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六根入圆通的法门,是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循本觉,由此解掉根、尘之结而证入圆通。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眼根见性虽洞然明彻,但只明前不明后,四个方位只能见到一半,怎么能速获圆通呢?”

阿那律陀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因旋见循元而获得圆通。这个眼根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四维亏一半”。眼根虽洞然彻视,但毕竟“后暗前明,左右旁观三分之二”,所观见的范围不圆满。如何以此不圆满的眼根而证得圆通呢?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时才通嗅觉,出、入息转换现前时,中间没有交气。如此出、入息支离,不能相互涉入,如何获得圆通呢?"

周利槃特迦修习观息法门,由反息循空而证得圆通。这个鼻根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支离匪涉入”。出息、入息交接时,中间不出不入,且出息、入息相互支离,无法涉入。以此支离的鼻息,如何获得完整的圆通呢?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舌根没有味入就无所谓知味,因味入才能生出味觉明了。味尘消亡则味觉了知性也没有了,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憍梵钵提修习一味清净心地法门,由还味旋知而证得圆通。这个舌根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舌非入无端”。舌根必须与味尘相合,才能显发知味性;如果无味尘,则知味性也不会显发。因此,以时显、时不显的舌根知味性,如何能求得恒常的圆通呢?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身根知觉与所触相同。合尘时,各各都不是圆觉观;离尘时,天涯无量,即使冥中也不能知会,怎么获得圆通呢?”

毕陵伽婆蹉因足踩毒刺、思维身觉,由纯觉遗身而证得圆通。这个身根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身与所触同”。

从合尘来看,“各非圆觉观”。当身根和触尘相合时,遇冷则冷,遇热则热,知觉随所触尘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所觉不是圆觉。

从离尘来看,“涯量不冥会”。当身根与触尘远离时,则身根知觉性不能显现。

以这样“合尘时有触、离尘时无触”的身根知觉性去修,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觉知意根夹杂狂思妄想,湛然觉了的体性终究无法见到。如果妄想不可脱离,如何获得圆通呢?”

须菩提在母胎中就知道空寂,由旋法归无而获得圆通。这个意根而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知根杂乱思”。即意根不清净,总是夹杂着种种妄想。在这个妄念纷纷的情况下,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根入圆通法门(18)

文殊菩萨对灭尘而入圆通法门的点评。

这里文殊点评了除耳根之外的五根。对凡夫而言,六根功德中,眼、鼻、身三根具八百功能,为不圆满之根。耳、舌、意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功德圆满之根。

而在三个圆满根中,

舌根要“因味”才能“生觉了”,舌根知味性不能恒常显现,如何能求得恒常的圆通呢?意根之当机者须菩提生在母胎就知道空寂,这种没有妄想杂念的根性也不是普通修行者具备的。耳根作为文殊菩萨为娑婆世界选的修行圆通根,将在后面偈子中专门分析说明。

(当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