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蒜泥白肉放些什麼作料?

Iloveyouing185360744


你好,我來回答。

蒜泥白肉很多人已經都做岔了,完全背離了這道名菜的初衷。雖然美食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改良,但一道菜的關鍵的核心,也就是靈魂絕對不能丟。


很多人想當然,認為蒜泥白肉?不就是油(紅油)鹽醬醋拌一下不就完了嗎?真的是這樣嗎?我說不是,你做的不是蒜泥白肉,你做的是拌豬肉片。

還有人更想當然,認為既然叫蒜泥白肉了,那些飯菜肯定是以蒜泥為主,是一道蒜泥味型的菜咯?真的是這樣嗎?我說不是,蒜泥白肉在川菜裡是標準的紅油味型,所以紅油和蒜泥一樣重要。

那麼說了這麼多,蒜泥白肉的靈魂是紅油還是蒜泥呢?都不是,它真正的核心是甜醬油。這就是所謂的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管你用什麼配料什麼調料,甜(紅)醬油不能缺。蒜泥白肉有了它,也才算是名副其實,而不是李鬼當道。

瞭解了這些,再說下蒜泥白肉的具體做法。真的不難,一些細節做好,自然就是一盤合格的蒜泥白肉。

第一步:製作辣椒油。

蒜泥白肉的辣椒油以香為主,辣為輔。一般是選擇二荊條辣椒為主,朝天椒為輔。


先把兩種辣椒清洗一下,放到乾鍋裡小火邊炒邊炕,炒到表皮微微發黑,發乾發脆就可以倒出。

把攤涼的幹辣椒放入攪拌機打碎,一般家用的攪拌機即可,別用高速的。另外用鐵臼搗碎也是可以的。不要太碎了,有個黃豆一半那麼大的片片就行。

把辣椒麵加點鹽和熟芝麻拌好,然後分成三等份。

鍋內菜籽油燒熱,油和辣椒粉的比例最好是7:1。先放入蔥薑蒜芹菜香菜炸香炸黃後撈出,繼續升溫到7成,關火稍等10秒,把一份辣椒倒入攪拌,過20秒,再把一份辣椒倒入攪拌。45秒後,將最後一份辣椒倒入,攪拌均勻後倒出密封半天時間就可以用了。

第二步:紅醬油的做法。

關鍵的調料其實出奇的簡單,紅醬油說的白了其實就是一種複製醬油。在川菜,滇菜中都很常用。而且早就有成品的甜醬油出售了。


把500克醬油,一般大牌子的黃豆醬油均可。然後和100克紅糖,50克白糖,八角,桂皮,香葉,丁香,白蔻,山柰,砂仁一起下鍋燒開後熬40分鐘。

當鍋內只剩最初的一半,醬油粘稠掛壁,就可以倒出放涼了。

第三步:蒜泥的做法。

蒜泥白肉的蒜泥用的是純蒜泥,裡面一點姜都不能有。

做法是最好當地的獨頭蒜,如果沒有的話新鮮的大蒜也行。把大蒜加點鹽搗成細細的蒜泥就行,一定要搗的足夠細膩才可以用。

第四步:煮肉。

肉首選二刀肉,就是坐墩肉。行話叫肥四瘦六寬三指。如果沒有,五花。行話叫肥四瘦六寬三指。如果沒有,五花肉也行。

鍋內下清水,當洗乾淨的肉,蔥姜花椒料酒,大火燒開,撇去沫子轉小火燉15分鐘。


關火燜到那裡,自然涼透後撈出放通風處晾乾。

第五步:蒜泥白肉的製作。

把晾乾的白肉片成0.3釐米左右的薄片,放入燒開的煮肉原湯裡冒熱到肉片打皺起卷後控水倒入盤中。


放入蒜泥,澆上甜醬油,倒入紅油,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


以上是蒜泥白肉的熱拌,當然也可以涼拌,就是不用冒肉就行了。

另外你想放別的調料比如花椒,醋什麼的都可以放。


kiki的廚房


蒜泥白肉並不是像名字那樣做法簡單,它需要很高的煮白肉的技巧,相反我覺得白肉的調味相對簡單一些。


白煮肉的做法相傳從清代就有了,剛開始祭祀的時候剩下的肉,叫做神餘,由皇帝賞賜給臣子,慢慢的民間也有了白肉的做法。發展到現在白肉的做法就有很多了,其中算你白肉就是其中之一。

