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斯拉夫空襲中美軍為何不摧毀被擊落的F117,難道不怕機密洩露嗎?

我是妙女郎


摧毀了啊,還搭上了我們的一個大使館!

先還原下這件事情: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一架美軍的F-117被南聯盟使用S-125導彈擊落。

這是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打擊案例,南聯盟防空部隊發現,SA-3的防空搜索雷達在開機的時候有電湧現象,可以短暫的放大雷達的探測距離。

這就給雷達探測到隱形飛機提供了條件。因此也就有了網上所說的南斯拉夫每次雷達僅開20秒,過長時間會被美軍摧毀的段子。

其實對於美軍的當時已經裝備了十分先進的AGM-88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在TOO(機會目標模式)模式下僅僅需要四秒的時間就可以鎖定在飛機前部120°扇形區域內的雷達。即便雷達關機導彈還是可以依據之前定位的GPS信息飛向(歸航)雷達的。

南聯盟的雷達沒有被徹底摧毀主要是因為當年的AGM-88的射程有限。AGM-88B的射程只有40多公里,因此很容易讓美軍的飛機陷入敵方的地面炮火之內。到了AGM-88C生產後導彈射程才達到了150公里,當然這是後話。


3月27日,南聯盟就利用了這種級其短暫的雷達爆表時間鎖定了一架F-117。在當地時間晚上21點利用SA-3導彈將之擊落。


飛行員Darrell Patrick中校被導彈擊中後成功跳傘逃生。

這件事到現在馬上又是一週年了。


大家體驗一下,晚上21點的亮度。當時F-117的飛行員跳傘後8小時即被北約軍隊依據彈射座椅上的定位裝置救援。但是,由於F-117被擊中後飛行軌跡無法判斷,因此美軍派出炸燬F-117的戰機無功而返。


次日,3月28日美軍依舊沒有放棄尋找F-117殘骸的工作。但後來發現F-117的殘骸落在了人口相對密集的路邊,已經被南斯拉夫市民圍觀了。

最終美軍只能任由南斯拉夫軍隊將F-117殘骸運走。


但美軍千算萬算沒料到的是,這架F-117的機載電子設備並沒有在彈射和墜毀的過程中被破壞掉。依舊還在工作。後來經過情報人員跟蹤確定,這架F-117的電子設備被轉移到了中國大使館。於是就有了5月8日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的事情。其實還是美軍在銷燬F-117的殘骸。


這件事後繼還有一個段子:ZoltánDani是當時南斯拉夫那邊指揮SA-3導彈打下F-117的指揮官,現在在貝爾格萊德開面包店,他和退休後的Darrell Patrick中校因為一些機緣巧合碰面了。

兩個人成了朋友。


再有就是Darrell Patrick中校還順道去看望了一下自己的戰機:


軍武數據庫


被南斯拉夫擊落的F-117已經失去了洩密的可能性,雖然南斯拉夫一直守口如瓶不提是怎擊落的這架夜鶯,根據外界估計應該是用防空導彈取得的戰果,這樣一來被炸得粉身碎骨又一頭栽倒地上的F-117不可能被修復然後再去試驗尋找它的破綻。而且當時的F-117隱身技術也已經十分落後,被美國軍方列為即將會被淘汰的裝備行列,因此美軍實在沒有必要像電影《黑鷹墜落》裡那樣,冒險去摧毀它的殘骸。

會洩密的飛機是什麼樣呢?應該是像“別連科”駕駛叛逃的那架米格31、古賀忠義迫降的那架零式、詹姆斯-蒙蒂駕駛叛逃的P-38閃電等等,這些完好無損的戰機才有可能在被敵人的試驗試飛過程中洩露機密,而被導彈擊中後墜毀的F117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了。而且F-117夜鶯在1981年首飛 到90年代其隱身技術已經非常落後了,它的菱形截面機身外形雖然有效的降低了雷達信號強度,但是近乎箭頭狀的機身操作性不佳,最然名義上是戰鬥轟炸機但實際上僅能勉強執行轟炸任務。

