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還有沒有比虎式更牛逼的坦克了?

月音吐槽


當然有了,只不過它還沒來的及參戰,德國就投降了。它就是蘇聯紅軍的IS3重型坦克。不敢說一定比虎式強,但是壓制虎王應該是沒問題的。因為IS3沒有跟虎式決鬥過,但是IS2卻戰鬥過,所以咱們可以通過的數據來具體瞭解一下。

虎式坦克

IS系列坦克又被稱作斯大林系列坦克,它以約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由車里雅賓斯克城的軍工廠設計研發,最早的IS1坦克,是由蘇軍的KB—85(英文是KV)重型坦克改進而來,用的是85毫米火炮,正面裝甲達到了100毫米,側面則是90毫米,使用穿甲彈的時候在1000米的地方可以擊穿100多毫米的裝甲,1944年初正式參戰。但是呢,在IS1參戰的時候,人家德軍的虎式早就裝備了,虎式坦克咱們都知道了裝備的是88毫米火炮,威力自然比IS1的85毫米火炮大。最主要的是IS1的85毫米火炮在實戰中無法在500米以上的距離擊穿德軍的虎式坦克。再跟虎式坦克對決的時候IS1吃了不少虧,為此IS2坦克應運而生 。

IS2坦克

IS2坦克裝備的是43倍徑的122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120毫米的裝甲。雖然它的噸位跟德軍的豹式差不多,IS2坦克重45噸左右,豹式44噸,但是火力強於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為了對抗蘇聯的IS2坦克,德國的工程師們又把虎式升級到了虎2,也就是虎王,二戰時期最牛逼的坦克誕生。但是IS2在速度上比虎王要快那麼一點,IS2越野時速達到21公里每小時,而虎王是十幾公里每小時。其實二者速度都挺爛~

IS3重型坦克

庫爾斯克會戰蘇聯紅軍勝利後,蘇聯的一幫子工程師、設計師到了戰場上,對德軍的虎式坦克跟豹式坦克進行分析,與己方被擊毀的坦克進行對比,而後他們又重新設計出了IS3坦克。在火力配置上沿用的還是IS2的122毫米火炮,在防護力上則提高了一個檔次,可以說是在同一時期坦克當中防護力最強的了。不僅車體裝甲傾斜,而且炮塔也採用傾斜裝甲,最關鍵的是炮塔高度要矮了一節 。這個炮塔高度矮一節,意味著你瞄準它要多花費一些時間。其前部裝甲達到了110毫米,再配上61度的傾斜角度,實際厚度達到200毫米,德國的88毫米火炮要想在正面擊穿它,必須要在300來米的位置上。

虎王坦克

唯一可惜的是IS3誕生的時候,德國已經投降了,1945年9月7日蘇聯紅軍在柏林舉行了勝利閱兵式,52輛IS3重型坦克正式在外界亮相。

我是鐵血軍史1927,專注於科普軍史知識,傳遞正能量,歡迎留言與關注


鐵血戰史1927


實話講,沒有!如果僅憑戰績,還有同時代的性能差距來看,虎式坦克確實無可匹敵。


在1943年虎式最強盛的時候,它的火力和裝甲都是超越所有對手的。僅以88毫米為例,同時代的蘇聯坦克最大口徑還是76毫米炮,美國也是76毫米,而且身管長度都比不上。



虎式還有一個地方被很多人誤解,那就是它的機動性!其實,虎式作為重型坦克的機動性一點不差。公路時速可以達到38公里/小時,越野時速也可以達到15-21公里/小時。


相比之下,蘇聯KV-1公路速度是35公里/小時,越野時速才12公里/小時,還不及虎式坦克。裝甲勉強趕上虎式的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克,公路速度才25公里/小時。



即使是早期的美國M4A1“謝爾曼”坦克,公路速度也只是38公里/小時,越野速度是20公里/小時,居然和虎式不相上下!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在特別差的地形上,虎式在機動性上也不會輸給“謝饅頭”。這才是令人可怕的地方。這表明,虎式不會像其他重型坦克那樣笨重,能夠靈活地選擇戰場。而且,虎式能打得穿所有坦克正面裝甲,而多數坦克卻無法正面擊毀它。


所以說,1943年的虎式坦克確實是無敵的,到了1944年才有超越它的機會。


陶式防務評論


有。

虎式坦克在二戰中報廢了大量的盟軍坦克和火炮,誰能幹掉虎式,誰就是英雄,被稱為“馴虎者”


虎式坦克令盟軍“聞虎色變”,但它也有缺點,比如可靠性差,故障多,維修複雜,速度慢,越野性差,油耗高。在蘇德戰場複雜的地形中,它就像頭大笨熊。

另外,由於設計過於精細,造成製造過程很複雜。造成虎式坦克的產量上不去,所以盟軍見到虎式坦克的機會並不多。

然而希特勒還是認為虎式坦克不夠大,裝甲不夠厚。於是按希特勒的意見,由保時捷操刀製造了另一款坦克,裝甲達23釐米,近190噸重,相當於4架波音737飛機。

有意思的是,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卻被稱之為“鼠式坦克”。這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並按希特勒的要求,加裝了150毫米的巨型火炮。

幸好此坦克只生產了兩輛,否則不知又有多少生靈被塗炭?

