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光緒為什麼不殺死慈禧?

但願人長久164529555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跳出當時的歷史環境。

古代出現很多囚禁自己父母的帝王,但是在晚清時期,已不可能出現

也許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可能對古代史比較瞭解。

在古代,確實有很多帝王通過一場政變,囚禁自己的母親或者父親,然後執掌大權的。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鄭莊公。由於鄭莊公的母親姜氏支持自己的弟弟叛亂,爭奪王位,鄭莊公索性囚禁了母親,很多年都沒有相見。

唐國強版鄭莊公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弟弟之後,還把唐高祖李淵軟禁。

唐國強版李世民

問題是到了有清一代,歷史環境已經不同,歷史上的這些故事已經不可能再次上演。

從外部來說,明清以來,儒家思想已經成為主流,深入人心。儒家強調禮義秩序,強調臣忠子孝。兒子發動政變,是得不到人心支持的。

其次,我一直覺得,從古代到近代,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權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在古代,帝王可以隨意殺掉不聽話的臣子,明朝皇帝還能夠隨意鞭打文官。

但是到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時代,可能是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帝王處置大臣變得非常慎重。

皇帝也是一樣。皇帝的行為、做法,必須要考慮是否會引來大臣的不滿,因此,做事必須慎之又慎。

慈禧從內心真的想培養光緒,想讓光緒對自己孝順

從內部,也就是光緒皇帝與慈禧之間的關係來說,光緒也沒有必要,或者說從來沒有出現過殺掉慈禧自己親政的打算。

我們知道,光緒不是慈禧的親生兒子,而是她妹妹的兒子,也是她丈夫咸豐皇帝的七弟醇親王的兒子。

光緒從4歲入宮以來,慈禧對光緒的感情就非常好,有些恨鐵不成鋼。慈禧會親自為光緒皇帝選擇老師,關心他的起居飲食。有學者說,慈禧當時就如同《紅樓夢》裡面的賈母,是一個家族的大家長。

比如,在光緒剛剛進宮做皇帝不久,慈禧就規定今後光緒皇帝的“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質樸數人,凡年少輕佻者,概不準其服役”。

慈禧非常關心小光緒的學習,選擇了翁同龢做他的老師。慈禧經常召見翁同龢,詢問光緒學習的情況。如果光緒皇帝有所懈怠,慈禧就會在光緒前去問安的時候,加以“訓斥”。

慈禧恨鐵不成鋼,導致光緒皇帝有時候會情緒“抑鬱”,“精神殊遜”。但是,慈禧是真心培養光緒的。

根據德齡在《瀛臺泣血記》裡面的記載,慈禧會經常讓翁同龢給光緒講《孝經》,也讓光緒閱讀“二十四孝”,以此來告誡光緒,要對自己孝順,要“以聖孝為本”。由此可見,在幼小的光緒心目中,早已種下了要對慈禧孝順的種子,長大之後,光緒自然也就不敢對慈禧作出有違人倫的事情。

戊戌政變時期,想殺慈禧的並非光緒,而是康有為等人

可能有人說,戊戌政變時,光緒不是打算要派兵圍住頤和園,殺掉慈禧太后麼?

其實,這可真冤枉光緒了。光緒並沒有打算囚禁慈禧,一切的幾計劃都是康有為等人策劃和醞釀的。

後來,慈禧突然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去質問光緒的時候,光緒還毫不知情,慈禧將康有為等人計劃告訴光緒之後,光緒戰戰兢兢。後來光緒的確有所悔恨,覺得自己所用非人,還把自己給害了

其實,在戊戌變法前期,慈禧是支持光緒變法的。要沒有慈禧的支持,地方督撫和朝廷大臣也不會那麼快順應光緒。

戊戌政變之後,光緒被囚禁在瀛臺,慈禧一直沒有再給光緒機會,甚至還打算廢黜他。這個時候的慈禧,確實內心非常失望,非常痛心。自己一手調教的光緒,他手下的人竟然要殺掉自己。自己幾十年的教育心血毀於一旦。