此外,一次出擊轟炸的F-117只能攜帶2美常規或者精確制導炸彈,由於航程十分有限又不得不依賴空中加油機這又進一步抵消了隱身優勢。而且F-117價格奇高,全部的59架夜鶯總耗資66億美元,單價在1.1億美元以上而且還需要極高的使用維護成本,軍方正式列裝的59架F-117只有36架能隨時保持戰備狀態,可見其維護保養困難之大。F-117的技術落後還表現在隱身塗料上。

由於80年代的隱身塗料只能折射吸收長波雷達信號,對米波雷達設備幾乎沒有抵抗能力,這也是為什麼F-117自誕生之後10年才首次參戰巴拿馬這個軍事落後的小國;而美軍轟炸南聯盟期間先要動用轟炸機、戰鬥機摧毀南斯拉夫軍隊的米波雷達陣地之後才敢派出F-117進行轟炸,就這一條就已經讓美國空軍忍無可忍了。隨著F-22的日趨成熟、B-2的逐漸成型F-117已經被列為要退役的機型。此外由於夜鶯糟糕的氣動外形導致它一旦被發現就沒有躲避攻擊的機動能力,連老式的防空炮都能將其擊落,這也是為什麼他只有晚上出擊的原因(因此得名夜鶯)。


兵器世界


答案很簡單:美軍也不知道F117摔哪去了。

F117是一款只接收信息而不發射信息的戰機。F117有一個極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幾乎是最近40年內,跟世界上所有戰機都不相同:它上面沒有雷達。也沒有其他信號發射裝置。

F117雖然有被擊落的記錄,也已經退役,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剛被正式向外界展示的時候,那也是震驚世界的。這是飛機嗎?這是外星人幫著造的吧?不要說其他國家,在試飛之前,美國自己的航空專家都不太相信這玩意能飛起來。

因為它的造型太另類了,也不太符合空氣動力學。至於為什麼搞出這麼別緻個造型,大家也都瞭解:隱身。F117是美軍早期追求極致隱身的產物,不惜一切代價的追求隱身。所以設計了這樣一個外形以及隱身塗料。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雷達反射截面,不被雷達探測到。

除了外形還有塗料,在其他方面,F117也要保證不被探測到。就像發動機進氣道和噴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紅外信號。

F117的造型,氣動佈局,確實做到了很難被雷達探測到。但也帶來了一個弊端,就是它幾乎沒有空中機動能力,它在空中飛的很慢,也很笨拙。如果被發現,遭到攻擊,不論是飛機還是導彈,它都只能是任人宰割。

所以在F117身上就產生這樣的現象:不容易被發現,但萬一被發現了,就是必死。對於F117而言:暴露=被擊落。這就逼著這款飛機要做到絕對、絕對的不能被發現。

於是,在對隱身極端的要求下,就產生了另一個極端:取消雷達。

為什麼取消雷達?因為雷達開機就會發射電磁信號,而你發射電磁信號,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敵方探測到。

F117執行任務需要事先將目標的座標輸入到飛機的計算機,然後根據座標,F117飛到目標頭頂。它鎖定目標是紅外探測裝置,是被動探測,只接收目標散發出來的紅外特徵,而探測裝置自身不發射信號。最後F117再用激光束標記目標,引導炸彈去摧毀。這個激光束就是一條極細的光線,還不可見。不可能被外界發現。

F117的通訊設施也是單項的,只負責接收命令,飛行員要全程保持靜默。

F117在執行任務期間是不輸出任何信息的。它本身更沒有那種引導、定位裝置。譬如我在這裡發射信號,你就能知道我在哪裡了,F117上面沒有這種設備。它要是安這種設備是作死,是給敵人做標記:我在這。

這種東西和間諜通訊不是一回事。間諜發報,我探測到了電磁波,我還得破譯,看看你說了啥內容。但飛機上這個發射裝置沒這個需要,只要我探測到哪裡有異常的電磁信號,我導彈、飛機就過去了,管你說的是啥。

F117起飛後,就與基地失聯了。它不傳回來任何消息,當然,你可以給他下通知。剩下的只能等它回來。

所以,在南斯拉夫F117被擊落,美軍基地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是導航失靈飛丟了還是墜毀?是墜毀還是叛逃?是機械故障還是被擊落?是被飛機擊落還是被導彈擊落?墜毀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這些情況美軍自己統統不知道。他們得到消息,還得是靠監聽南斯拉夫那邊的電臺、電話、對講機,聽那邊亂哄哄,才有個大概的判斷。

最可怕的情況就是壓根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

首先美軍並不知道F117的準確墜機地點,其次他也不敢貿然的派其他飛機過去,那很容易再掉進個陷阱。在F117墜機點附近部署點地空導彈,再來一次黑鷹墜落......