不過這種坦克由於太重,一般的橋樑承受不住,不能過橋的坦克也真是沒誰了!

但這並沒難住保時捷,他們在坦克上安裝了排氣管,以便在水下行駛。
(在炮管附近聳立的就是坦克的排氣管。)


小熙為人人


戰爭是武器的催化劑,當德國入侵蘇聯,發現三號、四號坦克已經不足以應對戰爭需求時,為軍隊配備重型坦克開始變的刻不容緩,事實上在入侵法國期間,德國三、四號坦克薄弱的裝甲和主炮火力不足的缺點就已經顯露出來,它們的坦克無法正面擊穿英國的“瑪蒂爾達”以及法國的“夏爾”B1重型坦克,雖然他們在戰術方面的勝利彌補了這一缺點,但是當在蘇聯戰場上遭遇T-34坦克和少量的KV坦克時,這一缺點就不得不彌補了,“虎式”坦克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歷史的舞臺,並開始為自己贏得了大量榮譽的。

在“虎式”剛剛稱雄的日子裡,除了它自己,沒有坦克是它的對手,蘇聯的T-34不行,西線盟軍的坦克也不行,57噸的重量賦予了它正面厚達100mm的裝甲和1門口徑為88mm的KwK36L/56火炮,它可以從正面擊穿蘇聯任何的裝甲力量,但是蘇聯的坦克即便在近距離內也無法正面將其擊穿,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蘇聯以及後來在諾曼底登陸的英美聯軍士兵均對這型坦克感到恐懼;裝甲和火力在前期確實是它稱雄的原因,但是機動以及重量又成了它的軟肋,因為機械故障而導致車輛被廢棄是虎式在戰場上損失的重要原因,後來的“虎王”跟它如出一轍,優秀的裝甲,優秀的火炮,糟糕的機動,糟糕的機械故障。

至於戰場上比虎式更強的坦克,在戰爭後期才開始出現,比如蘇聯的“斯大林坦克”,“斯大林-1”重型坦克在“虎1”重型坦克上場的時候便被研製出來,但是其85mm的火炮無法與虎式相抗衡,因此沒有被批准生產,後來在改進後研製出的“斯大林-2”型坦克才擁有了與虎式正面抗衡的能力,一門122mm坦克炮可以讓它在1000米的距離上正面擊穿“虎1”重型坦克,但需要一提的是,1000米的距離也進入了虎式的作戰範圍,所以“IS-2”並不是絕對的安全。

蘇軍大多是將重型坦克“IS-2”和t-34的後期改進型“T-34-85”中型坦克一起使用,但多數情況下他們會更樂意使用T-34-85坦克,雖然它在裝甲、火力上不如“虎1”,但是它勝在數量和機動,只要足夠接近“虎1”坦克,那麼“好虎也是架不住圍攻的”,雖然蘇軍的損失通常倍於德軍,但蘇軍樂於用數量來消耗德軍,因為蘇聯能撐得住,而德軍卻撐不住這種消耗。

後期研製成功的“虎王”重型坦克,在各型數據上均要優於“虎1”,但是此時戰爭已經到了末期,數量有限的“虎王”難以拯救納粹軍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因為燃料短缺和機械故障而導致被廢棄的“虎王”比敵軍正面擊毀的“虎王”還要多,戰爭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單單武器優於對方並不是制勝的關鍵。

至於西線盟軍,美軍最開始使用的的M3、M4是無法與“虎1”相抗衡的,與T-34一樣,M4及其各種改進型也走的是數量路線,雖然它有著“打火機”的外號,但是並不能掩蓋它在西線站場上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美軍還大力生產像M10、M18這種類型的坦克殲擊車,他們裝甲薄弱,但是它們小車扛大炮,能夠對“虎1”造成威脅;由於不甘心戰場上處於劣勢,美軍圍繞“虎1”的各項數據,研製出了專門針對虎式的“M26”潘興坦克,但是兩者還未交鋒,德國便投降,如果計算的話,那麼“潘興”不失為一種可以媲美甚至強於“虎式”的坦克。

英國由於參戰較早,戰爭經費緊張,所以主要是改造美軍的“謝爾曼”坦克,後來裝備17磅炮的“螢火蟲”就是英國的傑作,在1943年的時候,英國改進的“螢火蟲”是當時唯一有能力在遠距離上摧毀虎式、豹式的坦克,但並不代表它可以和虎式進行正面對抗。

總的來說,“虎式”在二戰期間的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坦克,即便機動能力和發動機受到詬病,但並不影響它出彩的表現;戰爭後期,“IS-2”和“潘興”均有能力和它正面對抗,至於比它還要強大許多的坦克,或許就是“虎王”了,至於藍圖中的“鼠式”,二戰末期沒有一輛坦克可以擊穿它的裝甲。


