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1940年,毛澤東在他的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中這樣評價魯迅: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能得到毛主席這樣的評價就只有魯迅了。

學生時代對魯迅的作品是畏懼的,覺得生澀難懂,快入中年時重讀魯迅,才發覺曾經是心裡的畏懼阻礙了去理解魯迅的路。真應了那句“少時不懂魯迅,讀懂已是不惑年。”重讀魯迅時,我心裡始終有一個念頭:魯迅到底偉大在哪裡?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1《狂人日記》的寫作背景

魯迅的《狂人日記》發表於1918年5月20日,被稱為中國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後來收錄於《吶喊》。魯迅最初並不熱衷於參與新文學運動。

他在《自序》裡寫了自己是怎樣被捲入新文化運動的。當時魯迅在教育部工作,擔任的一個級別不高的教育部門的公務員。他常常在自己的崗位上感到無所作為,就用埋頭抄錄自己所喜好的古碑文來麻痺自己。

他的朋友錢玄同看他抄寫古碑消遣寂寞,就勸他不如為《新青年》雜誌寫文章。錢玄同是《新青年》的編輯,正在辦《新青年》。

魯迅當時雖然答應了錢玄同為《新青年》寫文章,但是他對《新青年》的前途還是表示懷疑的,他只不過是希望通過寫作實踐來克服當時內心深處的無聊之感。

因為魯迅之前在日本東京辦過一個刊物叫《新生》,沒有辦起來。後來他對《新生》的失敗一直耿耿於懷。他說“我感到未嘗經驗的無聊,是自此以後的事。”“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那次辦刊失敗的經歷使魯迅對《新青年》只是報以希望或許會成功的態度。

魯迅的這種悲觀主義的懷疑精神與《新青年》同仁們的樂觀主義精神是相背離的。魯迅對中國現實的悲觀與懷疑同時也延續到了他的作品當中。

在高舉民主與科學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浪潮中。魯迅認為,真正能夠救中國的關鍵還是需要“立人”。即強調人的精神力量。魯迅的懷疑裡有他深刻的思考。在任何時候魯迅都表現出一種獨立的思想家的深度。

比如,針對五四以來接受了新思想衝擊的青年知識分子,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過程當中也是處於盲目和過於樂觀的態度,魯迅就寫了《傷逝》。給熱情高漲的青年們潑了一盆冷水,將他們從“粉紅色的迷夢”中拉出來。魯迅的目的不是打擊,而是讓盲目中的青年人認識到: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如果社會環境不發生變化,個性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已。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2作為思想家的魯迅,是孤獨的

《狂人日記》裡寫到:“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者的兄弟!“最後狂人通過研究分析悟出:"我"作為被吃人也是吃人者。

魯迅一直站在思想的最深處,深刻洞察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所以,作為思想家的魯迅,是孤獨的。而小說中的狂人也是孤獨的。

魯迅通過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的深層次挖掘,展示出他對靈魂與精神的自省。魯迅小說是對現實中國知識分子和農民的靈魂的偉大拷問。

魯迅是在深刻認識了中國封建意識對人的根深蒂固的控制後,進行的痛苦的批判和絕望的反抗。他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急迫改變的現實,民族振興的必經之路。

魯迅常常將生與死置身於歷史的、哲學的、心理的、倫理的高度來進行咀嚼和體會。

在魯迅看來,生與死是可以互相轉化,而不是絕對對立的。對自身的否定是在必死中求生。“狂人”的直覺隨著“死”而深化,達到了贖罪。

《狂人日記》中對看客麻木的揭示、吃人與被吃的審視、絕望的還鄉意識都是魯迅思想在作品中在反映。

魯迅在他的小說中多次描寫到看客形象,以看客的麻木與殘忍來觀照中國人的沉睡和不覺醒。

比如,《示眾》中的看客,《狂人日記》中的路人,《孔乙己》和《阿Q正傳》中的酒客,《藥》中的茶客,《明天》中的藍皮阿五等等。看客在魯迅小說中是一個通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龐大的“無個性群體”。他們對進步力量的無知,無形中構成了封建吃人禮教的輿論傳播工具和幫兇。

看與被看,示眾與被示眾也是人生存的荒謬性展示。看客是麻木者和盲目者,他們在看的同時,也處於被看的處境。在喜劇和悲劇之中穿梭。如《阿Q正傳》中,阿Q在城裡看了革命黨被砍頭,回到鎮上酒館裡津津樂道地傳播那段見聞。後來,自己在槍斃前,遊街途中,街道兩旁站滿了和他一樣的看客。這樣的諷刺,在魯迅筆下運用自如。

魯迅對中國過去歷史的徹底反叛,打消一些人(復古派)對中國歷史寄與的希望,阻斷他們試圖回到過去裡得過且過的道路。在那個時代裡,魯迅既看清了復古守舊派的本質,也理智地覺察到激進者的盲目。他跳出自己,跳出時代,站上思想的封頂來清醒地洞察一切。他將他的寂寞與孤獨滲透進了文字裡。

正如在《自序》的開頭,他寫到: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麼意味呢,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3“狂人”其人