銳度何老師


其實,F-117本身就帶有一套爆炸自毀裝置,而且設計的非常嚴謹。

一旦該機墜毀,將自動開啟自毀裝置,引爆並炸燬導航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此外,還考慮到,萬一自爆裝置失靈,也能保證內置電源在一定時間內仍持續工作,不間斷髮出加密的定位信息,來幫助美軍儘快探測到戰機殘骸的所在區域。

很顯然,這麼用心的來搞“自毀”裝置,也是出於F-117自身性能的考慮。

正如下圖所示,F-117結構設計上,為了減少對電磁波的反射,採用的是鑽石型的外型,儘量避免平坦的外表、曲面產生的漫反射,再覆蓋能吸收雷達信號的神秘塗層。

只是,這超強的隱身性能,犧牲了戰機速度和機動性。

“鑽石型”結構,加大了飛行阻力,空氣動力性能不好,也加大了機身的體積和重量(最大起飛重量23.8噸,但內部武器卻只能攜帶2.27噸),因此,F-117卯足了勁也只能飛亞音速,機動性和起降靈活性都成了減分項。

F-117又叫“夜鷹”,幾乎只能進行晚間行動,不然,這麼大的目標,速度又慢,身軀還笨重,白天一露面,就容易被當成“活靶子”打了。更要命的是,除了自己艙內的兩枚“蛋”(不能外掛導彈,否則會破壞戰機的隱身性能),還沒自衛武器,一旦被對方戰機發現,基本就是死路一條。

即便如此,憑藉著超強的隱身性能,整個八九十年代,F-117還是被認做了最“潮”的一款戰機,在1991年沙漠盾牌行動中名氣大噪,橫行於巴格達上空,如同進入無人之境一般。

F-117一直神氣到1999年,在南聯盟上空,竟被老舊的薩姆-125M擊落。

(墜落在布季揚諾夫村農田裡的F-117殘骸)

1999年3月27日深夜,一架編號為“82-806”的F-117A戰機,在南聯盟上空投下炸彈後,正準備從容的返回意大利的阿威阿諾空軍基地。

殊不知,這架F-117在打開了內置導彈艙艙門的瞬間,隱身結構發生變化,這使得該機的雷達反射信號突然增強。

就這麼一剎那的功夫,南聯盟的S-125M防空導彈鎖定了8英里外的F-117,最終一舉擊中目標。

美軍飛行員澤爾科上尉緊急彈射跳傘逃生。失去控制的F-117墜毀在一片農田裡,並燃起熊熊大火。

跳傘後的澤爾科隱藏在一條灌溉渠裡,躲過了多次驚心動魄的搜捕行動,於次日被美軍成功營救至安全地帶。

之後的事兒,至今眾說紛紜,其中有個版本,可做參考。

據說,這架F-117的自爆裝置竟然意外部分失靈了,沒有炸乾淨。雖然通過信號探測,美方在很短時間內,就計算出了F-117殘骸的精準位置,但還是來晚了一步,被南聯盟給迅速“收屍”了。

再往後,表面上看,F-117的殘骸部分被運到了貝爾格萊德航空博物館展覽。下圖就是被展出的F-117座艙蓋。

而更有神秘消息說,其核心部件早就被南聯盟送給了某些大國,去促進人類航空事業“共同進步”了。

甚至還有人推測,一個多月後的大使館事件,也跟F-117的殘骸有關。注意,這個只是傳說,大家隨便聽聽就行了。

總之,客觀看,就當年而言,無論是隱型材料、隱身塗裝,還是導航系統,F-117都屬於求之不得的技術,一旦暴露於他國手中,其號稱的巨大威懾也自然不值得一提了。因此,才有了戰機自帶的這個“爆炸自毀”裝置;F-117墜毀後,也並非是美軍沒去摧毀,只不過,當年戰機落到了南聯盟控制區內,美方行動受限,沒能搶佔到摧毀的先機罷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南斯拉夫空襲中,美國F117被擊落,而按照美軍的風格不應該是派出戰鬥力將其殘骸進行二次摧毀,但是美軍為什麼沒有執行?難道就不怕洩密?