由此可見,從當時的歷史環境和光緒的性格上來說,都不可能有殺掉慈禧,自己親政的打算。


兮兮說事兒


我是七哥

我發表下個人觀點,可能這次討論會引起許多爭論。

光緒殺不了慈禧,大致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慈禧的政治能力強於光緒帝。這一條,是光緒帝殺不了慈禧的關鍵因素。

光緒帝應該是清朝皇帝中,思想最為開放的皇帝,但他的政治才幹卻是有所欠缺的。(慈禧劇照)

維新變法開始運作,改革方案逐漸觸及到慈禧這些人的利益時,本來就處在政治下風的光緒,選擇了一種最直接暴力的方式,直接與慈禧對著幹,最後徹底激惱了慈禧一派的人。

慈禧先是任命自己的親信榮祿,擔任直隸總督,控制京師一帶兵權;光緒心知肚明,隨後將聽命於慈禧的6名禮部尚書一律革職,然後大加關照慈禧討厭的王照,同時,繼續任命大批維新人士。如此火拼,讓慈禧產生了想要奪取光緒帝位的想法,就此,光緒帝位開始不保。

第二個原因,頑固派勢力強大。這是光緒難以施展拳腳的根本原因。

晚清四大名臣中,尚在人世的兩位李鴻章、張之洞,在朝野職權、威望都很高,可是都不站在光緒這邊;此外,滿族的大部分貴族,如奕匡、榮祿等,都一邊倒向慈禧。

在戊戌變法中,這些守舊勢力,都聚集在慈禧身邊,對維新派和光緒帝發佈的政令,視若罔聞,甚至都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裡,只聽從慈禧的懿旨,不聽皇帝的聖旨。

第三個原因,光緒帝個性還是太過軟弱,沒有力抗到底的決心。

光緒親政之後,面對慈禧太后的控制,心有不滿,但卻依然循規蹈矩地走了下去,沒有太多反抗。

為了方便自己訓政,控制朝局,慈禧要求光緒每天必須到頤和園請安,然後講述朝事,如有重要決策,必須先告知慈禧,才能再做決議。

這種擺明了干政的行為,作為勇敢剛強的帝王,必然義憤填膺,堅決抵制,然後以後宮不得干政的理由,號召群臣堅決抵制,積極拉攏自己的人馬,慈禧必然沒了氣候;

又或者,光緒可以向自己的祖先康熙學習一下,也來一出智擒鰲拜,除掉了慈禧,即使保守派再如何猖狂,也不會有人敢造反,動搖光緒地位的。

可惜,光緒都沒有,這是他軟弱性格、缺乏才幹的一種表現。

我再三考慮之後,一直認為,只要光緒積極發揮自己作為帝王的身份,振臂一呼,積極拉攏自己的山頭,作為後宮干政的慈禧,遲早倒臺。

可光緒一直沒有發揮自己帝王身份的價值啊,而這其中,又有多少慈禧預謀多年的陰謀了(以後有機會再講)。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每天帶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級認知![鼓掌]


