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原創文章希望轉發的註明出去,文字也不賺錢,但是費腦請尊重作者一下下謝謝

這幾天累的要死,本來我以為會有一個比較輕鬆的工作,但其實江陽沽酒客可能就是一個勞碌命。最近要經歷一下果戈裡的《欽差大臣》的日子了。每天都要跟厚厚的檔案文件打交道,這些數年塵封的卷宗,記錄著一個單位歷年的大小事務。

當然多數是一種常態的東西,既不驚心動魄,也不纏綿悱惻,我從來不覺得工作會有多少娛樂性,畢竟工作就是工作,不管你是按部就班,還是幹勁十足,只要你尊重你的職業,有一份責任心,那就算及格。

我曾經是一個工作狂,當然現在我要慢慢改變一些狀態,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會有收斂,也有轉變。看著這些在檔案室堆積多年的檔案,還有那些八九十年代還留存下來的一些辦公用品,雖然它們已經早就不能派上用場,也不知道為什麼逃過了歷年的清理,依舊躺在檔案室。這些物品讓我恍惚回到了九十年代。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有人說,人的記憶年紀越大就會越差,但是早年的那些則會歷久彌新。我雖然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多老,但是我總是對舊年月充滿了好奇和懷念,你看我寫的大多數的文字,都是從記憶的長河的打撈起來的就知道了。

本來最近想整理瀘州的巷子和老院子的故事,但是因為俗物纏身,始終靜不下了,答應要連載的小說也一度擱置,我有些懷疑自己的承諾到底能不能兌現了,但是我至少不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許下的承諾欠下的債,我會去補上的。

今天因為清理資料看到老舊的物品,觸景生情,不知道怎麼想起來在讀書時候,偶爾翹課去看錄像廳的日子,又想起了那些瀘州曾經的錄像廳。那真是一個激發荷爾蒙又開闊眼界的歲月。同時給我埋下了經典電影發燒友的伏筆。

其實這幾年,我基本沒有看過電視,也很少去電影院。手機智能化的運用以後,看什麼都非常方便了。但是在我的少年時代,電視劇還是一件比較熱門的娛樂項目,那個時候家裡從黑白到彩色都經歷了好幾次變遷。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但是最讓我喜歡的還是看電影。雖然我家外面就是瀘州電影院,但是依然沒有免費的特權,而且看電影只能看一場,散場後,是有工作人員要進來清場的,我曾經試圖藏在座位下面,最後還是被攆出來的尷尬。

不過當我讀中學的時候,另外一個事物大有跟正規電影院一決雌雄的地步。那就是錄像廳的年代到來了。

其實在當時瀘州電影院旁邊有一個地下錄像廳,當然是合法的,之所以是地下,它好像是當時一個六十年代修建的地下防空洞重新建設的。

不過那個時候我還太小,沒有讀中學,院子裡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有一個讀初二了,大概他有能力經常去看,比我大了幾歲,並不能很好的帶著我玩,不過他喜歡看完後給我講內容情節。那個時候我只能過一點耳朵癮。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圖片上這個麵館的位置就是當年瀘州電影院旁邊的地下錄像廳。

但是這個老兄也是個很痴迷的人,他給講的第一個是一部香港魔幻電影,叫《妖魔道》,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是周慧敏和她的男朋友倪震主演的。

這個老兄把每一個橋段每一句臺詞都背下來了,複述的非常精彩,至今我也沒有見到一個人有他那麼強大,記得有一次我跟他站在這個錄像廳門口,他看著黑板上寫的節目表,知道他幾點開始播放,就是這部《妖魔道》。

他居然能對著自己的手錶告訴我現在情節發展到哪裡,什麼時候散場了。賣票的老闆也驚歎他分毫不差。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後來瀘州的錄像廳多了起來,龍泉橋下電影公司開了一家鐳射影廳,好像肖巷子下來的叫一招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中雲步行街那裡,也有一家,放《猛鬼旅行團》,我也沒有去看過,一招那裡有個賓館,叫什麼我記不得了。不過當時還是有點名氣,我堂哥結婚就在那裡。

還有那裡有瀘州最早的保齡球館,我中學一個同學跟我關係還行,他爸爸是瀘州電視臺的,好像有免費的票,我跟他去玩過一次,不過就是他玩我看著,其實他也玩不好,中學的我們還是拿不動保齡球,而且動作相當笨拙。

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繼續說錄像廳,前面三個都是早期的,後來錄像廳瀘州分為兩類,一種是茶館類,主要在現在國窖大橋下面2路車終點站和站對面,大概有三個。

喝茶的人看。有時候用布擋著,有時候沒有,小時候我們放學從三星街下來就會跑去看,不花錢瀘州人叫“閱白”意思白看。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當然是站著,而且不能進茶館,在外面,老闆心情不好,生意不佳就會出來趕我們這些小孩子,有時候說:小朋友回家做作業了。有時候直接罵道:批娃兒些,一天到黑就來守到,怪實不得老子生意都沒得。我們就是跑開,然後嘻嘻哈哈的打鬧還嘴,惹得老闆暴跳如雷。

但是多數時候還是可以看的,那時候看的有電影也有電視劇,電影都是香港臺灣早期的武打片,電視劇基本是TVB的。我記得我們有時候就為了學會鄭少秋《楚留香》的主題歌,還特意看片頭做記錄,哎,讀書從來沒有那麼認真。

在家用VCD和DVD還沒有到來的年代,還用的是錄像帶,放完了是需要倒帶的。有的放像機可以自己倒帶,有的還不可以,我們也有幫老闆倒帶,換來免費站著看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前進,大型一點的就城中在中城公園,也就是文化宮開始了,現在的摩爾背後,早就被拆遷了。當然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廣場和皂角巷附近,那都是比較小的了。

瀘州錄像廳時代,一段黑暗而溫暖的青春影像記憶

文化宮是一個好地方,除了有歷史底蘊,還有很好的景觀,很大的黃桷樹,周圍玩鳥和買賣金魚花草的也不少,也可以在外面喝茶。我那個時候已經高中了,大人基本管不住了,這些錄像廳可以去了,才幾塊錢可以看很多電影,當然還有男孩子都懂得那種動作片。

不過對於我來說,最好的日子就是在那裡看了很多經典的老電影,港產片,歐美經典,比如《英雄本色》、《上海灘十三太保》、《五福星系列》、《教父》、《八部半》、《西部往事》《美國往事》等等,雖然在那種黑暗的環境裡,煙味瀰漫,但是久了就習慣了。經常一看就是半天,那個時候真是經常無所事情混跡著在錄像廳裡,消耗青春的尾巴。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在錄像廳裡最經典的話是什麼?“老闆,換碟子”哈哈,想起來了吧。

有時候十塊錢還可以包場一天,老闆還給你弄一桶泡麵加一根火腿腸。在那封閉的空間裡摻雜著煙味、臭腳味和很多說不出味道的錄像廳裡我們漸漸長大,慢慢懂得了男女,慢慢開始對世界好奇,開始學習小馬哥,學習陳浩南,像一個傻逼一樣到處碰壁,最後現實的社會才是教育自己最好的老師,電影終究是泡影。

不過我不會後悔,誰的青春不會有一些奇異的味道呢?現在回憶起來不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