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高中教師要編制好還是去私立好?

酸甜苦辣鹹12345


我是一位編制內的老師,也曾經多次動過你這樣的念頭。但是最終也都沒有跳槽。下面結合身邊的例子來談談這個問題!

我的同學小J:

他在15年前就跳槽到私立學校去教書了。15間他已經換了8所學校。現在浙江某私立學校教授語文。他現在的年薪大約25-30萬。這與我差不多,但是他在個人專業發展方面,幾乎沒有什麼成果。職稱依然還是跳槽時的一級教師,沒有任何榮譽稱號。

朋友Y老師:

他是在體制內評上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後,跳槽去了東南沿海某私立學校,做了副校長。年薪在50-100萬。然而,最近他又跳槽回到了蘇州的公立學校。工資顯然沒有在私立學校的高。問他原因,答曰:在私立學校有掙錢的命,沒有花錢的命!因為那真不是人乾的活,會被累死的!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

在私立學校,錢可能多一些。但是,工作沒有保障,跳槽是常態;教師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因為你只是老闆僱傭來幹活的,那肯定是要被擠幹榨盡的;私立學校不大關心教師的個人成長,這對個人的專業發展是不利的。例如上面提到的我的那位同學,我早已是語文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了。而他雖遠比我優秀,但依然一無所獲。

那麼,就在體制內有何好處呢?

第一,工作穩定。

只要你不是犯選擇性的大錯誤,是不大會被開除的。

第二,有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體制內的教師,叢國家到地方,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提供完備的培養體系的。只要你足夠的優秀、足夠的認真,再加上一點小小的運氣,你完全可能發展的很好。

第三,雖然現階段待遇不盡如人意,但是前景可期。

在國家大力提倡提高教師待遇的大背景下,教師的待遇將會越來越高,情況也會越來越好。筆者所在地區可能是走在全國前列吧,現在教師的工資待遇,已經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了,(教職工平均工資在18萬多)基本上解決溫飽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你如果想大富大貴,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你當初也就不應該做教師!

希望我的話對你能有幫助!

姑蘇講堂,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姑蘇講堂


回想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在市裡有一個環境非常不錯的外國語學校(現已經成為公辦民助學校)。但當時幼小的心靈裡一直有一個疑問,這是什麼學校呢?對它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好奇。

後來上了初中,才知道,這是一所私立學校。媽媽說,這是當時有錢人上的學校,而且是可以學習英語。

後來高中畢業有幸到學校參觀,才完全對這所學校有了瞭解。原來這所學校是一所以培養能與世界溝通的開放型人才,能與科學對話的創新型人才,能與社會適應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的品牌名校。

那時候,作為學生的我,覺得私立學校環境真好,而且還有我喜歡的課外興趣課。

我們再回到老師對於學校體制如何選擇這個上來,私立學校好,還是公立學校好,我們來看看身邊人是怎麼說的。

H老師

經歷:在體制內磨練過,私立學校培育過學生

建議:

對於如何做選擇,關鍵要看要看自己的追求是什麼?

如果是事業的穩定,那麼去公辦,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保障,雖然編制馬上就沒有了,但安全係數相對高些,剛入職的年輕人可以在公辦學校歷練一下。

如果想要追求個人發展,體制內熬資歷,儘管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對個人晉升可能會出一點阻礙,但對於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私立學校也分好幾種,有的是雞血私立學校,只是變相加重課業負擔,這樣的學校,還不如公立體制有底蘊。

有的一些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私立學校,其資源調動、學術氛圍、管理系統不是一般的私立學校可比的。有機會進這樣的學校對個人成長才是最有幫助的。因為你是站在全球發展的視野下看教育。

W老師

體制內老師,資深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等

和老師聊天,老師和我們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選擇,當初自己對於工作的選擇,一個是距離比較遠,學校環境可能比較艱苦,待遇可能會好,以後的長遠發展可能會更好;另一個是學校比較好一些,距離比較近,待遇可能其次,至於以後的發展可能沒有想象中順利。

每個人都有選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簡單的兩位老師的經歷,不知道有沒有讓大家清楚,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實現什麼樣的人生價值。


365學堂


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吧!

在這裡僅僅提供一點在私立學校的工作經驗。

1.到手的工資並沒有宣傳時給的高

很多私立學校都會打著年薪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廣告牌,來吸引教師進來。但是一旦進入這個學校,學校就會想方設法來扣你的的錢,尤其是那些廣告打得越好的私立學校,內部制度又繁瑣又變態,學生上課睡覺,扣你的錢,學生上課喝水,扣你的錢,學生不聽講,扣你的錢。總之一切學生犯的錯,扣的都是你的錢。這樣扣下來,其實工資已經沒多少了。

2.超乎尋常的壓力

私立學校能夠存活的根本就是教學質量,重點率,怎麼能出成績呢?當然在於教師,教師只有沒日沒夜的備課,不斷的刷題,才能保證高質量的輸出,幾乎天天都是公開課的狀態。而且私立學校一般都實行末尾淘汰制,如果成績連續幾次倒數,有可能會被裁員。

