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大夫,我的中藥應該什麼時候服用,怎麼服用?”相信很多患者會有這樣的疑問。

中藥是我國醫學的古典和精髓,對人類防病治病和強身健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中藥因其劑型或治療目的不同,其服用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如果用錯了方法,中藥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因此,掌握中藥和中成藥的服用方法對於科學合理服用中藥和中成藥至關重要。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如何正確服用中藥湯劑

1、 服用溫度

關於中藥湯劑的溫度,根據病情需要,可分為溫服、冷服和熱服。

溫服:一般來說湯劑需要溫服。特別是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能減輕刺激,達到治療的目的。

冷服: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後服用。一般來說,寒劑宜冷服,適用於熱證。凡是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均應該冷服。

熱服: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一般而言,熱劑宜熱服,適用於寒證。比如外感風寒時一定要熱服,並且服後還須蓋好衣被,或吃點兒熱粥,以幫助出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2、 服用劑量和頻率

根據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頓服(一次性服用),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等。

分服:適用於慢性病、病情輕的,可慢慢調治的患者。一劑湯藥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易嘔吐的患者要先少後多,分多次服下。小兒口服湯劑時,應將湯劑濃縮,從而減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嗆。

● 頓服:適用於急性病及病情較重的,應急速治療的患者。一劑湯藥可1次服下。這樣藥力大而猛,能充分發揮藥效。

危重患者應該少量多次服用;嘔吐患者可以濃煎藥汁,少量頻服。在應用發汗、瀉下、清熱藥時,若藥力較強,要注意患者個體差異,一般見出汗、瀉下、熱降即可停藥,適可而止,以免出汗、瀉下、清熱太過,損傷人體的正氣。

在使用峻烈的藥物以及有毒性的藥物時,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取效即止,切勿過量,以免發生中毒反應或傷及人體正氣。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3、服用中藥湯劑注意事項

1. 服用中藥湯劑時應忌菸酒,忌食辛、辣、油、膩等食物。

2. 皮膚病及創傷患者應忌食魚蝦等腥物和刺激性食物。

3. 若與西藥聯用,應與西藥錯開時間服用。

4. 小兒、孕婦或老年人應遵醫囑。

5. 煎好的中藥湯劑應在2℃~8℃冰箱中保存。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如何正確服用免煎中藥

1、 服用方法

免煎中藥根據其性狀不同分為顆粒和粉末兩種。

常規服用方法:

①將一天藥量中的各味免煎中藥全部倒入容器中。②根據藥量加溫開水200~300ml(對於粉末狀的免煎中藥應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然後再用開水衝),可根據藥量多少,酌情增減水量,攪拌使之充分混合,分早晚兩次或遵醫囑服用。間隔服用時,可根據藥液的溫度加熱後再服用。

● 配合湯劑一起服用:

免煎中藥中有些動物藥和礦物藥以及三七、琥珀、乳香、沒藥、人參、川貝等,為了增強吸收、提高藥效,臨床上多以飲片煎煮後的湯藥,配合以上幾味“免煎中藥”聯合使用,即將免煎中藥與湯劑按處方量趁熱或加熱混合,攪拌均勻後服用,從而起到取長補短、事半功倍的療效。

● 煎煮服用:

免煎中藥用溫開水衝後有時會出現難溶或不能完全溶化的現象,這時可放在小火上加熱2~3分鐘,可促使其完全溶化,從而提高其溶解性和吸收效果。

● 搖勻或加熱服用:

有部分免煎貴重中藥,是經超微粉碎入藥的,不能溶解,可水衝搖勻後服用,也可以在微波爐中加熱20秒,促進其溶解,待水溫降至溫熱後服用。

● 蜂蜜調服:

也有些免煎中藥,因其味道欠佳,可用蜂蜜調後服用,或者用蜜調後製成微丸服用,以解決兒童服用困難的問題。

● 製成膠囊或膏方服用:

根據病情需要還可將免煎中藥裝入膠囊,隨身攜帶,長期服用。也可將其調製成膏服用。

● 外用:

免煎中藥還可加入適量的溫開水,攪拌均勻後外用燻洗患處;也可加溫水、香油或醋,攪拌均勻至膏狀,將藥膏均勻塗布到患處,並做適當包紮。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2、 服用免煎中藥注意事項

除了同樣應做到服用中藥湯劑注意事項1、2、3、4之外,還應額外注意以下方面:

1. 免煎中藥應放置在避光、陰涼乾燥處保存。

2. 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中藥,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後服用。

3. 因為免煎中藥的每味藥工藝不同,沖服時,如有部分藥物未能完全溶解,也應一併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4. 包裝袋打開後應立即服用,如果長時間放置,免煎中藥會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

5. 免煎中藥在沖服時有些品種會出現不溶解、部分不溶解或溶解較慢的情況。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①免煎中藥本身是由藥材微粉化後製成,沖服時類似於散劑,有不溶解、沉澱現象,如川貝母、天麻、全蠍、蜈蚣、沉香、西洋參、三七等。

