛剛才以5年15億美元拿到NBA在中國的獨家轉播權,加上各類商業代言活動,每年NBA從中國掙到的錢估計在8-9億之間!

我們的CBA有20支球隊,假如將這每年給NBA的8-9億全部投入到CBA當中的話,每支隊伍能獲得4000多萬美元!按照今年第一外援林書豪年薪(稅後)300萬美元計算,每支球隊在把球館翻新一遍之後,還能再招上6-7名這樣的外援!


屆時球館、轉播技術提高,球隊實力上升了,訓練機制完善,硬件軟件全都有了,誰還惦著NBA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