3.私立學校不穩定

這個不穩定來源於自己也來源於學校,有可能因為能力不足,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遭到解僱。還有就是學校的問題,如果教學質量不行,就不會有生源,那麼學校就會倒閉,我中學時讀的高中如今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4.私立學校教師地位低

之前我在私立學校教書的時候,辦公室的老師給在學校的人的地位進行了一個排序:學生>領導>打雜人員>老師。總之,就是學生地位最高,因為他們在學校就相當於是“消費者”,所謂“消費者”就是上帝,這就是領導一直給我們灌輸的一個思想。

之前學校裡面有幾個學生和保安發生衝突,四五個學生打一個保安,事後,保安被開除了。

5.休息時間幾乎是不存在的

週末什麼的,想都不要想想,繼續上班,連續一個月高強度的工作,從不間斷,班主任早上6點多就要到教室,有些學校甚至要求5點多就要到,晚上一般都是12點左右才能回去睡覺,這還是在備好課的前提下。

這些都只是同事和我的一點經驗之談,所在地域不一樣,這些也會有所差別,寫在這裡僅供參考!


塵風溪川


大家好,我是職場【春霖君】,很高興可以幫你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師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僅2018年國家財政教育支出就達32000億元,致使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習主席更是在210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教育事業提升到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政治高度。

隨著國家層面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各民間資本也大量湧入,助力教育事業的發展。截至2018年末,全國民辦高中共計3216所,較2017年增加214所,佔全國高中學校的比例為2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民辦教育的佔比越來越大,正是因為社會有生源的需求,才使得民辦教育乘東風飛速發展。


如題所述,題主作為一名編制內的教師,在面對所謂的“低薪鐵飯碗”和“高薪體制外”的問題,產生了兩難的選擇。由於事關題主的職業未來,我作為一名答主出於負責,不給引導您選擇,僅提供分析,畢竟未來的路還是要您自己走。

第一、教學工作安排方面

公立學校:作為主要學科的教師,一週大約會有15節的課時,這其中包含晚自習;非主要學科的教師,一週大約會有4至8節左右的課時;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在7:00至20:00,工作強度比較高。

私立學校:由於私立的性質,所以部分學校實行寄宿制。主要學科的教師,一般每週授課大於15節課時。非主要學科的教師大約保持6至8節左右的課時;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在6:00至21:00(有些寄宿制學校需要跑早操,晨讀等),工作強度高。


第二、教育師資力量方面。

公立學校:由於體制機制原因,每個學校都會“明星教師”(所謂明星是說明在某個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很強的教師),帶來的結果就是教育存在“長短腿”,綜合能力可能受限。

私立學校:由於資金充裕,所以有能力向各個學校挖角“明星教師”,從而實現“名師雲集”的場景。

第三、教師薪酬方面。

公立學校:編制內的教師都是靠財政發工資的,薪酬水平的高低與職稱,所在城市,區域的財政收支水平相關,總體薪酬水平中等。

私立學校:一般引入企業化管理模式,內設多種考核指標,學生成績的好壞,則直接體現的教師的收入上。部分私立學校實行末尾淘汰制,對長期考核不達標的教師予以清退。

第四、教師職業發展規劃。

公立學校:從當前看是“鐵飯碗”,未來走向如何,要看國家政策(公務員都不是鐵飯碗啦,所以教育事業的改革可以參照公務員)。按部就班的教學、考職稱、走職務序列,由於體制機制因素,晉升空間較窄,存在按資排輩的現象。

私立學校:更像是企業,“能者上,弱者下”,但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行業,因為教師是越老,學術能力越強,越值錢,所以自己能否“值錢”,看自己的學習能力。未來存在被淘汰的可能性,但可以繼續投入到其他教育培訓領域。

綜上,是我對該問題的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你好運!

關注【春霖君】,每天為你分享職場小知識~


春霖君


高中教師要編制好還是去私立好?

順著題主的意思,要編制的話,可能相當於捧上了低薪的“鐵飯碗”;而選擇去私立的話,雖然“鐵飯碗”沒了,但如果教學業績非常不錯的話,那麼待遇方面的“天花板”要比公立中學要高很多。如果是讓我選擇的話,我很可能會選擇前者,因為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就是為了能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想玩太多的“心跳”——在私立學校,“跳槽”和被“炒魷魚”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雖然待遇上可能比公立的教師高一些,但不會高太多。在私立學校,總會有太多的危機感,缺乏太多的安全感,這是我所不喜歡的。如果真的想要“玩心跳”、賺大錢的話,我覺得也不一定非要去公立中學端“鐵飯碗”或者削尖腦袋去私立中學與其他老師競爭,而是可以考慮另謀他路,力求悶聲發大財。


為什麼選擇公立的“鐵飯碗”?梳理一下,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公立的“鐵飯碗”相對而言是比較“瓷實”的,只要在教育教學中不是犯下太過嚴重的錯誤,想要混一口飯吃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去私立中學,在待遇上可能更誘人一些,但誘人的待遇需要付出同等份量的汗水,甚至高耗低效也說不準,畢竟“末尾淘汰”在一些私立中學是公開的秘密。而教師差不多是一種“吃青春飯”的事業——年輕的時候我有可能在業績上一直居於私立中學的中上等,而一旦步入中老年,我哪來的精力拼得過其他的年輕人?