第一南聯盟攻擊F117是守株待兔,由於F117是隱身戰機,防空部隊發現他變成了近視眼,因此這個時候南聯盟的防空部隊離被擊落的F117是很近的,如果在派出戰鬥力極大可能被二次鎖定擊落,


第二F117的主要價值在於他的隱身氣動佈局和隱身蒙皮材料,特別是隱身吸波材料,聽說被擊落後碎片散落有1公里遠,這個是很難全部摧毀的!核心技術已經不可避免的要洩露了,很多當地人都撿到了小塊小塊的隱身材料,當然這次墜機世界主要國家都可能拿到了一塊隱身材料,我們肯定也有的,而且可能拿得有點多!


第三可能當時美軍自己都蒙了,隱身戰機離自己有點遠,如果被擊中而飛行員又沒來得及報告就彈射或斃命了,美國自己也發現不了,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個人覺得有可能!

主要就是以上幾個原因造成美國自己沒有及時對已經墜機的F117進行二次摧毀,小夥伴們還有其他看法嗎?說出來大家探討探討!


狼煙火燎


這得先需要搞清楚,當年美軍的F117隱形飛機是怎麼掉下來的,到底是空中被擊中爆炸,還是因為飛機失控直接砸到地面?

答案其實也並不複雜,雖然是21年前的事,但相信很多經歷過南聯盟戰爭時代的人,不會忘記1999年三月底,各地新聞連篇累牘的報道,即美軍一架f117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南聯盟導彈擊中,最終墜毀,而當時新聞的畫面上,那個鏡頭相信大家印象也非常深刻,夜裡趕往現場的南聯盟軍方人員和記者,用攝像機拍下了殘骸現場的畫面,至少從鏡頭下現場遺留的殘骸來看,明顯只是飛機本體的一部分,其他的部分已經不翼而飛。



那其他部件去了哪?其實也很好理解,按照倖存飛行員的回憶,由於飛機在空中被擊中,儘管飛機隨後失控,但也掙扎了一段時間後才墜地,在此過程中隨著飛機各種部件的不斷散落,最後落到地上的也只剩下了那一小部分。想直接摧毀殘骸,話說相關的殘骸很可能已經散落了幾十公里,北約的飛機又如何摧毀呢?

至少從目前的資料來看,F117隱形飛機外部機殼的隱身材料是飛機隱身的重要一環,但恰恰也是這機密的一環,隨著飛機在空中的解體,相關的外殼殘片散落的到處都是,先不說南聯盟公佈擊落隱形飛機後,只提供了現場錄像卻沒有交代墜機地點,北約方面無法第一時間確定飛機的墜毀地究竟在哪裡?退一步講即便鎖定了這個位置並且發射導彈,能不能徹底摧毀是一回事,即便摧毀了這裡,其他地方仍然有大量的飛機殘骸也同樣是另一回事。你總不能把方圓幾十公里挨個炸個遍吧?



至於飛機內部的設備,隨著飛機在空中爆炸以及高速墜地,恐怕早已經摧毀殆盡,至少就當時南聯盟公佈的錄像來看,現場的飛機殘骸幾乎像一個被壓扁的“平板”,再度摧毀的意義已經不大。

說來說去,就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你飛機殘骸掉到了人家的地面上,怎麼摧毀也摧毀不乾淨!



最後還是要提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自己家的意淫狂們,別天天老意淫什麼南聯盟把殘骸交給了我們,間接造成某個地方被炸的虛假消息了!有關f117隱形飛機的殘骸,這個信息其實是非常明確的,從21年前被擊落到現在,相關的殘骸始終在南聯盟的貝爾格萊德博物館,壓根就沒交到別人手裡!或者退一步講,當年你跟人家啥關係?人家憑啥把這種機密的東西交給你?這種虛假傳聞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大老美那裡傳出來的,人家為啥要傳這個東西?因為人家就想告訴全世界,你們該炸!一個人家為了洗白自己而編出來的虛假消息,最後居然被我們某些人當成榮耀,這到底是噁心誰呢?


