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企業級存儲“拐點”來臨,浪潮打響“新存儲”第一槍

企業級存儲“拐點”來臨,浪潮打響“新存儲”第一槍

從左至右:浪潮存儲產品部副總經理孫斌、英特爾NSG集團中國區業務拓展總監劉鋼、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清華大學範靜濤博士、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浪潮存儲產品部總經理孫鋼


導語

G5不僅是浪潮存儲三年來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引領未來企業級存儲潮流的新平臺。

在企業級存儲市場處於“拐點”的關鍵時刻,浪潮搶先打響2019年“新存儲”第一槍。3月26日,浪潮正式發佈具有突破性技術優勢的“新一代G5存儲平臺”,推出兩款數據中心級存儲新平臺:面向混合雲業務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級分佈式存儲平臺AS13000G5和麵向關鍵業務的數據中心級高端存儲平臺AS18000G5,並提出“雲存智用 運籌新數據”的存儲理念,全面發力“存儲平臺”戰略,率先佈局存儲新市場。

新一代G5存儲平臺將如何引領企業級存儲大變革?


三年磨一劍:G5大不同

最近幾年,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驅動下,物理世界數字化、數字世界智能化的兩化演變帶來的數據大爆炸,使傳統數據中心的存儲系統面臨巨大挑戰。

《IDC全球存儲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數據大爆炸引發的企業級存儲變革具有三個關鍵趨勢:分佈式存儲、滿足多雲環境下的雲間數據流動以及存儲系統智能化(AI)。IDC預計,2017~2022年,全球分佈式存儲市場的年平均增速為 14.7%,而中國分佈式存儲市場的年平均增速高達32.5%。

面對新興存儲市場的快速興起,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表示,過去3年浪潮投入10億元佈局新興存儲業務,無論在研發能力、人才培養、生態共建等方面已經具有巨大提升。

企業級存儲“拐點”來臨,浪潮打響“新存儲”第一槍

浪潮集團副總裁胡雷鈞

據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介紹,過去三年,浪潮一直在潛心研發能夠滿足未來數據中心需求的存儲產品,相繼成功研製出高端存儲AS18000、分佈式存儲AS13000、智能存儲G2平臺、智能全閃G2-F等,並大規模推進新產品在行業內的定製化應用。

G5發佈不僅是浪潮存儲三年來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引領未來企業級存儲潮流的新平臺。其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級分佈式存儲平臺AS13000G5與具有縱向擴展架構的傳統企業級存儲產品大不同,AS13000G5具有可橫向擴展的、分佈式架構,可實現一套架構、5+X組合,即5種硬件形態(機架式、機櫃式、高密式、多節點式、邊緣式)、X種硬件配置,5種數據服務(文件、塊、對象、大數據、數據庫)、X種融合服務;G5也採用目前業界潮流的混閃、全閃存儲介質,穩定延時只有0.2毫秒級(比行業平均延時1毫秒降低5倍),可滿足雲數據中心“億級IOPS、EB級容量”的數據存儲新需求。

經測試,與非融合存儲系統相比,G5的總體擁有成本可降低30%;G5的文件檢索效率可提升100倍;一個界面可實現統一運維管理;3年來基於50多萬盤樣本測試,G5新增的AI預測功能,可覆蓋所有故障類型,2周內預測準確率高達85%。

對此,英特爾NSG集團中國區業務拓展總監劉鋼評論認為:“2019年~2020年將是企業級存儲產品快速變化的時期。一方面是因為存儲介質的進步,如混閃、全閃等存儲介質正成為主流,另一方面是來自企業用戶對多雲環境下的數據存儲新需求,使分佈式存儲快速發展。像浪潮G5這樣的革命性存儲產品的問世,必將對現有存儲系統帶來巨大沖擊。”

作為分佈式存儲的代表性產品,浪潮G5的發佈不僅加速國內分佈式存儲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推動著數據中心存儲系統的升級換代。

引入JDM模式,發力“平臺”戰略

儘管分佈式存儲在業內頗受推崇,但李輝表示,從研發角度看,分佈式存儲從概念到產品落地的難度很大,因為分佈式存儲強調面向客戶的實際應用,需要對軟件和硬件進行集成測試,最大程度滿足新數據時代企業存儲在容量、性能、架構及管理上的需求。這需要對用戶的應用場景進行大量定製化創新,而場景定製化服務落地的關鍵是圍繞用戶的價值,進行端到端對接,這對存儲廠商研發能力、服務能力、管控能力的要求很高。