②有些籽仁、根類產品,沖服時出現混濁或有絮狀物,尤其在藥液放冷後比較明顯。這是由於這類藥物含有的一些物質在溫度較高的藥液裡溶解,在溫度較低的藥液裡凝聚,如車前子、菟絲子、法半夏等。難溶現象的出現主要是沖服方法不當造成,如水溫低、攪拌不充分等。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如何正確服用免煎中藥

中成藥有兩個概念:一種是狹義的中成藥,它主要指由中藥材按一定治病原則配方製成、隨時可以取用的現成藥品,如中成藥中的各種丸劑、散劑、沖劑等等,這便是生活中人們常說的中成藥;另一種是廣義的中成藥,它除包括狹義的中成藥概念外,還包括一切經過炮製加工而成的草藥藥材。毫無疑問,這兩種“成藥”在內容上是有許多不同的。

一般而言,送服中成藥時,溫開水最佳,因其不會對藥物吸收及藥性本身產生干擾。無論何種劑型的中成藥,都可用溫開水送服,即使是液體的藥酒、糖漿等,服藥後也需喝幾口溫開水,以沖洗淨殘留在口腔及食管內的藥物成分。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特殊成分的飲料有利於中成藥更好地發揮藥效,或者可以幫助彌補已製成之成藥在疾病治療上的某些缺憾,以使中成藥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諸如米湯、薑湯、蜂蜜水、黃酒等,均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收藏版」太實用了,最全中藥(草藥、成藥)服用指南

不同製劑的中成藥服用方法

● 丸劑:

丸劑又分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濃縮丸、蠟丸、滴丸等。小顆粒的丸劑服用時,只需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應嚼碎後或分成小粒後再用溫開水送服,若水丸質硬,可用開水溶化後服。此外,部分中成藥丸劑為增強療效,可採用藥飲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氣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療胃痛、嘔吐等症時,可採用生薑煎湯送服,以增強藥效;痛經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宮丸時,可用溫熱的紅糖水送服,以增強藥物散寒活血的作用。

● 散劑、粉劑:

一般可用蜂蜜加以調和送服,或藥汁送服,也可裝入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但對於溫胃止痛的散劑,如胃活散,不需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藥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時間發揮治療作用,一般服後一小時再飲水為宜。

● 膏劑:

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嚥,以免黏喉引起嘔吐。如八珍益母膏。

● 顆粒劑:

顆粒劑(沖劑)宜用溫開水沖服;顆粒劑按溶解性可分為可溶型、混懸型和泡騰型。在服用混懸型顆粒劑時,如有部分藥物不溶解,也應一併服用,以免影響藥效;但對於泡騰型顆粒,只能加水泡騰溶解後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沖服。如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顆粒等。

● 糖漿劑、口服液:

可以直接服用。如急支糖漿、清熱解毒口服液。

● 片劑:

一般均用溫開水送服。對於咀嚼片,應嚼服,四歲以下兒童不宜服用;含片因需含服,嬰幼兒也不宜服用,以免氣管被卡住,如草珊瑚含片。此外,凡腸溶片、緩釋片、控釋片均不宜掰開服用。

● 膠囊劑:

宜用溫開水送服。如血脂康膠囊、藿香正氣軟膠囊、消栓腸溶膠囊。

● 氣霧劑:

將藥物噴霧直接吸入,主要用於止咳平喘或開竅醒神。切忌口服。如複方丹參氣霧劑。

● 膠劑:

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單獨服用時,均可加黃酒或糖、水,隔水加熱使之溶化(又叫烊化)後服用。

● 茶劑、飲劑:

需用沸水泡汁,頻服代茶飲。

● 外用:

除少數如七釐散、玉真散可內服外用外,絕大多數均不能內服,尤其含汞、鉛、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藥。外用中成藥同樣因劑型、藥性、功效、主治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外用法。

● 中成藥散劑:

①撒敷法:將藥粉直接均勻地撒佈患處,再用消毒紗布或外貼膏固定,達到解毒消腫、提膿去腐、生肌斂瘡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②調敷法:用茶、黃酒、香油等液體將藥粉調成或研成糊狀敷於患處。如用茶水調敷如意金黃散,取茶葉解毒消腫之效;用黃酒調敷七釐散、九分散等。

③吹敷法:將藥粉裝入硬紙筒中吹到患處,如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爛、牙齦腫痛。

● 中成藥油膏劑、水劑:

多采用將藥物直接塗敷於患處。如紫草膏、獾膏等。

● 中成藥膏劑:

橡膠膏直接貼敷患處,如傷溼止痛膏;黑膏藥需加熱烘軟後貼敷患處,如狗皮膏。

● 中成藥膜劑:

用於貼敷口腔黏膜、眼結膜、陰道黏膜患處表面,可使藥物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如口腔潰瘍膜等。

● 栓劑:

將藥物置於肛門或陰道中,待藥物溶化吸收後發揮局部或全身的治療作用,如苦參栓、野菊花栓等。

(摘自《家庭安全用藥一本通(第2版)》 王炳彥,董海原編著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國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