戰甲裝研菌


說到二戰的坦克,人們首先會想到虎王坦克。然而德國最主要的坦克卻是4號戰車,它的作用要比虎式坦克還要大,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坦克首先想到的是虎式坦克,其實4號坦克才是德國陸軍的王牌力量

4號坦克是二戰中製造最多的德國坦克,總計生產了8500輛,並且衍生了很多的戰鬥型號。坦克是作為一種步兵支援坦克來使用的,用於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

自從戰爭打響以來,這種坦克就無處不在。從波蘭法國到炎熱的北非,以及到蘇聯的冰天雪地的荒原,都看到這種坦克的身影,雖然他的名氣不如虎式坦克那麼的響亮,但是卻是德國裝甲力量的主要構成。

虎式坦克雖然名聲響亮,但是僅裝備獨立的重型裝甲營,作為尖刀部隊來使用。

二戰後期虎式和豹式坦克主要擔負支援及裝甲打擊任務。而真正的戰鬥主力是4號坦克。

這種坦克經過改進後的改進型號,無論從火力機動性還是裝甲防護方面,都可以和盟軍坦克對抗。到了戰爭結束的時候,這種坦克一共生產了上萬輛。

甚至在中東戰爭中還會出現這種坦克,這種坦克已經生產了30多年了。是除了t34之外服役最久的坦克。這種坦克才是最高度可靠的武器,是二戰中最傑出的坦克之一。


歷史思想家


如果非要說的話,就是南哥了,南哥本身就是由虎P改裝而來,超前的電動驅動設計讓車內空間異常的簡潔高效,只是機動能力更差,而如果要把生產出來沒有量產的也加進來的話,我覺得蘇聯T44應該算一個,T44可以看做就是54的地盤加上34的炮塔,量產的話,以蘇聯造車工藝可能就沒有T54了,不過生產44需要大幅度的改進生產線,對部隊補充會有有巨大的影響,蘇聯高層就給否決了。虎式本身就是在遇到蘇聯裝甲部隊後應急的產物,在遭遇蘇聯部隊以後德軍裝甲全面過時,後方不得不緊急設計生產虎式補充部隊,機動能力差,戰略行程基本沒有,而在以後生產的坦克基本上都有這個問題,單挑無敵,進攻的話就不是很理想的裝備


蛋糕香噴噴


蘇聯人有t44中型坦克和is3重型坦克,作戰性能都不輸虎式

大英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也推出了百夫長系列坦克,也非常優秀

美國人在戰爭後期就在測試使用的超級潘興,已經有了主戰坦克的設計思路和雛形,裝甲機動火力對虎式都有優勢。

不過這些坦克都沒有大規模投入戰爭,論單車性能,虎式和後續的虎王,確實是戰場之王


煮酒閒話


沒有了,盟軍已經談虎色變了,唯一對付虎式坦克的方法就是空軍轟炸,盟軍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還有就是人海戰術,用十輛T34坦克或者謝爾曼坦克去對付一輛虎式坦克。


沐㳸藜


蘇聯,IS型坦克和ISU-152型殲擊車,KV-2,德國虎王,斐迪南殲擊車,獵虎殲擊車,英國好像就丘吉爾重型坦克。


嘿彩虹男孩


二戰德國有很多的黑科技武器,但是他們還沒有上戰場,德國人就投降了,蘇聯重型坦克不一定比虎式坦克強,但是能夠壓制虎王坦克,當然斯大林三重型坦克並沒有和虎式坦克交手,不過斯大林二型坦克和虎式單挑過。

斯大林系列坦克以約瑟夫斯大林命名。用的是85毫米火炮,正面裝甲達到100毫米。使用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的地方擊穿100多毫米的裝甲。1944年正式加入戰爭。但是在斯大林坦克參戰的時候,虎式坦克早已經裝備了,虎式坦克採用的是88毫米火炮,威力要比斯大林坦克大,最主要的是85毫米火炮,在實戰中無法在500米以上的距離有效的擊穿虎式坦克。因此斯大林坦克對決,虎式坦克是佔不了上風的,這導致了斯大林二型坦克應運而生,這種坦克使用的是43倍口徑的122毫米炮,可以在1000米的範圍上擊穿120毫米的裝甲。火力強度遠遠大於虎式坦克。這也導致了二戰最厲害的坦克誕生了。但是兩者的越野速度都非常的爛。

在戰爭就要結束的時候,蘇聯的工程師設計師到戰場上又對虎式坦克進行分析,重新設計出了斯大林三坦克。在火力配備上還是使用的122毫米火炮,但是防禦裝甲上提高了一個檔次,採用了傾斜的裝甲,炮塔也變得更加的低矮。

虎式坦克向擊穿這個正面裝甲必須要在300米的距離上開火。但是等這種坦克投入戰場的時候,二次大戰已經落下了帷幕,1945年9月7日蘇聯紅軍。進行了閱兵式,人們才知道有這種厲害的坦克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