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男生,17歲,覺得出生和小時候的教育都是父母決定,很不公平,怎解?

yukhuang


17歲,花樣年華的年級,作為一個過來人(即將踏入30歲這道門的90後)誠摯的忠告,天下沒有父母會不為自己孩子考慮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你好,當然,不排除父母安排的過程可能跟你自己想要的不一樣(PS: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就已經代表你內心已經對父母的安排表達了不滿)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點從古自今都存在,17歲少年的你,正處於青春期,對父母的決策有不滿很正常,這個世界上沒有覺得公平一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公平這一說,公平永遠都是相對的,這點可以牢記,但凡說到公平,都是假的,每個人的立場跟出發點不一樣,但,少年,不要懷疑你父母對你的期盼跟愛,也許對你現在而言,父母的決策跟你想追求的並不一樣,所以你會懷疑父母,會怨恨父母,但記住一件事,別等失去才能後悔,你可以對父母的決策提出不滿,但一定要用原因來說服他們,用你的想法來告訴他們,你希望自己是這樣的。


祝好!少年!


愛鼓搗電腦的小諸葛


人生本來都充滿了無奈與不公。你在這個年紀能夠想到這個問題,要麼就是叛逆,要麼就是有覺悟。如果是有覺悟,那麼不妨想一想為什麼你的出生是在這樣的環境,如果換一個父母或者環境你還會是你嗎?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嗎?如果你對你的出生感到不滿,那麼你就更應該的好好生活及學習,出生自帶主角光環的人有,但很少,那麼他的上一輩呢?也是靠自己的奮鬥才給了下一輩這個環境。既然你沒有享受到這個環境,你也對這個環境不忿,那麼你是否應該努力創造讓你的下一代享受。還有,難道你認為你的父母不想給你好的環境嗎?可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也很無奈與心酸,但是起碼他們把能夠拿出的最好的都給了你。世上沒有什麼公平而言,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那麼就要努力的去改變現狀而不是怨天尤人。父母永遠不欠我們,哪怕是什麼都不給你也不欠。想要的到就要付出而不是佔有。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能有時他們的教育方式是我們不所認同或者接受,但是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我們需要的是和他們多溝通,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你一切都表現的很好,那麼相信父母對你來說也是放開了心。父母永遠不會害了孩子,你認為的對,那僅僅只是你認為,可事實是真的這樣嗎?哪怕父母文化程度低,但是他們的經歷及閱歷也不是我們所謂的大學生能夠比的。在社會上打磨,有時並不是學識就能夠走遍天下的


潛藏的人性


17歲還是比較叛逆的年齡。

相信你有這種想法,證明你已經長大了,懂得了思考。所以你覺得17歲之前什麼都是父母安排的,讓你很沒有自我的意志。

其實,如果你仔細想一下,就會知道,你17歲之前還沒有成年,也不懂得很多事情,父母為你做決定是愛你,不想讓你受到傷害,或者是走彎路。

有很多小孩,想要讓父母幫他做決定,但是,父母因為工作忙,卻沒有時間幫他做決定,這些孩子一定很羨慕你。

所以,你要理解父母的愛,多與父母溝通,你已經十七歲了,相信父母以後一定會給你更多獨立自主的空間。

我是陸心說,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哦,感謝!


陸心說


一、影響人的發展不僅僅是教育,還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能動性等幾個因素。遺傳,主要給人的生理基礎和發展的潛在可能。環境,主要指社會環境,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環境。教育,有目的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個體能動性,指個人努力。決定一個人發展最主要的還是個人努力。劉邦,出身卑微,不喜歡讀書,47歲才開始起義。李嘉誠,出身貧苦,小學未畢業,卻成為商業大亨......

二,公平社會不平均。公平是指按照相同的社會標準獲取或承擔社會資源或義務。平均指的是社會物質資源平均分配。常言道:“無利不起早”,社會的發展一定不均衡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才能帶動社會的進步。雖然物質分配不均等,但是公平的對待每一位人,只要你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行。公平不一定平均,平均不一定公平。比如干一份工作,幹多幹少都發一樣多的錢,這是平均不是公平;幹得多得的多,這是公平但不平均。

雖然我們無法選的父母和出身,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教育是影響你發展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全部。現在社會是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對於每個人來說相對公平的,只要你努力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實現自己中國夢。


小鄧教師


和誰比較呢?不去比較,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說當初讀書是父母替自己選擇,那麼那個時候的自己一定是沒有辦法自己做出獨立判斷的時期,是歷史,很珍貴,那麼需要提醒的是從意識到問題存在的那一刻開始,好好做自己人生的每一次決定和選擇,有一天,你自己做了父母,若有所失,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你就會理解父母當時的苦惱了!所以,一句話,父母只有一個,最珍貴的就是她們兩個人,所有錢可以解決的事情,時間和精力可以解決的矛盾,都要去一一解決問題,諒解父母!


寶媽娜娜1985


在我們那個年代,資訊極其閉塞,填寫報考志願的時候甚至很多大學很多專業都沒聽過,最後還是在父母的建議下才上了理想的學校。

但現在這個時代,年輕人能更方便的接收到信息,他們的閱歷遠超當時的我,也越來越瞭解自己。

父母對你的期許,有些和你的願望是一致的,有些是有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下,求同存異,開誠佈公的溝通是最理想的辦法。

中國的父母更務實,因為他們知道社會上競爭的壓力,也知道養活家庭的不易。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文化也讓他們揹負著沉重的責任感。“父為子綱”的傳統思想也讓他們覺得孩子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更多的是自己的附屬品。所以他們更想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替他們做決定。

社會不斷進步,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但首先你要更成熟,更瞭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樣你才能有資本去跟父母溝通。


MAN談


小人得說,小樹得括。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小孩任性,做事不知深淺,更考慮不周全。父母能給孩子瞎馬騎嗎?他們怎麼管也是關愛。

等你長大成人了,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了,父母也就省心了。別說孩子,就是大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會有很多的無知和不知所措,都需要學著悟著摸著石頭過河,一失足成千古恨呀,生活豈是兒戲?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出爾反爾,所以力求正確無誤。

做為沒吃過虧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你們都有這種精神,早晚害了自己。兒出千里母擔擾,母出千里兒不愁。這兩代人永遠是這種心裡。


用戶和言悅色


題主已經是十七歲了,已經學會自己思考了,證明你的思想在成熟之中,雖然小編認為你的某些想法偏了,但是這是你獨立的思考。

一,題主說你的出生是由父母決定的。不公平。但是,投胎哪一家是由天註定的,題主投胎到哪一對父母那裡,你的父母真的無法決定啊!

網上都說“投胎是一門技術活”,投到貧寒之間,甚至是貧困山區,或者投胎到大富大貴的家裡,某種意義上是你造成的,否則網上還會流傳那句話嗎?

二,你的成長經歷和受到的教育,也說是父母決定的,不公平。那麼,你認為要由誰決定呢?是你自己呢,還是由別人家父母投票決定?

兒不嫌母醜,更不能否定父母為你選擇自己的成長曆程。因為這是由你父母自身的素質和家裡的條件決定的,他們也沒有其他辦法想,他們也是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才幫孩子想這樣的成長之路的,做孩子的要理解。

等你到了十八週歲,思想更加成熟以後,你也許會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等你也為人父,為人母之後,也許會理解一句話。

那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



南雷霆峰


那你可以在一歲的時候決定是否在馬桶上廁所嗎?


問心小築


你可以選不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