遼寧資深球迷


F-117戰機是當今世界上首款服役並且參與實戰的隱身戰機,這款戰機一直具有高度的機密性,秘密參加了數次戰爭,其中就包括對伊拉克防空最為嚴密城市巴格達的空襲行動,當然同樣也參與了後來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而就在這場戰爭中,曾經不可一世的F-117戰機被南聯盟發射的導彈擊落,打破了隱身戰機不可被擊落的神話,自那以後,F-117逐漸走下神壇,2008年邁向了退役。



F-117戰機作為當時美國最為先進的戰機之一,其上搭載了的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面對該款戰機擁有眾多先進技術,美國為何不為了防止技術外洩而對該戰機進行摧毀。

當然這種事情在美軍看來也是有跡可循的,2011年美國擊斃本拉登期間由於一架直升機出現意外不能復飛,於是美軍決定當場將該直升機進行銷燬,防止技術外露,可見美國已經在F-117戰機被擊落一事上得到了反省。


F-117戰機已成“碎片”

F-117戰機在被南聯盟導彈擊落之後,戰機受到了極大的損毀。從媒體報道的圖片來看,戰機已經碎不成型了,沒有再次摧毀的必要了,美方甚至都不用去擔心這款墜毀會不會洩露軍事機密。不僅如此,在這之後美國還將該墜毀戰機的發動機殘骸贈送給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紀念館。

防止“誤炸”

當時的科索沃戰爭打的正是如火如荼,任何一方的失誤都有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而且戰機當時墜毀戰機旁邊有大量的平民和軍隊,北約軍隊如果貿然採取轟炸行動,必然會導致不必要的傷亡,況且跳傘逃生的飛行員當時還不知所蹤,一旦採取空襲,安全因素更加不確定。


Global防尉


絕密的夜鷹

F-117,代號“夜鷹”,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並參與實戰的隱身戰機,從1977年研製開始一直對外嚴格保密,單機造價高達1.33億美元,大量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果,雷達反射截面只有0.025平方米,僅僅相當於一隻烏鴉大小。

F-117戰鬥機也為美國的全球爭霸立下了汗馬功勞,從1989年入侵巴拿馬逮捕諾列加將軍的“正義事業”行動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再到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F-117戰鬥機作為一種對地攻擊神器(F-117A飛行性能不佳,最高速度只有0.9馬赫,僅能作為隱身攻擊機),都擔當了中流砥柱的重任。在海灣戰爭中,美空軍僅出動41架F-117戰鬥機進行了1296架次的飛行,出動架次只佔多國部隊飛機出動的2%,但是卻完成了40%的戰略目標打擊任務,而自身卻無一損失,全世界都驚訝於這款隱身戰機的精確打擊能力,美國也因為這款先進戰機而走到了人生的巔峰。

折戟巴爾幹

1999年3月24日晚21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對當時的“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聯盟行動”的空襲,持續78天的科索沃戰爭就此爆發。此次行動中,24架F-117在從位於意大利的基地中起飛向南聯盟投擲了大量的石墨炸彈導致了南聯盟大面積斷電,整個軍事指揮體系陷入癱瘓,就在美國為此得意忘形的時候,危機也在一步步的接近。3月27日20時,北約對南聯盟空襲進入第四天,。一架編號為AF-82-806的美國空軍F-117隱形戰鬥機在結束投彈後返航,正當它呼嘯著飛過貝爾格萊德以西60公里的布加諾維奇小村時,一顆薩姆導彈從地面發射陣地上騰空而起,準確地擊中了它,這架夜鷹瞬間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頭扎進了離波黑邊境30公里處的麥田裡,時候南聯盟電視臺播報了這一新聞,全世界為之震驚,F-117的不敗神話就此破滅!

為何不摧毀

F-117作為當時美國軍隊的絕對機密,身上隱藏了大量的軍事情報機密,如果被南斯拉夫送給某些軍事大國,後果不堪設想,那為什麼當時美國沒有再將飛機殘骸擊毀呢?