蒜泥白肉的做法最主要的就是白肉的製作,並不是簡單放在水裡煮熟就可以,如果煮不好,味道腥不說,還可能煮出來顏色發黑,肉質老硬,不好吃,要想煮出入口化渣,肥瘦相宜,蒜味濃郁,麻辣回甜的美味。可以借鑑一下下面的做法。

【蒜泥白肉】


食材:帶皮的五花肉,黃瓜。

輔料:大蒜,蔥,姜,醋,自制辣椒油,花椒麵,白糖,料酒,生抽,香油。


做法:

1,帶皮五花肉用刀把表面的毛髮刮乾淨,洗乾淨帶皮五花肉,放在清水中浸泡1個小時。

2,鍋裡燒水,放入五花肉燒開後,撇去浮沫,然後撈出肉塊清洗乾淨。

3,鍋里加水放入豬肉,加蔥,姜,料酒,花椒,燒開。

4,掀開鍋蓋,開小火保持鍋裡的水微開,慢慢煮出香味,關火燜20分鐘。

5,大蒜切碎,加入煮肉的高湯,醋,自制辣椒油,花椒麵,白糖,生抽,香油,攪拌均勻。

6,趁熱撈出豬肉,切片,把黃瓜同樣切薄片白肉放在中間,黃瓜捲起來放在周圍,撒上調好的醬汁,蔥花。

蒜泥白肉的細節解析:

1,為什麼要用帶皮的五花肉?

帶皮的五花肉煮出來味道比較香,切的時候不容易碎,容易成型。

2,為什麼要把五花肉泡水?

五花肉泡水是為了去除裡面的血水,泡肉之後的水顏色會有點紅,血水去除乾淨不會影響肉的口感和顏色,如果血水沒有去除乾淨,有可能會造成白肉顏色有些發黑,不好看也不好吃。

3,為什麼要先把豬肉焯水,然後再煮?

問題二的時候已經說過血水不能完全清除的後果,把豬肉焯水也是為了完全去除血水。

4,為什麼要把浮沫撇去?

浮沫在煮的時候可以直接舀出,如果不把浮沫撇除,撈肉的時候會把浮沫沾上,沾上之後很不好清洗,有時候請洗不掉更是影響口感,所以要先把浮沫撇除,載清洗一遍。

5,為什麼開蓋煮肉?

肉煮的久了會比較老,吃起來比較柴,開蓋煮煮的差不多之後,再關火燜20分鐘,既能保證肉煮熟了又能保證口感不柴。

蒜泥白肉看似簡單,實際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白肉煮的嫩而不柴,很Q彈,肉片切的薄一些,搭配調料味道更美。瘦的不柴,肥的不膩,搭配爽口的黃瓜,別提多好吃了。


美食吧不是專業大廚,卻每天專注美食領域,喜歡的小夥伴記得點贊關注美食吧。



舌尖尋味美食吧


謝謝提問,蒜泥白肉是一道川菜,有健脾開胃調理補氣的功效,此菜為成都名菜之一,曾風靡一時,為人們稱道,此菜要求選料精,火候適宜,刀工好,佐料香,熱片冷吃。食時用筷拌合,隨著熱氣,一股紅醬油、辣椒油和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大振。


而我在家一般都是做成這個樣子。也是蠻有食慾的。

如果來了親戚朋友那就要注意一下品相了,就會是這個樣子。

或者是這樣的。


說道蒜泥白肉的佐料我告訴小夥伴們其實就幾點,掌握了就可以上手了。

1:先將大蒜捶成茸,加鹽、一小勺肉湯調成稀糊狀備用。

2:加辣椒油,白糖,香油,少於花椒麵和白芝麻,小香蔥。

最後加紅醬油,超市有售。

再切一根黃瓜打底,親,您動手碼好盤就可以上桌了!

小提示:

1:最好選用後臀尖肉,這部分瘦肉多,脂肪薄,肉煮熟後比較嫩。

2:大蒜還是要多一些的。

3:千萬不要都圖省事用生抽,那樣味道就變了。

感謝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並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

讓我們一起交流做菜的經驗,分享下廚的樂趣吧!

