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十二生肖為什麼老鼠排第一?

娛樂你我行


看了下面很多人的回答,應該說,基本上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還有人把小時候聽得童話故事寫了進來,完全不著邊際。

中國的十二生肖的演變和形成是非常複雜的,它牽涉到中古時期(也就是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之前)佛教思想的影響,同時又與中國本土的文化和宗教——道教相結合,才最終出現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起源:最早來自於翻譯的印度佛經

為了說明為什麼老鼠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們必須先搞清楚,十二生肖的起源和變化。

在早期的佛教中,沒有十二生肖的說法,而是“十二時獸”。

魏晉時期僧人曇無讖翻譯的《大集經》,應該是中土最早出現“十二時獸”說法的經典,見於卷二三《虛空目分中淨目品》。

其中提到了印度佛教對世界的想想,也就是世界分為南西北東四個方位,分別有琉璃山、頗梨山、銀山和金山,分別對應的動物有:蛇、馬、羊;猴、雞犬;豬、鼠、牛;師子(獅子)、兔、龍。

這“十二時獸”是什麼呢?它們被稱作是菩薩的化身。菩薩可以變化成這十二種動物來到世間,來度化普羅眾生。《大集經》還提到,這十二隻野獸還分別以十二日、十二月和十二年為週期,輪轉出現。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十二種動物,除了獅子被換成虎之外,其餘的都是我們現在十二生肖中的動物。

從“南西北東”到“東南西北”:佛教本土化的自我中心主義

此外,還有一個不同就是,這裡面四個方位的順序是先從南開始,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東南西北”。

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與佛教傳入之後,中國人的“中心觀”導致的。我們知道,在佛教中,修行功夫高的人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印度人心目中,西方才是佛陀所在之地。

但是,由於中國地處東方,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東方勝神洲。因此,在宋元明三代寫本的《大集經》中,方位就變成了“東西南北”。

此外,在梁代寶唱等編輯的《經律異相》和唐代道世編輯的《法苑珠林》中,都變成了東西南北(當然,在早期《尚書》、《左傳》中也有東南西北的說法,這個演變更加複雜,此處從略)。

雖然方位變了,但是每個方位之下的山和動物卻完全沒有變(不得不說,中國的僧人也是夠省事的)。

從獅子變老虎:虎精在道教中出現的很多

那麼,到了這裡,我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印度的獅子是什麼時候變成老虎的?

首先是因為中國本土獅子較少,還是以老虎居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則是佛教的“十二時獸”的說法開始與本土的道教相結合。

在道教中,缺少佛教時獸的說法,也沒有菩薩調伏眾生、六道輪迴等說法,但是,道教有鬼魅存在。

道教認為,人、動物、植物死後都能變成鬼,鬼也就是精靈,守護著世間活的東西。在漢魏六朝時期,這種思想非常普遍。那個時候,精常常指物精,包括動植物,魅責指山鬼或木魅,後來也可以指動植物。

在這其中,由於動物具有鋒利的牙齒、尖銳的爪子對人造成了威脅,因此,道教中就把動物變成了邪惡的怪獸。比如,我們現在常說的“狐狸精”,就是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除了狐狸精之外,也有關於其它很多動物。比如老虎、兔子、蟒蛇等。

比如在道教的《道要靈祗神鬼品經》中就記載了虎精,話說有一位女子在山洞中被虎精誘惑,還與老虎生了四個孩子。最終,一位道士通過唸咒、誦經等方式,幫她解脫。

此外,道教的方位是用四大神獸,也就是“前青龍,後白虎,左朱雀,右玄武”,因此,老虎在道教中是非常重要的。

於是,很多僧人在翻譯佛教經典的時候,為了便於本土化傳播,就把獅子變成了大家熟悉的老虎。

從道教到佛教:鼠精從“蠱毒”變成了阿羅漢

最後,我們再來解答一下為什麼老鼠排在第一個?

其實,在魏晉六朝的志怪作品中,關於鼠精的記載也很多。比如在《北史·蕭吉傳》中就記載,房陵王為太子的時候,東宮裡面有很多鬼魅,鼠妖最常見。皇帝決定去除東宮邪氣。

在當時人看來,貓和鼠都屬於“蠱毒”之類。王元亮編《唐律釋文》中記載,老鼠可以害人,是一種“陰行不軌之道”。後來,關於老鼠的看法被佛教借用。

在《法華傳記》的《長安縣蔚範良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長安縣蔚範良家中十分富有,但是沒有兒子可以繼承財產,於是乞求神靈希望能夠生一個孩子。結果,果然應驗。

這個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能夠說話,通曉經書,被稱為神童。尤其是無師自通《法華經》第三、四卷,其餘則不甚瞭解。後來,父母死後,這個孩子出家了。

出家之後,他了解到自己前世業報,原來他前世罪業深重,是一隻老鼠,恰巧在寺廟中聽了《法華經》三、四兩卷,而後被僧人趕出,因此,今生才投胎為男子。

在中土佛教看來,老鼠是僅得到阿羅漢果,未得菩薩的境界,由此是地位較低,且幹事偷偷摸摸的。

“子鼠”的形成:老鼠特性與時間相配合

後來,到了唐代,“十二時獸”又與我們傳統的“十二地支”相結合,於是就逐漸有了“子鼠、丑牛”等的說法。

那麼,順序是如何確定的呢?在清代劉獻的《廣陽雜記》中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中說:“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

意思就是,子時(23點—1點)屬於陰陽分割的時期,這個時候,一天剛剛開始形成,屬於耗氣的時段。老鼠,就是這個時候活動的,因此,子時應該配老鼠。

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1、“十二生肖”並非出現自中國本土,而是受到佛教的影響;2、“十二生肖”的說法又與道教結合,逐漸配合上了中國的十二地支;3、老鼠之所以是在子時,是因為它與這個時間段相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