1、意義不大。飛機墜毀後發生了劇烈爆炸,殘骸已經被嚴重損毀,研究價值已經不大。

2、飛機墜毀的地點無法有效確認。美軍難以下手,當時的飛行員為了儘量得到營救,在失去聯絡後還操縱飛機向意大利方向飛行了很長一段距離,南聯盟當時都不知道打下了F-117,直到幾個小時以後接到了幾個農民的報告才知道了這件事。

3、不敢承擔風險。如果要進行轟炸,勢必又要派遣F-117或者其他戰機去執行任務,在當時被擊落一架夜鷹的情況下,美軍肯定投鼠忌器,不敢再冒被擊落的風險去執行這項任務,所以當時把力量集中在了搜救飛行員上。

4、時間上來不及。要執行這樣的任務,美軍勢必要經過多番討論研究,可是當南軍知道了這個消息後,迅速將殘骸轉移了,美軍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我將持續為大家貢獻更多更好玩的軍事歷史知識,謝謝!


軍武吐槽君


南聯盟擊落美軍F-117戰機可以說是世界軍事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至於是什麼導彈擊落的F-117、南聯盟防空部隊是如何探測並鎖定的F-117都曾經爭論不休。現在來看,F-117是被SA-3導彈擊落的(前幾個月剛剛舉行了紀念擊落F-117的紀念活動,當時在SA-3導彈營服役的多名官兵參與了活動),至於探測發現F-117則信息較為混亂難下定論。 至於被擊落的F-117,美軍試飛擔心洩密,這可以說是肯定的。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人也不擔心機密洩露,因為有戰事就會有損失,投入戰場就有可能被擊落,也就有被窺探機密的可能。早在1958年9月24日的某地灣空戰中,臺戰機發射的響尾蛇導彈墜地未爆,被完整繳獲,後被我們轉送蘇聯,直接的促進了蘇聯及我們空空導彈的研製,這就是機密的洩露。

但洩密也未必就是不好的,當年U-2偵察機偵查大陸時,美國一直在尋找避免被SA-2跟蹤鎖定的方式,先後研製了11號系統、12號系統分別以探測和干擾防空導彈雷達波信號,這也直接促進了美國對電磁干擾的研究,所以戰場上的武器裝備對抗、繳獲也是促進軍事科技發展的重要一環。而且F-117在被擊落時,美國的ATF、JSF項目都已經開展了多年,相當於即使機密被洩露也是過時的技術,自己依然保有技術優勢。


李三萬的三萬裡


當時,F117很難被發現和攻擊,為了擊落F117,南斯拉夫防空部隊隱藏了很多地面雷達站,並且他們以間歇性輪流開機的方式,統計出美國F117發動襲擊的規律和常用航線,在做好準備後,他們在某天確定F117來襲後,打開了所有的防空雷達,精確鎖定後馬上發射了防空導彈,導彈在其打擊的極限距離上擊落了這架F117,這是南斯拉夫為數不多的戰果,但是意義很重大。

F117的機腹非常平坦。


F117被擊落後,美國非常擔心其隱身塗料、設計、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技術被洩露出去,但是飛機殘骸早就被守候多時的南地面部隊收集並且隱藏了起來,美國在當時並沒有裝備現在的無人機攻擊機、無人偵察機等裝備,並不能有效實施滲透式的偵察和精確點攻擊,而大規模的空中打擊又找不到地面上隱藏起來的微小目標,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軍事科技和網絡技術還不先進,美國在沒有地面部隊的配合下,也只能徒呼奈何。

地面上的F117殘骸,可見這就是F117戰鬥機的機腹,和上圖一致。


這架飛機的殘骸後來被移交給了其他國家,並沒有留在南國內,因此在後來爆發的戰爭中,不論是哪一邊的部隊最後都沒有找到這個飛機的零件,不過可以確信的一點是,這件事情對於世界軍事科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首先是成功實施的反隱身作戰,證明了隱身戰機可以被發現和擊落,只有措施得當。

F117如今已經退役,全新一代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其次對於雷達、導彈技術的針對性改進和進步有重大意義,從那時起,有源相控陣雷達和主動制導地空導彈結合的第三代防空系統開始研發,最後則是隱身戰機技術開始擴散,很多國家都開始研發自己的隱身飛機,世界空襲和反空襲的歷史進入了新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