歲七夸父


曾經年少無知的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光緒是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慈禧太后,自己親政不就完了嗎?那樣“朕的大清就不會亡了”。但等到了現在才明白“皇帝並不是至高無上”,至高無上的是權力,這就像東漢末年大家都聽曹操的,而對於漢獻帝這個皇帝視為“傀儡”。光緒之於慈禧就好比於漢獻帝之於曹操,傀儡而已!如果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光緒和慈禧還有點血緣關係。。 清朝末年,慈禧是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人,在她的身邊聚集了李鴻章,榮祿,剛毅等一系列實權大臣,只要稍微有些權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慈禧提拔上去的,這些人自然把慈禧當做他們的“老佛爺”,光緒死了沒關係,慈禧一定不能有事,可以說慈禧在清廷政壇地位的穩固是無法想象的。 而我們反觀光緒皇帝,他的身邊是一些什麼人呢?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但缺少了權力。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沒有一個站在光緒這邊,外邊的九大總督更是沒有一個為光緒辦事。在他身邊沒有出謀劃策的“孔明”,有的只有科舉不中的康有為。 此外殺慈禧還得有人“操刀”吧,光緒不可能自己親自動手吧,但當時紫禁城,頤和園的侍衛都是慈禧的手下,都是慈禧正藍旗的人,光緒身邊的兩個太監總管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上去的。宮外的兵權,對於光緒來說就是“可望不可即”的“白月光”了,當時榮祿節制北洋各部,奉命拱衛京城,雖然榮祿的幾萬人馬打不過八國聯軍,但保證慈禧的安全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光緒冒冒失失的殺了慈禧,他必將難逃一死!關鍵是光緒殺得了慈禧麼,有那個實權嗎?皇帝有實權才是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皇帝要是沒了權力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大家尊崇的是權力而不是個人。慈禧就是一太后,但她牢牢的掌控著權力她就是九五之尊,接受世人的膜拜。 慈禧不是那麼好殺的,她親政47年,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政治勢力,像榮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晚清忠臣,這些人都只聽命於慈禧,不會被光緒所左右。 慈禧待光緒也算可以,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對他關愛有加,教他識字背書,又請翁同龢做老師,光緒滿十歲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學習處理政務,有時還讓他代為批閱奏摺,光緒對慈禧也是敬畏有加。 慈禧還是放權給光緒的,1889年光緒18歲時親政,但他的執政能力太差了,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都是光緒作主發動的,說明光緒還是有實權的,但其結果卻出乎意料,都是慈禧給擦的屁股。 光緒任用的都是康有為、梁啟超等機會主義者,這些人只會空談誤國,只會媚日,只會變著法子出賣西藏、新疆領土,幸虧慈禧及早剷除了這些亂臣賊子,否則他們成了氣候不知還要做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光緒從小到大都在深宮裡與外界隔絕既無交際能力有沒有什麼人脈關係,更沒有過硬的團隊人馬,兵權就更不用說了;光緒唯一勝過慈禧的就是自己年輕,年輕就是本錢,拉攏一些朝中重臣,熬死慈禧一切都是自己的,但沒想到慈禧如此的長壽,自己如此的短命,天意如此。至於是不是被慈禧害死的就不得而知了。 光緒打一開始就註定是傀儡,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沒有慈禧的支持光緒也做不了皇帝,但是隻要有慈禧在,光緒就無權無勢形同傀儡,就要活在慈禧的陰影裡,有名而無實,反正任何事情都不用光緒操心,時間長了就變成廢物一個了,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終究成不了大器。


幸福有你獨家贊助520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就是九個字,不能殺,殺不了,不想殺。

首先是不能殺,光緒不是皇子繼承大統,是藩王之子被慈禧選擇入承的大統,他皇位的合法性來源於慈禧對他的選擇,簡單點說,慈禧也可以選擇別人當皇帝,慈禧是光緒能當皇帝的“後臺”。殺了他,光緒的皇位也坐不穩。光緒不可能殺慈禧,最多軟禁。

其次是殺不了,這點大多數人很容易理解。皇帝殺人總不至於自己拿把刀去殺吧,宮女太監,滿洲親貴,漢族強臣誰會聽光緒的去殺慈禧,開玩笑一樣,別說殺,軟禁也做不到啊。

最後,不想殺,光緒畢竟是慈禧養大的,感情是有的。其實這裡面有個人壞的很,就是“攪屎棍”康有為,教科書上把慈禧,光緒臉譜化了,慈禧代表守舊勢力,光緒代表革命進步勢力,其實這是完全錯的,慈禧也是改革派,你看看歷史書上,沒有慈禧的支持,洋務運動能搞得起來麼。針對改革慈禧光緒雖然有不同意見,但並不是水火不容,有很大的迴旋餘地,而且具有人考證光緒並沒有單獨召見過康有為,更沒把他當做心腹,而康有為,上竄下跳,妄圖參與國政 ,當一代帝師,失敗後,居然假傳聖旨,私下去見袁世凱,要袁世凱囚禁慈禧,反而給了袁世凱表衷心的機會。慈禧一怒之下,囚禁了光緒,斷送了光緒的前程。光緒真沒想過要害慈禧,雖然年輕,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有數的。


醉美木瀆


怎麼殺?在宮裡直接用刀行弒?還是下毒給她吃?還是騙到郊外挖個坑把她埋葬?還是收買宮女勒死她?還是請個和尚天天唸咒把她咒死?除了這幾條,光緒帝沒辦法殺死慈禧了!

