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明節祭拜為什麼要燒紙?

有知識才有學問


焚燒紙錢的習俗源於何時,已經無從考證。但至少可以代表著一種文化心理。這種文化心理就是現實社會在人們行為中的反映。

在古代,皇帝和王公貴族去世後,都要陪葬很多在世時喜歡的用品。上古時代,甚至要用活人陪葬。意思就是,這些人活著時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死了也應該和活著一樣享有驕奢淫逸的生活。這就是把死者去往的另一個世界,想象成與人間完全一樣的世界。

既然人死後會去到一個與人間相同的世界,那麼,他們就需要穿衣、吃飯,甚至從事各種社會活動。在人間,人離了錢不行,到陰間沒錢同樣不行。基本生活需要維持,人際關係需要處理,如果還想混個一官半職,不表示表示怎麼行呢?因此,活著的人給逝去的人燒紙,也就和他們活著時,給他們錢花一樣,也算是一種孝順吧!不過,這只是一種紀念而已。

祖宗雖遠,祭祀不能不誠,只要我們心中敬畏和懷念,紙錢的多少都無關緊要。


若愚趣談


清明,傳統二十四節氣中一個節令。清明節掃墓祭祀也是傳統節日。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清明節掃墓祭祀時,並非所有地方都燒紙,有很多地方就只掃墓,祭祀時只拿供品而不燒紙。再說現在時代進步了,傳承了幾千年的風俗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移風易俗,提倡文明祭掃。

掃墓是紀念逝者,緬懷祖先的儀式。

燒紙多是哀思或祈福。

普通人家多燒些紙錢紙寶什麼的,也有畫符的。

文化人似乎更願意寫祭文。

不管怎樣,掃墓祭祀時,一定要莊重,不可嘻戲。對祖先要有敬禮之心。

那是我們的根!


旭日飛絮


清明節燒紙是傳統習俗,表示對先祖的追思紀念,寄託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清明節燒紙按照傳統說法是為了祭奠先祖,給先人化紙錢,讓先人在地下過的安逸,這就是燒紙的意義。但這是一種唯心思想,我們不能沉迷這種思想,只能崇尚它的精神價值,不要搞一些虛設豪華的東西鋪張浪費,要用健康的思想、文明的行為過好清明節。


東昇6398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人類使用火是人類邁入文明進步的第一步。動物都是生吃食物的,唯獨人類是食用熟食(某島國人除外)。祭祀是傳統中國人最重要的禮儀。用火燒紙,很好的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火的崇拜。我們認為那個世界,可以通過火燃盡抵達那個世界。有趣的是唐三彩便是冥器,宋代之後,我們就開始燒紙錢了。


文旅信陽


我個人認為這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祭祀祖先的方式。據說人死後,都歸陰間,叫(冥國)直到今天人們祭祖所燒的紙錢上都印有(冥國銀行)字樣。活著的人們,總認為逝去的親人,在冥國和世上的生活是一樣的,都需要花錢,和衣服。因此,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人們要上墳燒寒衣紙,清明要燒一些紙錢。


玉輝清風


香火相傳嘛。


龍井茶葉虎跑水


我們安徽皖北的傳統是,逢年過節燒紙是給已故老人送錢。農村燒紙上墳提前都會把火紙用人民幣放在紙上面打印一下,然後再燒給已故人。


安徽人漂在北京


說白了,燒紙即燒錢,活著的人擔心逝去的親人在那邊過得不好,給他們送些錢或者衣物之類的,據說,清明節鬼門關開門三天,地府領導允許這些鬼魂出門等著領人間送過去的錢,活著的人怕自己的親人白等一場,所以就有了清明節燒紙的習俗,現在流行燒手機,空調冰箱,手機汽車,還有我見過的是燒支付寶付款二維碼...總之無論燒什麼都是活著的人對逝去親人的一種懷念方式。


老三的五味陳雜


上墳燒紙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傳統。

為什麼燒紙?簡答:遠古時期的紙是用《草》製成的,它有著大自然的芳香,聚積著天,地陰陽二氣。它燃燒以後可以呼魂,(魂藏於骨,氣行於土)。以達到陰陽相受。

時代不同了,而今又有幾家生產草紙的廠商?

注:草紙可以喚魂與靈界勾通。

只代表驕龍個人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