【小秀私廚】,一個分享簡單、快樂美食的私廚。


小秀私廚


蒜泥白肉是傳統川菜涼菜的經典菜餚之一。蒜泥白肉有兩個經典之作,如果缺一個都不能稱之為正宗的傳統川菜蒜泥白肉。蒜泥白肉的味型是川菜特色的蒜味味,這個蒜泥味同其他地區的蒜泥味完全不同的,因此要做好正宗的蒜泥白肉就必須要按照傳統的方式來調味。蒜泥白肉作料看似簡單但卻很講究的,一是紅油辣椒和蒜泥,二是複製紅醬油。這三種調料就是蒜泥白肉製作的主要調料。這三種調料要求都很嚴,否則就做不到味道的好吃和正宗。首先要將紅油辣椒煉製好,這是第一個環節,再一個就是蒜泥一定要捶成泥茸狀,不能用刀切碎就用,這樣蒜泥味道才香口感細膩,最後一環就是熬製好複製紅醬油。這個複製紅醬油可以說是正宗的蒜泥白肉魂,可以這麼比喻好的紅油辣椒和蒜泥是蒜泥白肉的靈,複製紅醬油就是蒜泥白肉的魂,三者結合起來正宗的蒜泥白肉就會展出味道的獨特魅力。另外一個經典作法就是蒜泥白肉應該是用刀片成薄片的,不是現在都用刀切的。片和切是兩個不同的刀工,蒜泥白肉經典之處也是體現在它的刀工上,。這個刀工技術非一般的廚師能夠掌握的,現在大都是切出來的肉片了。同昔日片白肉是不能相比的。



中國川菜老頑家舒國重


謝瑤,蒜泥白肉,顧名思義,大蒜少不了的呢!另外菊子姐姐還會加小蔥,香葉,八角,生薑,食材方面一般選擇肥瘦相連的坐臀肉,會使用黃瓜切薄片做裝飾和調味作用,不過家常做法中,也有用五花肉的,這個就看題主去菜市場的時候,看看還剩啥肉啦!哈哈,一般要肥瘦相間的比較好!

^_^大家好,我是菊子姐姐,我在一群吃貨中的身份是美食商業攝影師,我在一群攝影師中的身份是資深吃貨,歡迎您和菊子姐姐一起發現美食,品嚐美味,共同成長,健康生活!

蒜泥白肉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食時用筷拌合,隨著熱氣,一股辣椒油和大蒜組合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大振,蒜味濃厚,肥而不膩。

【蒜泥白肉】

第一步:準備五花肉400克,黃瓜一根,小蔥,香葉,八角,生薑,蒜頭

第二步:鍋裡燒水,沒過肉,放入八角,香葉,生薑片,蔥節,花椒粒,蓋上鍋蓋

第三步:五花肉撈起放涼片肉:先鋪一張乾淨毛巾,把肉放在毛巾上,這樣肉才不會打滑,肉一定要片薄片(五花肉煮到用筷子可以插透即可,約15分鐘)

第四步:準備一碗開水,切好的肉片,再次放入開水中燙一趟,黃瓜片薄片,小蔥切蔥花,生薑和蒜頭拍碎一起搗成泥,兩勺辣椒粉,白糖,胡椒粉,陳醋,鹽,雞精,搗好的蒜泥和姜沫,花椒粉,一起混合拌勻調成醬汁

第五步:鍋裡放油,燒熱到有點冒煙的狀態,直接倒入調好的辣椒醬中製作成辣椒油調味汁拌勻,一片肉一片黃瓜圍著擺好,最後淋上調好的調味汁就可以食用啦啦,雖然看起來都是白白的肥肉,但是吃起來肥而不膩喲!

美食雖好,不能貪食,身體更重要,任何事都要追求個平衡哦,蒜泥白肉做的好吃,真心值得誇讚,不是很簡單喲!!!!!希望大家喜歡菊子美食記,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一起分享美美噠美食。。


菊子美食記


我爸爸是苦日子過來的,特別喜歡吃肥肉,他覺得滿嘴流油才有幸福感,我家做蒜泥白肉的次數比較多。1、將五花肉清洗乾淨,冷水下鍋,下薑片和料酒去腥,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末,煮3分鐘,撈出後用溫水清洗乾淨。2、鍋中換水,下肉方,下薑片,蔥段,花椒八角桂皮香葉,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泡至溫熱後取出晾乾水分。3、將豬肉切成儘量薄的片,規整的擺在盤中。將大蒜放入蒜臼,加適量鹽,搗成蒜泥(注意一定是搗成蒜泥,不能切成蒜末)。4、取一隻碗加生抽,醬油,蒜泥,辣椒油,胡椒粉,鹽糖,攪拌均勻,倒在肉片上即可食用。


酷酷的小狐狸


要知道蒜泥白肉的調味,你先得知道它到底是北方菜還是川菜?