一,慈禧與光緒帝是什麼關係?

母子。光緒帝是旁枝過繼給咸豐帝做兒子的,慈禧是咸豐帝二太太,就是母子關係啊!

二,慈禧如此煞費心機操勞國事,為了誰?搞懂這條就懂了!慈禧治理好大清國,最終是留給光緒帝的!慈禧帶不走!她只能帶走一些金銀財寶衣服葬品和她的身體,其他都是留下的!

去河北敦化清東陵慈禧陵看看,慈禧死後就霸佔那麼十幾畝地皮!無論她生前如何富貴榮華,風光無限,權傾朝野,她死後就那麼回事!

三,光緒帝是扶不起的清阿斗。

導致清朝由同光盛世走向衰敗之路的人,不是慈禧!恰恰是光緒帝!不看歷史典籍的人,就去看看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有透露出一些歷史真相:中日甲午戰爭,是光緒帝剛愎自用,受到“清流派”(以翁同龢為首)不斷慫恿鼓動,而堅決要打的!

既然要打仗,沒錢買武器炮彈,很好解決嘛:把皇宮珍藏二百多年的古董字畫全拿出來開展覽會拍賣!不用一個月就能籌到1500萬銀子了!(後來這些寶貝被溥儀敗家賤賣了)

沒有準備好,卻堅決要打!北洋艦隊覆沒,遼東半島被日軍佔領,北京岌岌可危!(他也沒勇氣和決心遷都西安或洛陽、成都,號召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全面抗擊日寇,他有這種勇氣就不是清德宗,是清武宗了)。

甲午戰爭吃了敗仗,割地,賠款2億兩銀子,光緒帝早應該滾下臺了!是慈禧容忍他,繼續讓他做皇帝,還默許他搞什麼維新變法。沒有慈禧支持,光緒帝和康有為搞什麼變法?連聖旨都傳不出北京城!

光緒帝沒有執政經驗,沒有社會閱歷,就是在宮中讀書玩大的一個青年皇帝。他跟的師傅又不行,徹頭徹尾一個書呆子和內鬥奪權派頭子。他眼紅嫉妒李鴻章權勢顯赫,想搞垮李鴻章!日本人打垮北洋艦隊,說不定正合翁師傅心意呢。只是整到要割地賠鉅款這麼嚴重,是他沒預料到的!他做戶部尚書(民政財政部長),第一件事就是上摺子要求暫停北洋水師購買武備!(啥意思,就是斷李鴻章北洋水師的糧!如果北洋水師提督是他翁同龢的親信,他肯定每兩年就撥一筆銀子添置武器)

四,光緒帝不肯承擔甲午戰敗的責任,硬扣給丁汝昌、李鴻章等人!丁汝昌不投降日本人,服毒自殺了,多麼忠烈,他還下旨:抄沒丁汝昌家產,不準下葬!(宣統二年才給丁汝昌平反)

這就是光緒帝!這個不敢承擔責任的皇帝,他能給中國謀取什麼呢?他的師傅犯大錯,抗旨不撥款買武器,也沒受處罰。

清朝末年一直都在搞建設,搞變法!洋務運動就是變法!是經濟改革!

張之洞在廣東、湖北搞洋務運動,搞軍工建設,有目共睹,就連清朝的死敵孫先生也豎起拇指稱讚:張之洞是口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比起康有為的嘴皮子變法,張之洞是實幹家,做了很多事業出來!

五,光緒帝敢殺慈禧嗎?別說他沒有這個條件,就算有,他也不敢!他在清朝王親宗室就交代不過去!

六,譚嗣同去見袁世凱,勸他起兵“逼宮”

,軟禁慈禧。這樣做現實嗎?那時袁世凱在天津兵少,天津的外鎮兵馬能隨便闖入北京嗎?就算闖入,北京九面城門一關,袁世凱那點兵馬能攻下哪個門?

別說豐臺有駐軍,直隸有兵馬支援,袁世凱才沒那麼傻逼!再說,袁世凱是很有執政能力的人,他也看不起光緒帝!他只敬畏慈禧!如果1911年慈禧還在臺上,袁世凱是不會反水的!

