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20多年前,瘋狂的地產泡沫給日本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有人說日本“失去了20年”。但是,日本經濟並沒有因此而止步,日本企業依然在許多領域繼續引領世界。近日,亞洲通訊社社長、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徐靜波做客中歐北京校區“中歐沙龍”,暢談日本企業的轉型與創新,以及日本企業創造未來的戰略。他相信,日本企業的做法,對今天的中國企業會有較大的借鑑意義。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徐靜波

亞洲通訊社社長、資深媒體人

有一位20多年前去過日本的中國人,2018年再次來到日本。從羽田機場到東京市區,他一路上仔細觀察沿途風貌,發現和20多年前毫無二致,不由得感慨道:“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啊!”這種感慨,一直持續到他在北海道看到了豐田的氫能源汽車。

豐田公司20年前開始研發氫能源汽車,充一次氫,僅耗時3分鐘,花費4200日元,可跑650公里。這不光是一部車,還是一個大型移動電源,遇到地震海嘯等災難、市政供電停止時,可以為家庭提供一週的生活電能。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

我們說“日本失去20年”,是相對於中國過去20年的高速發展而言的。過去20多年間,中國GDP始終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長。而日本的GDP一直處於零至2%的超低速增長時期。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日本失去了20年。

日本為什麼在過去20年,發展會比中國緩慢?主要原因是它在過去發展過猛,出現了嚴重的經濟泡沫。日本從60年代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憑藉發達的半導體產業,日本的電子產品大量向海外出口,賺取了鉅額外匯。

外匯放到金庫裡面不生錢,唯一能生錢的方法是把錢貸出去。當時銀行給員工們下達任務,一個月必須貸出100億日元(約6億元人民幣)。日本人甚至將紐約最有代表性的幾棟大樓都買了下來。到了90年代初,日本地價飛漲到一日一價的地步。人們瘋狂地貸款買房,似乎房價會永遠漲下去。忽然有一天,泡沫經濟崩潰了。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泡沫崩潰後出現的第一個大問題,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暴跌了50%。整個日本,一片蕭條,產生了巨大的產能過剩。日本作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政府不能通過行政手段來強迫企業兼併或關閉,只能通過企業之間相互抱團取暖,把產能過剩消除掉。結果,一百多家鋼鐵公司相互兼併,只剩下三大鋼鐵公司。兩百多家銀行兼併,只剩下三大商業銀行。

修復泡沫經濟的創傷,日本大概花費了10到15年的時間。這之後,日本企業開始了創新轉型之路。在過去20年中,如果要說日本“失去”了什麼?應該是GDP的增長數字,而不是它的實力。因為經濟實力的比拼,從來不靠GDP,而是靠技術掌控話語權。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電子業轉型

為未來投資

近年來,我們看到日本許多的電機半導體企業拋棄了白色家電、電腦、手機等傳統產業,致力於人工智能(AI)、大數據、物聯網(IoT)、機器人等新產業的研發,並取得了驚人的成果。所以,夏普賣給了臺灣的鴻海集團,三洋的電冰箱、洗衣機賣給了海爾集團,NEC公司的電腦賣給了聯想,東芝的白色家電賣給了美的集團。日本的創新方向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雖然日本電子企業在大眾市場份額快速縮減,但在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裡的話語權卻在提升。

日本NEC公司是一家半導體企業,它在60年代就造出了日本第一臺電腦,並且在過去20年當中,無論在工業用電腦,還是家用電腦領域中一直佔據日本首位。

而就是這家公司,在11年前突然宣佈退出電腦產業,這在整個日本產業界引起轟動。NEC公司把電腦業務出售之後,保留了大量的半導體業務技術人員,開始研發人工智能。如今,日本的本田、豐田日產,全自動駕駛系統,都採用了NEC的人工智能系統。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70%的傳感器,來自於日本。

在所謂的“失去的20年”裡,日本為未來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儲備。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我們再來看老牌的電子企業索尼、松下,它們目前已經放棄了電視機面板業務,但並沒有放棄核心技術。我們現在看家電會發現很多“made in China”的產品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你開箱一看,核心零部件全部是made in Japan。日本人不再做“外科”,而是做核心零部件,因為核心零部件才更賺錢。

全世界目前最權威的18種新材料,日本佔了16種。波音787客機機體使用的碳纖維來自日本東麗公司,東麗也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企業。機體誰造的?三菱重工;機頭誰造的呢?富士重工;所有的電子系統又是誰提供的呢?松下電器。

一些老牌的日本製造業企業的轉型並不僅僅是把它傳統的產業清除掉,更重要的是把技術留下來後去開拓新的產業。可以說,日本企業的創新一直處於在世界科技的最高峰,以一種“俯視”的眼光創造和引領世界。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再生醫療

迎接“百歲時代”

大家聽說過免疫細胞和iPS細胞嗎?日本在此行業已經引領了全世界。

免疫細胞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免疫力,殺死癌細胞。日本79歲的本庶佑先生,是去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京都大學的名譽教授。早在20多年之前,老先生就開始研究:身體的健康細胞這麼多,為什麼不能把小小的癌細胞殺死?