狂人是中國新文學中一個獨特的形象,也是中外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形象。

說狂人前,先來看看《狂人日記》中的幾個人物形象的喻指:

醫生:老者,社會的維護者,姓“何”,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一個無意義之意的姓氏,暗指其人品的可疑。因其祖師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吃人的記載。

哥哥:家庭中的家長,家中的吃人者,吃了妹妹。歷史吃人的轉述者。

母親:悲傷中依然因循舊文化,有意無意的吃過人。

趙貴翁:百家姓中趙為第一,貴是地位的象徵,翁,老年,人物喻指了中國社會最高權力的總代表。

古久先生:中國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象徵。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歷史)。

狼子村:狼子村是吃人文化的基本單位,狼吃人,符合本性和邏輯,但其中居住的是人。

陳老五:陳舊,幫手,跟在別人後面行事。謂此類人多。

狗:是趙家的狗,文化的衛道者以上構成了吃人的網絡和吃人的綿延不絕。殺人與無形,殺人於有理。

小孩:在其父母教育下,對狂人鐵青著臉。“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孃老子教的!”

狂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瘋話,但話裡又包含著許多深刻的真理。魯迅借狂人之口說出自己的心聲。

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我們應從兩個層面來看待狂人這個形象。狂人的一般性與非一般性的兩面表現在:

從形態看:在生理上,狂人是有一般精神不正常的人所具有的共性:強烈的幻覺、混亂的邏輯、變態的心理等等。所以,狂人是有一般狂人所具有生理特徵,它是一個狂人。

從內涵看:在精神上,狂人又具有一般精神不正常的人所沒有的特殊性:懷疑精神與研究精神、抗爭與吶喊的勇氣與正氣、對於後代特有的關心等等。狂人的這種精神特徵顯示,,狂人又是非一般性的狂人。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就認為除了意識,人的行為還被無意識支配著,就是說人本身還有很多陰暗的,充滿犯罪慾望的因素是非理性的,人有自己不可控制的地方。這也是狂人這些表現的依據。

《狂人日記》最後一節只有兩句話: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這兩句話如何理解呢?

陳思和教授談到:這個狂人終於從自己身上發現了一種難以擺脫的原罪。就是說吃人不是他要吃,也不是出於他的本性,而是歷史遺傳給他的一種動物本性。

當狂人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這種遺傳因子,包括自己也無意中吃過人。所以他寄希望於孩子,覺得孩子有可能還沒成為現實的吃人者。這裡魯迅發出“救救孩子”並不是把孩子當成通常意義上的弱勢群體,而是認為孩子也有吃人的可能,要救孩子必須從每個人自身做起。魯迅從原罪的源頭,喚醒人們反省。

狂人既是一個被封建制度、封建禮教迫害致狂的精神病患者,又是一個精神界反封建的戰士。他的典型性包括生理特徵與精神特徵兩個方面。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4好的作品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著名作家木心說: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體家”。

文學家,不一定是文體家,而讀魯迅文,未竟兩行,即可認定“此魯老夫子之作也”。

內容與形式的完好配合,而創作方法的成功運用又構成了《狂人日記》最主要的藝術特點。

在《狂人日記》問世之前,還沒有一個思想家如此深刻地將批判的鋒芒對準以理學為特徵的中國封建文化及其封建制度對人們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摧殘,《狂人日記》是第一次,因此,它深刻的主題,標誌著它是一個劃時代的創作。

魯迅運用了現實主義手法對對象的“真實描寫”,恰好滿足了狂人這種“真狂”的特徵。 魯迅巧妙利用了早期的醫學知識,真實地寫出狂人的生理特點,藝術地再現了狂人這一獨特的藝術形象。

文中的狂人是一個思想界的先驅,他的精神狀態和反封建的個性特徵又不是一個真狂人所具有的,魯迅就採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表現狂人的這種個性特徵。

狂人,是反封建時代先驅的象徵,是一切敢於向封建傳統宣戰,並深刻地反省封建傳統揭示其吃人本質的思想界戰士的象徵;是所有具有現代意識的先進知識分子的象徵。

狂人形象塑造的成功,又在藝術上保證了小說主題的順利呈現,從而使整部小說渾然天成。思想內容憑藉藝術之功而得以完美呈現,藝術手法也因思想內容的充分表現而獲得了應有的價值。這正是這篇小說最主要的成功之處。 不可否認,魯迅是一位天才的寫作者。

此外,小說所採用日記體形式,也十分特別。對人物心理的細緻刻畫,以及它簡潔峭拔的語體風格,在當時都是獨樹一幟的,具有開創性意義,同時也有效而具體地顯示了這篇小說的成功之處。

讀懂魯迅,並不是那麼難:再讀《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一問世就引起了巨大轟動,魯迅創作的偉大之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僅能直面時代主題,同時也能包容和穿透那個時代的共名。魯迅的深刻性和前瞻性使得他的創作與思考遠遠高於同時代的其他作者。

魯迅始終本著“為人生,而且是改良這人生”的宗旨,將手中的筆變為最堅決的武器,挖掘國民性的弱點,喚醒麻木沉睡的靈魂,激發國民敢於直面現實,進而改造現實的勇氣和決心。

(全文完,40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