歷史事實證明,慈禧不歸政光緒帝還好!如果她主事,甲午戰爭就不會是這樣一種結果。

慈禧給過機會光緒帝,放權給他做事了,是他沒把握住,弄砸了!他還有理由殺他母親?慈禧是他母親!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大城公


我們先來確認一下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親疏關係。光緒從小是被慈禧養大的,表面是養母關係,實際上他們是有親屬關係的。光緒的父親其實是咸豐的弟弟,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而慈禧又是咸豐的妃子,按照血緣關係來說,慈禧是即使光緒的伯母,又是光緒的姨媽。當初同治病逝的時候,咸豐這一脈已經沒有繼承人了,按照大清法律,只能從兄弟或是兄弟的後代選舉皇帝。慈禧為了自己能夠繼續執掌大清最高權利,選擇了年僅幾歲的光緒出任大清皇帝,而沒有選擇年富力強,聲望很高的恭親王做皇帝。

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光緒皇帝,他幾歲就當上了大清的皇帝,自然不能主持朝綱,這就理所應當的繼續由慈禧來垂簾聽政。這期間一晃十幾年,等到光緒二十左右歲的時候,慈禧也是逐漸放權給光緒皇帝的。可惜的是光緒在這十年的親政中,大清並沒有強盛起來。在光緒這十年的親政期間,也逐漸對慈禧產生了不滿。以光緒為代表的維新派始終和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互相鬥爭著,不過慈禧背後都是榮祿,李鴻章等實力派人物,而光緒皇帝背後只是珍妃,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沒有實權的維新黨。

就權利來說,光緒皇帝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去誅殺慈禧,慈禧自從咸豐後期就以逐漸掌握大清政權,想當初大名鼎鼎的顧命八大臣都被慈禧扳倒,可想而知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能在慈禧面前過上幾招兒。





折返888


叫光緒皇帝去暗殺慈禧太后?你想多了,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從主觀上來說,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一手帶大的,不是親孃,勝似親孃。叫兒子殺親孃,這種事情光緒皇帝怎麼可能做得出來,更何況他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從客觀上來說,光緒皇帝也沒有能力殺掉慈禧太后,雖然他貴為皇帝,但是他就像一個傀儡一樣,手上一點實權都沒有。

掌握軍隊的榮祿和袁世凱,都是慈禧太后的人,自己身邊的兩個太監總管,也是慈禧的眼線。光緒皇帝到了後期,實際上已經被架空了,沒有人聽他的話了,叫他去刺殺慈禧太后,恐怕他剛剛有這麼一個想法,慈禧太后那邊就已經知道了,根本不會容他有動手的機會。在宮裡面,光緒每做一件事情,都有大小太監及時稟報給慈禧太后。慈禧一出門,山呼海嘯,地動山搖,你認為光緒皇帝有刺殺的能力和機會嗎?

最後從當時的形勢上來說,光緒也知道,自己是鎮不住下面這些宗親大臣的。一旦慈禧沒了,僅憑他個人的力量,只怕清朝會倒得更快。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實際上不足以支持江山社稷,必須依靠慈禧太后。所以無論如何慈禧太后不能死在自己的前面。在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後,光緒徹底失去了自由,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談不上什麼刺殺慈禧了。

其實,在當時那種國際大背景下,殺不殺慈禧太后,其實中國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因為這個腐敗的王朝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殺掉慈禧太后並不能挽救中國,一個掌權者的倒下並不能羸弱的中國重新站起來。這一點,光緒實際上比誰都清楚,大清必亡,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動如脫韁兔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回答。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如果這麼簡單,早被殺了,你以為淡定的心情沒有動這個念頭嗎?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光緒沒有那種能力。

首先,從倫理的角度來看,慈禧是光緒的姑母,法律傳統被慈禧的兒子、西風的親生兒子所採納。在崇尚孝道、統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兒子殺死母親是滔天罪行。光緒不敢再做更多的事,否則王位就會受到質疑和挑戰。

二是軍部、六禁衛軍、御衛、九門知府、地方官、南洋北洋,所有處於權力核心的職位都是慈禧的心腹。苦光緒只能靠康有為譚嗣同這樣一個六下的塔希尼官員來改革和改造,怎能反對慈禧呢?