他最終研究發現,原來癌細胞外面裹了一層特殊的蛋白質,就像堅固的牆壁一樣阻止了健康細胞的進攻。他隨後去遊說幾家醫藥公司共同研究一種能夠把這種蛋白質去除的新藥。日本幾大醫藥公司對於免疫療法並不感興趣,認為靠吃東西把癌細胞殺死,簡直是天方夜譚。

終於,一家中型醫藥公司表示,“行,我相信您這個人。”隨後,五種新藥問世了,截止到去年10月份為止,臨床實驗的2萬人,總有效率達到45%,尤其對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等癌症的總有效率達到60%。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這位老先生並不滿足於此,他的目標是10年之內,能夠像治療感冒一樣治療癌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把諾貝爾獎的獎金和專利費全部拿出來,籌集了1000億日元(約60億元人民幣),設立了本庶佑研究基金,鼓勵年輕醫學專家攻克癌症。

iPS細胞簡單來說是細胞再生。現在日本所有的國立和私立大學,都在進行iPS細胞研究和治療。在以前的觀念中,神經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日本慶應大學剛剛宣佈已經可以用iPS細胞進行人工脊椎修復。這對癱瘓患者來說是絕對的福音,把自體細胞取出來以後進行培植,再把iPS細胞植入到脊椎,讓你重新站起來。

現在日本政府批准的iPS細胞治療的臨床實驗已經有六項,幾個代表性的有:(1)帕金森病。大概300萬個iPS細胞,就可以使帕金森病患者得到康復。(2)失明者。以往我們都得等人捐贈眼角膜,神戶市的國立理化學研究所已經進行了10例臨床實驗,細胞培植後放回人體,就可以重見光明。

日本現在提出百歲時代的概念。人像一輛汽車、機器一樣,零件壞了以後可以更換,做到這一點以後,就可以活到100歲。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安全駕駛

日本守護百年企業的法寶

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到底有幾家百年企業呢?有人統計出來是五家:同仁堂、全聚德、王老吉、六必居、張小泉。跟日本相比,這些企業老闆已經幾易其主,而且中間還出現經營斷裂。

而在日本,具有150年曆史以上的企業就有2.5萬家。現存世上最古老的家族企業金剛組已經擁有1400年的歷史。相當於隋煬帝的時候企業就已經存在了,一直延續至今。日本經營界,有句口頭禪叫“安全駕駛”, 不求一時燦爛,只求長期永久。他們最大的一個普遍具有的特性是:求穩。這個穩,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日本的銀行協會曾於2017年做過一個針對日本所有企業的調查:即使日本的實際商業貸款率低至0.5%,在日本仍有75%的企業不需要銀行貸款。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說過,擁有5萬名員工的京瓷公司,即使七年不賺一分錢,也能做到不裁人,不倒閉。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企業很注重自我資金的積累;二是日本企業很少有像中國企業那樣搞出一個品牌後四處開連鎖店,找投資公司上市。150年曆史的2.5萬家企業當中,真正上市的企業只有1200家。

此外,日本非常講究誠信文化,假冒產品很少。為什麼?風險太大了。日本這個小國家本來新聞就少,一點小事就可以上新聞聯播。所以,日本企業講誠信不僅是為了自身,也是為了家族和個人榮譽。日本大公司在跟任何一家客商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背景調查,包括犯罪記錄、負債多少,有沒有醜聞等。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第三,日本有一個本家和分家的概念,規定財產只傳給本家長子。長子生下來以後就有義務來傳承家業。下面的弟妹在獲得一定經濟補償後,要宣佈放棄財產繼承權。這樣就能保證整個家業不會因為兄弟之間分家而散掉。五代傳過以後,你永遠能夠找到自己的根在哪兒。

日本的企業家更習慣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用自身的產品贏得同行和公眾的認可。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藏富海外

海外還有1.78個日本

日本朝野十分關注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因為日本和中國現在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還因為日本吃過美國的苦頭。這個苦頭比我們早了整整40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剛剛走上戰後復興之路,大量出口電子零部件、半導體產品到美國,導致美國出現巨大貿易逆差,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旋即爆發。這個過程很痛苦,差一點把整個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全毀滅掉。

日本人當初採取怎樣的對策?它說我不跟你談,它修正了“貿易立國”的政策,不再以貿易作為國家發展經濟的支柱,而是選擇了一條“投資立國”之路。

這是一條什麼路呢?就是鼓勵企業向海外投資,到中國、東南亞、中東、美國、歐洲投資,把資產分散到世界各地,然後通過世界各地向美國出口。數據顯示,

2018年日本在海外的資產和它的收入超過了日本國內GDP總量的1.78倍。這是什麼概念?日本在海外還有1.78個日本,等於是再造了一個日本!

日本40年來所遇到的一些風險,就是我們將要面臨的風險。中日兩國,國情不同,起點不同,但經濟規律是相同的。日本已經爬過山頂,中國還處於爬山途中,渾身有勁,充滿希望。如果能夠研究過去的登山者走過的彎路,後來者一定會尋找到捷徑,攀登高峰。


日本失去了20年?這大概是日本被鍵盤俠們黑得最慘的一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