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對每個國家來說,軍隊的改革都是必然的;但就變革的速度、規模和方向而言,各國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制度一旦確立,就有其自身的發展慣性,其變革就必然會遇到阻力。由於軍隊特別重視權威、秩序和紀律,所以若想改變其管理與體制特點,就要觸及其軍事生活方式的核心。然而,歷史也表明,阻力是可以克服的,慣性的方向是可以改變的。美國軍隊改革就是如此。

一般認為,美國的軍事改革分為7次,分別是美國革命時期、1812年戰爭改革、20世紀初的“魯特改革”、20世紀40年代的軍事改組、20世紀50年代的麥克爾羅伊改革、20世紀60年代的麥克納馬拉計劃和20世紀80年代的軍事改革工作。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美國革命期間,華盛頓在反抗英軍的戰爭實踐中,打破州界,逐步將十三個州殖民地的武裝建成一支常備軍,並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新的戰略戰術。這本身就是一種改革。但是這一改革,被美國當時根深蒂固的“契約原則”以及削弱聯邦政府的權力的思想所搞亂。聯邦政府只許保持一支小型的正規陸軍與海軍。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在1812年開始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中,美國在軍事上暴露出一些重大問題,如職權區分不清,協調不好,補給系統不完善等等。紐約的民兵拒絕執行向加拿大進軍的命令,理由是他們只有在本州境內作戰的任務。好幾個州的州長甚至抵制總統在使聯邦政府控制各州的民兵部隊方面所做的努力。1812年戰爭後,在門羅總統領導下,陸軍部長約翰·卡爾霍恩試圖採取措施糾正當時的混亂情況。

他制定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規模宏大、全面的軍事改革計劃,旨在對軍隊的作戰行動實施集中控制。卡爾霍恩所建立的薟本體制包括:一個由在華盛頓的陸軍部長領導的部級業務機構。一支分別編人各地區司令部的野戰軍。卡爾霍恩還提出在平時建設一支戰時可擴充的軍隊,保留一批規模較大的訓練有素的軍官隊伍,但軍隊的兵員保持一定的缺額。這樣就保持了一支可以作為戰時部隊基幹的軍隊。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如果說政治理論從根本上制約著美國19世紀軍事改革的前景。那麼技術發展便成為推動美國20世紀軍事改革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其原因部分是由於美國的利益在向世界各地擴展,需要擴充軍隊來保持美國的利益。與此同時,軍事裝備日趨複雜,致使軍隊的管理工作面臨更嚴重的挑戰。出現了一種把工業部門中的管理科學運用到軍事部門的趨向。在這種情況下,威廉·麥金萊總統便挑選了沒有軍事經驗的一家公司的律師埃利赫•魯特,在美西戰爭結束之後擔任陸軍部長。魯特等人當時正對美國的工商業系統進行革命性的改造,所以由他們對美國軍隊進行真正改革是非常適當的。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1903年初,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推行通常所說的“魯特改革”,作了一些新的規定,以便美國軍事體系在新的世紀後得以運行。魯特推行的並經國會批准的改革並沒解決美國軍隊明顯存在的全部缺陷。但是,他的改革為軍事機構確立了新的目標,那種以為建立在民兵基礎上的軍隊可滿足現代國家需要的觀點,已完全失去過時。美軍正規化程度得到了大大提高。按歷史學家格雷厄姆•科斯馬斯的說法,這是一支“帝國軍隊”,不僅能擔負國土防禦,而且能在遠離本上的地區進行侵略戰爭。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技術獲得的重大發展,迫使美國改組軍事結構,並對戰略方針作了重大調整。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立即重新評估其軍隊,結果導致了一項內容廣泛的對軍隊進行改組的法規——《1947年國家安全法》。新法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設置了國防部長,建立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常設機構),使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之職制度化。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資源委員會和中央情報局的建立也同樣引人注目。在美國曆史上做出了空前具體的和廣泛的努力,把國家軍事力量和安全的各個組成部分組合成一個綜合性的、自覺管理的系統。文官控制軍隊的原則首次深入賞徹到武裝部隊本身的工作中。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然而,儘管國防部長獲得了新權威,但有時似乎仍不能在自私自利的各軍種官僚體制中行使自己的控制權。美軍的經歷最終告訴我們,對政策實施形式上的控制,如果不能與對軍事預算的實際控制結合起來,則毫無意義。艾森豪威爾的第二任國防部長尼爾·麥克爾羅伊希望獲得對龐大的國防機構的更大的控制權。他改革的成果之一,是根據《1958年國防部改組法》把參謀長聯席會議納人了美軍的指揮系統。這一法律剝奪了原來屬於各軍種的一些職責,把預算分配權重新分配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國防部長。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在利用國防部的合法權威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他在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既取得了偉大成就,又有明顯的失敗。麥克納馬拉在他的計劃、規劃和預算制度方面開始的大規模全面改革。實質上,麥克納馬拉改變了各軍種與國防部長辦公廳的實際權力對比,建立了一個新的、無所不包的、僅由國防部辦公廳一級管理的系統。國防部長的這種制定工作程序的權力,已經成為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實行了計劃、規劃和預算制度之後,國防部長必然處於各軍種預算的最後裁決者的地位。

2百年曆史美軍,有幾次軍事改革?比你想象更多,美國也不容易!

美國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進一步地暴露了軍隊指揮結構的問題。雖然美國軍隊輕鬆取勝,但各軍種領導人均對軍種之間低效的協同溝通大為不滿。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構法案,是從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設立美國國防部以來,對其最徹底的一次改組。法案中,對美軍指揮鏈進行了改進,由總統通過國防部長(美國一體化作戰司令部)直接指揮各聯合作戰司令部;從而越過了各軍種主官,之後他們只起到顧問的作用。

從根本來說,美國軍事改革的主線,就是權力集中,向總統和國防部長集中,使得美軍對外干涉的能力越來越強。但美軍21世紀以來的反恐戰爭,卻讓全世界看到美國總統的權力越來越大。那麼未來美國會不會出現限制總統作為美軍總司令權力的改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