其次,擁有編制的教師,在其專業成長方面更有優勢。教師在編制內,你在提升自己專業素養方面比私立學校的老師更能佔據上風。你捧著“鐵飯碗”,那麼你的教學業績可能不像私立中學的那麼“火”到燙手,但如果想成為名師的話,你擁有的鍛鍊和培訓的機會要比私立中學的老師要多得多。

當然,這並不是說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要去私立學校了,如果你在公立學校的月薪實在太過“精緻”的話,比如我一位外省的同行朋友,他從教13年了,但他每個月的打卡工資只有兩千出頭,而他們學校周邊的私立學校的教師工資如果特別高的話,那麼去私立學校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畢竟教師除了教書育人之外,還是要為生計而考慮,你說對吧?


如果你是中學教師,你會選擇私立中學,還是選擇公立中學?


微雨潤苗


你這個問題是多少老師的痛點?編制的情況下會有五險一金,工作基本上不會被辭退,這個是比較穩定的。當然工資他也是比較恆定的,只能剛剛夠溫飽,如果上有老下有小,這個肯定是不夠的。

要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第一個是可以貸款。當然貸款是要還的,而且還有利息,這個你要考慮將來是否有足夠的償還能力。

第二個是隻能找更高收入的工作。你所說的私立學校的工資高,這個也是普遍現象。不過私立學校工資高,那就必須付出的勞動也相應大一些。而且私立學校不像公立學校那麼穩定,有可能幹個幾年,你又要被迫換工作。當然也有可能你做的比較好,一年收入就幾百萬,那個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要不要跳入私立學校,還是由你的能力決定的。如果你覺得有這樣的能力,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能夠用自己的特長賺取更多的錢,那裡就應該搏一搏。如果你覺得離開公立學校這個平臺,你就基本上沒有多少能力去賺更多的錢吶,你還是安心留在公立學校的編制裡面,然後再想其他的辦法吧。

我的情況其實跟你差不多,但是我決定去搏一搏。也希望你能取得成功,因為那樣可以讓我知道老天還活著。


雪靈兒教育


很奇怪去年發佈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仍提“編制”的概念,側面印證了我國任何改革都傾向於漸進式改良的判斷。

編制是什麼?在國人心目中,它是鐵飯碗的代名詞。有了編制,代表從此進入體制的懷抱,後半輩子溫飽無憂。

人生多艱,步步驚心。體制內沒有奇絕險峻的風景,卻勝在一馬平川。乃天性怯懦者首選。

但“編制”這個概念確實不該有了。

如果社保體系足夠健全,餐館洗盤子的大姐,社保也能有效續接,編制的存在,不但意義不大,而且還成了勞動力優化配置的障礙。

體制內很多人,總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但又沒有勇氣離開。這些人其實不適合做體制內的工作,當初進來,也是陰差陽錯。如果不存在編制一說,社保體系健全的話,他可以反覆試錯,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若人皆如此,則全社會人力資源便得到了最優的配置,會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高中教師選編制內還是選私立?這樣問,無疑是在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間搖擺不定。我給你一個建議:

哪裡能讓你成長得更快,就去哪裡!

真正的鐵飯碗,是你的專業技術,你的綜合實力。將來,編制也未必能罩你一輩子。私立學校工資固然更高,但也要看你值多少。一個人,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首要的是學好本事。

編制內會有更多進修的機會,個人空餘時間相對充足,可以利用起來給自己充電。但編制內氛圍較頹廢,難以激發人的鬥志,很容易被溫水煮死。如果你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就選編制吧。

私立學校節奏快,能緊貼時代脈博。也逼著人不斷學習提高,壓力很大。最大不足的是資源太少,平臺太小,個人時間空間侷促,只能自己投資自己。

總之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專業成長。長劍在手,方能氣勢如虹。若有一身本事,何懼江湖路遠?


毫米


在大城市,目前私立學校發展勢頭良好,與公立相比,有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在待遇方面,也好了好多。


用戶5438345392605


不管編制還是私立,首先解決用人的品德問題!


天使的骷髏


私立學校好,政府與學校分離,政企分開,三方對等!政府,學校,學生。學校育學生,學生學文化,政府只設立學府,公立學校是私人無立承辦學校,窮人無錢上學,政府讓所有人都能上學,學校不是產業不會產生經濟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