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朔方天险独石口

点击标题下「河北综合广播」可快速关注

朔方天险独石口

百集大型系列报道

《行走长城》

第五十二篇

《朔方天险独石口

朔方天险独石口

张家口市赤城县境内,长城连绵起伏近280公里,明朝起设置卫、所、堡等驻军机构,屯兵设防。独石口位于外长城南北交通要口,两山夹一口,白河沿峡口自北向南流淌,连接起峡口北边的广袤草原和南边的农耕地带,过了峡口,周边地势豁然开阔,远远望见,独有一石在河滩中心平地而起,突兀奇立。

朔方天险独石口

一石飞来——独石 宋肖肖摄

独石口这块奇石呈黑色,高约有6、7米,走近细看,独石上錾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李字亮老人今年75岁,从父辈起两代在这里守护独石,在他心目中,这块奇石有着神奇的身世。

它写着一石飞来,谁知道是飞下来的还是地下冒出来的,有这石头,独石口还没有人烟呢,先有的石头,后建的独石口,它跟周边的石头都不一样,它的颜色是黑色的,但是周边的山石内部是白色的,它也没有跟周围的山相连,非常的孤独。

朔方天险独石口

记者采访李字亮老人 宋肖肖摄

朔方天险独石口

记者采访李字亮老人 宋肖肖摄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郦道元《水经注》中曾这样记载:“石独生,不因河而自恃,其周围不足百米,高不及二丈,与园囿中假山相似,钟灵天地,究未可做山观也。”郦道元也认为,这块石头与周围山体的石质不同,来历成谜。

朔方天险独石口

李沐心向记者介绍独石口的地理位置

因为独石口险要的地理位置,数千年来这里一直是北方游牧部落与中原农耕民族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张家口赤城县博物馆馆长李沐心:

独石口这个地方是界于草原跟山地最北端这一块,而且有一条白河从独石口通过,经过若干年的流淌之后冲出来这么一条大的通道,在古代一直是草原人进入中原的一个通道。独石口这个地方紧邻草原,三面孤悬,它的东面、北面和西面三面都是很孤僻,孤立的,它伸入草原像一个角深入这个地区,所以这条通道草原民族一直走了好几千年,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将若干的关口连接起来,修建了长城。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长城 明晓东提供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长城雾海 明晓东提供

独石口之所以重要,还与明朝中后期的防御策略改变密切相关。明宣德初年,由于朝廷军力不支,大臣建议“宁弃开平,专守独石”,就是将对北部草原民族的防御前线开平卫后撤300里,从塞外多伦移至独石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长城保护志愿者明晓东:

开平卫当时在多伦一块,当时开平卫在塞外很难守,它是平原草原,就放弃了,退回独石口两山之间的峡口,在相当长时间内,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军事防御区域。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村明晓东提供

从此,独石口便成了京畿守备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军事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朝廷将开平官军家属移到独石口,并在这里新筑城堡,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独石口长城修筑完备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明代宣府镇长城最北端的关口,《武备志》上记载:“西有独石,以犄角之势北接开平,地处十分险要”,当时人们以“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来形容独石口在长城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设立卫所后,独石口管辖的长城防御西起宣化、崇礼、赤城三县交界处的锁阳关北,到独石口向东南下,沿黑河与白河的分水岭,经镇安堡、龙门所至后城的马道梁入延庆永宁四海与八达岭段相接,全长四百六十余里。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长城 明晓东提供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长城 明晓东提供

独石口长城是直接用片状石块堆起来的墙体,石块之间没有混凝土的粘合,却咬合得非常完美,就是这样的建筑结构,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几乎完整地保存到了现在。站在山坡俯瞰,干石垒插长城更像一堵围墙,曲折盘绕在独石口镇附近的蜿蜒山峦之上。往独石口东南看,长城依山势,腾越高高的山脊向赤城而去。

朔方天险独石口

游客登上独石口长城 明晓东提供

朔方天险独石口

独石口长城 明晓东提供

数百年来,横亘山峦之上的长城,威势雄姿仍不减当年,其独特的风貌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明晓东:

长城有7米高,底宽4米,它是一个梯形状,也就是说500年这长城还保持着原貌,万里长城能够保持原状的特别是石砌的,这可能是唯一一段,非常壮观,同时这里山也非常漂亮,山起伏很大,成为摄影天堂,拍它的云霞、这个季节长期有雾,雾海,云海,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很好的结合。

记者 | 王智博 马艳婷 宋肖肖 张家口台安永越

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