企業級存儲“拐點”來臨,浪潮打響“新存儲”第一槍

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

為了推進G5落地,過去兩年,浪潮把服務器業務成熟的JDM模式(聯合設計製造)引入存儲業務,即與客戶協同開發、聯合生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堅持“場景驅動”的研發模式,針對典型場景提出快速定製型開發和優化方案。

舉例來說,在清華大學高分辨率計算攝像儀器的研製項目中,在應標的幾家存儲廠商中,只有浪潮拿出價值2000萬元的存儲系統環境為用戶進行前期概念驗證。憑藉存儲產品技術優勢和端到端的技術服務能力,浪潮存儲最終贏得項目。

在石油勘探行業,石油勘探過程中生成的數據體量非常龐大。一般二維數據可達1~2TB,三維數據可達數百TB甚至PB級,一般單文件大小也都在200GB左右;對收集上來的海量數據還需要提供TB-GB級讀寫性能,來滿足前端的密集計算和模擬。如果要縮短地震資料處理週期,讓IT基礎設施提供更強大的性能,需要共同優化數據存儲和計算平臺。計算平臺可以在CPU處理的基礎上通過增加GPU來進行加速;而數據存儲平臺,則需要進行從硬件架構到軟件功能的創新,這涉及到大量定製化研發。而浪潮設有專門的創新實驗室,能夠幫助客戶從硬件到軟件進行一體化定製研發。

在浪潮存儲產品部總經理孫鋼看來,浪潮存儲引入JDM創新思維,一方面可以從硬件上與服務器打通,在成本優化上獲得更多優勢,而且與客戶進行方案研討,可以深入理解行業用戶的場景,優化方案;另一方面可以推進“存儲平臺”戰略,聯合更多生態夥伴“吃透場景”,用定製化的方案共同服務客戶。

經過兩年來大量實地調研和測試驗證,浪潮存儲把新老應用重新定義為傳統企業級應用、視頻監控、高性能計算、廣電媒資、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七大一級場景,並將之分解為近百個二級場景。截止目前累計完成了近60個二級場景的定製和優化,尤其是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完成大量定製和優化工作。

這意味著,G5是經過行業實踐驗證的、成熟的分佈式存儲平臺。

渠道重建:從簡單的產品銷售到生態運營

在經過2016年產品推新、2017年場景定製化服務的行業試點、2018年全行業落地並打造專業化銷售隊伍之後,孫鋼表示,2019年將圍繞新一代G5存儲平臺,繼續開拓中高端市場、發現新數據機會,重點加強渠道建設。

與以往簡單的存儲產品銷售不同,浪潮存儲的渠道建設將圍繞“生態圈”的思路進行運營。浪潮存儲的“生態圈”思路延續了浪潮集團的渠道轉型。

早在2018年4月浪潮集團合作伙伴大會上,浪潮曾召集全國各地的行業ISV、SI、分銷商等2000多家合作伙伴共聚北京,宣佈與合作伙伴圍繞“智慧計算”開啟“生態”轉型。這意味著浪潮與合作伙伴之間將從原有簡單的基於銷售的供應鏈模式,轉變為基於產品研發層面的深度合作的價值鏈模式。

企業級存儲“拐點”來臨,浪潮打響“新存儲”第一槍

新型存儲生態圈建設,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研發、貼身的技術服務能力、完善的渠道建設以及與客戶進行充分交流。

李輝表示,從戰略角度看,浪潮存儲仍將堅定地繼續加大投入;其次,今年會把已經成熟的或者已經比較領先的存儲產品和服務能力快速地覆蓋到合作伙伴。

在孫鋼看來,對於面向數據中心級別的、千萬級的G5項目來說,中高端客戶對服務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要求存儲廠商能夠做到貼身服務,因此每個項目都需要依靠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研發團隊才能支撐起來,包括銷售體系、研發、技術服務、交付能力等全方位支撐。這是一些國外廠商或小規模存儲廠商所做不到的,而浪潮存儲目前已經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

浪潮存儲的“平臺+生態”戰略初見成效。其JDM模式和場景定製化服務獲得行業用戶廣泛認可,在金融、通信、政府、企業、互聯網、媒資、醫療、教育等行業獲得大規模部署。連續3年,浪潮分佈式存儲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