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21世纪初的时候,西方经济学家把印度吹到了天上,天天鼓吹什么“龙象之争”,把印度渲染成了亚洲的希望,中国最大的对手,更是民主的典范。其实在印度和中国有着十分相似的优势。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朝向创新型大国发展。而印度却仿佛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泥沼中。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当前世界舞台的主流国家都是曾经历过“世界工厂”的发展历程。大英帝国,曾经是“世界工厂”,美利坚合众国,也曾经是“世界工厂”,日本、德国曾经都做过世界工 业的中转站,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那么为什么全球的产业链不能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转移下去?

工业体系

当年的印度,工业基础其实是比中国更好的。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工厂、铁路和供电系统。就算到了1949年建国之后,印度的工业化程度,也超过中国,1949 年中国的GDP,大概只有印度的一半。 但在1949年之后,印度却未能建立起全方位的工业体系,特别是独立之后,一直在吃英国人留下的老本。而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的付出,获得了苏 联156项重工业援助,其中包括发电厂、炼钢厂、发动机厂、电机厂、 机床厂、造船厂.....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 这156工业援助,就是新中国所有的工业基础,我们的现代生活的起源。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在获得工业援助之后,也不是吃老本,而是继续努力,在中苏交恶撤走专家之后继续努力,开油田,炼钢铁,造汽车,兴修水利,造化肥,两弹一星震惊世界。然后中美建交,改革开放,中国所积累的重工业体系加上发达国家转移的轻工业产能结合起来,就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一路狂飙突进,最后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人口红利

印度的劳动力质量远低于中国。印度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就建立的“民主国家”,他们 的封建文化、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大量农村的“贱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权,不能成为自由的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大量印度农村的女性类似于男性的财产和物品,根本无法离开家庭,成为职业女性。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号称有10年义务教育,但在实际情况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和低种姓是无法入学的。印度四年级和五年 级入学率不足60%,五到八年级辍学率高达50%,而印度大量的女 童,无法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大量的底层人民不会读,不会写,不懂得基本数理化知识,是无法进入现代化流水线,成为“人口红利”的。

稳定和平等

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需要大一统的国家政权,需要人民拥有平等、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然而印度的封建残余、种姓隔离、歧视女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就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大一统,政权、制度、经济都没有强有力、高效地整合。如今,“民主”的印度拥有一千多个大小党派,各个邦都有自己的传统势力,从中央到地方,互相扯皮,除了日复一日的贪腐和贫富分化,他们无法拧成一股绳带领这个国家前进。

印度为什么不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和中国发展差的不是时间,而是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