上述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個人理解和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幫助到每個人,同時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我的分享。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答案,請分享你的評論,並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在此我祝願大家心想事成,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鏟史


事實上,光緒並非沒有親政過。自光緒十五年到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皇帝整整親政十年。

這十年間,不可否認,慈禧的心腹大臣們仍然佔據要職。但是,很多大事的決策權是屬於光緒的。慈禧及其心腹們,並未掣肘。

如果光緒有能力,完全可以一邊使用著慈禧重用的舊臣,一邊慢慢提拔自己的人馬。同時抓住某些大的時機,為自己立威。

歷朝歷代,權力更迭,不都是這樣的嗎?

慈禧能夠一步步站上權力巔峰,也不是無故得來的。按她自己的說法,滅長毛(太平天國),平捻子,為大清國操碎了心。

正是通過這些大事,她在朝廷上立了威,這才能夠讓李鴻章等人中龍鳳甘心受其驅使。

光緒應該也想過立威的事情,比如甲午戰爭,就是光緒皇帝力主的。

如果當時這場戰爭打贏了,我敢打賭,光緒絕對能夠順利從慈禧手中接過權柄。可惜,他輸了。

光緒親政期間,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戊戌變法”。其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依然是失敗。

光緒的病根,是能力不足,尤其是不能識人。甲午戰爭時,他聽信翁同龢;戊戌變法時,他聽信康有為。事實證明,這二位都非能臣,甚至可以說,這二位都是謀私不謀公的小人。

這樣的一個皇帝,即便殺了慈禧,獨掌大權,又能如何呢?何況,他根本殺不了慈禧。

一來,清朝是儒家立國,忠、孝為儒家最重要的兩大信條。如果光緒膽敢弒母,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向身為儒家信徒的大臣們交代?

二來,慈禧是個老謀深算之人,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安全,而且掌握兵權的又是她的心腹。光緒就算真的想殺她,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光緒要想接過慈禧的權柄,不在於殺不殺慈禧,而在於他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握這個權柄。

事實證明,他並沒有這個能力。


趣談國史


光緒皇帝,一生都在慈禧皇帝的挾制當中。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慈禧不僅僅是光緒的伯母,還是大姨母。慈禧親兒子同治帝死後,咸豐帝一脈,已經斷絕了。只能從兄弟中選子嗣,或者由兄弟上位。慈禧為了控權,就選擇了其胞妹的四歲的光緒當皇帝,以便自己掌權。

各位看客試想,一個四歲的小孩,在慈禧這種強權女人下成長起來的皇帝,一生的抱負都得不到實現,終生籠罩在陰影之下。慈禧對於光緒來講,就是天,就是地。

光緒,從小生長於深宮,對外界只是通過老師的教導或者報紙中得知。他迫切的想有一翻作為,改變這個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然而,他手裡的大清,已然病入膏肓,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數百年。18歲那年,光緒親政,慈禧暫居幕後,而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手中。在我看來,光緒雖然親政了,但是朝中的實權人物依然是不相信光緒的能力的,他們心中還是隻信服慈禧太后老佛爺,認為光緒是一個娃娃。而光緒在18歲以前,也並不會有殺害慈禧之心。首先,這是權威的象徵,其實,這也是把他帶大的人,給他言傳身教之人。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甲午戰爭,小小日本把大清王朝打的丟盔棄甲。光緒意識到,再不改變,大清的江山丟掉是遲早的事情。於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改革派,進入光緒的視野。我們分析一下此時的清廷形式,朝中實權人物根本沒人支持光緒。光緒意圖以一人之力,扶持維新派。而康梁改革十分激進,想法也不成熟。在今天看來,就是一堆年輕人血氣方剛,試圖在三兩日之內改變中國,後果可想而知。在這種針鋒相對的情況下,維新派寄希望於袁世凱,要求其囚禁慈禧。可是低估了慈禧勢力的根深蒂固。

百日維新失敗,光緒被囚禁。他只能每日在瀛臺中長悲短嘆,理想主義的皇帝碰到理想主義的維新派,而後,他再也沒有能力殺慈禧,也沒有這個膽量去挑戰慈禧的權威,一生鬱鬱寡歡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