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0月24日,就是“霜降”節氣了,飲食上吃點啥好?又該如何養生,健康過冬?

小馬嘚啵嘚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一雨感深秋,一葉知霜降,明天10月24日,將迎來“霜降”節氣。

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天氣漸冷、初霜出現,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豺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草木枯黃,落葉滿地;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

那麼,霜降,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霜降的習俗

習俗1:登高,天高雲淡,楓葉盡染,登高遠眺,賞心悅目。

習俗2:賞菊,霜打菊花開,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生命力的象徵。

習俗3::吃柿子,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

習俗4:拔蘿,“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

霜降,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霜降節氣養生,尤為重要,此時做好養生,可為健康過冬打好基礎。

明日霜降,食“三寶”,飲“三茶”,做好四件事,健康過冬少生病!

霜降時節,食“三寶”

第一寶:鴨肉

民諺講,“補冬不如補霜降”!

霜降時節,燥氣仍在,應平補,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鴨肉,是這個節氣必吃的食物之一。

鴨肉,性寒味甘鹹,具有生津養胃、滋陰補虛、清熱健脾之功效。

鴨肉含鉀量高,增加鉀的攝入量,有利於鈉的排出,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鴨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硫胺素、尼克酸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鴨肉脂肪,分佈均勻,易於吸收,是霜降時節,很好的肉類選擇。

第二寶:紅薯

霜降前後,也是吃紅薯的好時節。

紅薯,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並且,紅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預防便秘。

此外,紅薯富含鉀、β-胡蘿蔔素、葉酸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所以,霜降時節,吃點紅薯,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寶:白蘿蔔

霜降拔蘿蔔,也是吃蘿蔔的好時節。

白蘿蔔,則偏於入肺,清肺熱,有助於對抗燥邪,清熱下火。白蘿蔔還可以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

白蘿蔔還有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秋冬健康。

白蘿蔔,可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

所以,霜降時節,吃點白蘿蔔,也是不錯的選擇。

霜降時節,飲“三茶”

霜降時節,天氣乾燥、寒涼。

此時,燥邪嚴重,養生要以去燥滋陰為主,還是注意防寒。

多喝點溫熱的茶水,滋陰潤燥,驅寒暖身,是不錯的選擇。

1、尾參茶,養陰生津,滋潤皮膚

尾參,是一味養陰生津的良藥,味甘多汁,質柔而潤,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霜降時節,用其泡水喝水,可清熱潤肺,養陰熄風,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

此外,尾參含有維生素A,對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

經常泡點尾參茶飲,不僅可以養陰生津,亦可對抗皮膚乾燥等不適。

2、紅蘇子葉茶,養胃驅寒

霜降時節,天氣逐漸變得寒冷,此時,要注意養胃驅寒。

紅蘇子葉,泡水喝,可緩解脾胃氣滯,促消化,保護腸胃健康。

中醫認為,紅蘇子葉具有暖胃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滯,胸悶,腹瀉,嘔吐之證。

秋冬交替,泡上一杯,不僅有益胃部健康,還可促進腸壁的蠕動,幫助消化,預防秋燥導致便秘。

3、谷谷丁紅茶,去火消炎

霜降時節,燥邪嚴重,容易引起上火的情況,尤其是嗓子疼、發炎等。

此時,將谷谷丁發酵後,炒製成茶,泡水喝,可降低寒性,去火去燥,消炎解毒,效果尤佳。

谷谷丁,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有“天然抗生素”之稱,有廣譜殺菌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去火、消炎。

經常用其泡水喝,對抗秋燥,消炎下火,清熱解毒,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霜降時節,做好四件事,健康過冬少生病

第一件:防寒驅寒,適添衣

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此時,一定要做好防寒驅寒的工作。

並且,此時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溼邪、寒邪容易入侵體內。

如果身體保暖不當,會使“老寒腿”、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病增多。霜降過後,一定要適當添衣,以防寒。

尤其要保護好,頭部、頸部、腹部、雙腳,做好保暖工作,切莫“秋凍”。

第二件:熱水泡腳,調補腎臟

秋冬交替要調補腎臟,給你的腎補足元氣,讓它更好地為過冬儲備能量。

用熱水泡泡腳,不僅能補腎氣,還可預防感冒、緩解感冒症狀、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腎經,起於足底,泡腳,可驅寒,舒筋活絡,有助於促進腎臟健康。

睡前,用溫度38℃-40℃左右熱水,泡15-30分鐘,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泡腳水中,還可以加點生薑水、肉桂花椒水,可驅寒,溫腎助陽。

泡腳後,按揉足底湧泉穴,護腎效果更佳。

第三件增陽氣,多運動

霜降開始,自然界的陰氣開始瘋長。

如果,陽氣不足,無法滋養五臟,身體也會感覺疲乏無力、怕冷怕風等。

霜降後,要增陽氣,動則昇陽,即使天氣寒冷,也不能太懶,還是要進行一定的運動。

第四件:控血壓,防腦血管病

數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mmHg,舒張壓升高0.6mmHg。

寒冷秋冬,較大的溫差,對於高血壓者來說,更易發生腦血管併發症。

霜降節氣,氣候變化快,氣溫驟降,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有高血壓史的人,要經常測量血壓,及時調整用藥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