就白肉而言,地區是發源於北方。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過,白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其中滿洲跳神肉為最佳。跳神儀是滿洲一個傳統的禮儀,一般春秋擇日祭拜神牌或是祭祖(不是你想象中的跳大神),而祭祀之後吃肉便是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準加鹽醬。甚嫩美”,吃法是“自片自食,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由此可見,那個時候的白肉沒有蒜泥,按照東北人民淳樸的吃法,直接加點兒鹽和醬就吃了,辣子什麼的,恐怕是極少的。

後來,這白肉一路從東北到中原,下了江南之後傳到了天府蜀地四川。四川人憑藉對於調味的精通和熱愛,給這道菜最終定下了味型。俗話說“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以碾碎的蒜泥入味,蒜香濃郁,鹹辣鮮香,細品之下略有回甘,使得這蒜泥白肉成為了川菜的經典之一。而這種熱片冷吃的方法,也讓食客們對於四川的“辣”有更深的瞭解,想要熱得吃辣,可想吃辣並不一定非得吃熱。

這樣,經過南北的融合,這道菜才算是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模樣。所以,到底搭配什麼調味呢,首先你必須得說,蒜泥啊……不然就是XX白肉了。在一個紅油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條件可以自己用辣椒炸油,如果圖方便可以直接買現場的紅油調味,一般都不會太鹹,不會妨礙其他調味。我個人的方法不算很正宗,但是味道確實不錯,而且賣相也十分漂亮,所以就向樓主推薦一下吧。

用料

食材:二刀肉 500克、黃瓜 2根

配料:姜 1塊、香蔥 1小把、花椒 1小把、大蒜 1頭

調味:辣豉紅油 1勺(15克)、麻辣汁 1勺(15克)、藤椒汁 1勺(15克)、香油 1勺(10克)、料酒 1勺(15克)、糖 5克

做法

1、備菜:豬肉帶皮洗淨,蔥切段或者打結,姜切厚片,蒜拍碎剁成泥,黃瓜切絲,備用。

2、煮肉:鍋內接半鍋水,放入整塊二刀肉,加入蔥姜和花椒,少許料酒,大火煮沸;煮到8成熟(約15分鐘),用叉子扎豬肉不會冒血水,便關火靜置5分鐘。

3、調汁:在弄好的蒜泥里加入辣豉醬、麻辣汁、藤椒汁、香油和糖,攪拌均勻備用。

4、擺盤:將豬肉瀝乾水分,儘量切薄片,用黃瓜絲打底,擺在盤裡,淋上汁兒,完成。


以上,就是給樓主的一些分享了,如果試驗過了請給我一個反饋哈。
要是覺得不錯,請關注一下我唄,@秋食工作室,至少點個贊再走呀。


秋食工作室


用料1

帶皮五花肉一塊(我喜歡用偏瘦的五花肉)、黃瓜一小根、薑片數片、料酒適量,或者花雕酒

用料2 (佐料)

姜、蒜、蔥、白芝麻炒香、生抽、香醋(不是白醋哈)、糖、花椒粉、油辣子、辣椒、以及辣椒油、香油、雞精

詳細做法

1、先將五花肉加薑片和酒,用水煮熟透(筷子可以輕鬆插穿),然後撈起過冷水洗淨瀝乾水分並放涼

2、把煮好的五花肉切薄片(原則上是儘量切薄哈,小貓的刀不大好使,湊合啦)

3、將姜蒜壓成泥,蔥切蔥花

4、把所有“佐料”混合均勻

5、黃瓜去瓤擦成絲,並使勁擠幹水分,然後擺在盤子中間

6、講切片的五花肉整齊地圍著擺放一圈,再淋上佐料即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0c31ec614531dc46a34ed18763cf433\

奧田集成灶


步驟1

鍋中加入清水,放入蔥姜,蒜瓣和洗淨的五花肉。

步驟2

加入料酒大火煮開。

步驟3

然後關小火燜煮至五花肉熟透。

步驟4

輔料調成醬汁

步驟5

把切好的白肉擺盤,然後澆入料汁,可浸泡其中讓其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