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職工幹部的退休工資與農民的差距那麼大?

夏天的天空527


這個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主要還是城鄉二元化體系造成的。


國家規定的最低基礎養老金只有88元每月,各地會在相應待遇基礎上額外進行一部分補貼,現在各地城鄉居民退休人員普遍能夠拿到的基礎養老金是100~150元左右。

企業職工退休人員的最低也要八九百元,高的能達兩三千甚至五六千,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可能會更高。確實差距很大。

我們的全國人均收入水平,城鎮居民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相差1.68倍。

但是不能單純從收入角度來比較,比如我四口家庭的人均工資收入只有1700多元,屬於城鎮居民中的較低收入水平,對於農村居民的較高收入者收入水平肯定也比我高。大家的收入還是都相互交叉的。

農村居民的養老金,是由國家財政補貼形成的,個人繳費普遍不高。2017年領取養老金待遇的人數是15598萬人,人均養老金待遇是125元每月,國家補貼的基礎養老金是113元每月。個人繳費形成的養老金也就是12元每月。現在很多地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畢竟收入低,扣取生活費以後,再加上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真的剩不下多少錢。

國家未來會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努力給退休老人一個更高的待遇。但是想要跟職工養老保險一樣,可能很難。

因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錢數非常高。比如青島市2018年是最低基數繳費每月637元,一年7644元。退休之後每月才領取800多元。如果按這個繳費和收入比,相當於我們退休前每年繳1000元,退休後每年領1200元,而且萬一沒有領取養老金就去世,還有可能虧本。如果將這一部分待遇再均勻點城鄉居民享受,可能待遇就更低了。所以,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並不是國家無償撥給的,還是有年輕一代繳納的用於供養已經退休的老人。

如果國家給農村老人發放相應的待遇,只能靠擴大財政赤字引發鈔票,這樣又會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所以,這種方法還是不可取。



國家目前採取的是逐步提高補貼的方法。比如2018年上海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是930元每月,北京市是710元每月。這是在2017年基礎上上漲了80元和100元的標準。如果所有城鄉居民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真的還是很不錯的。


暖心人社


在62年宊荒年那時很多幹部工人都此"職回家務農。那吋有個順口流“七級工八級工不如在家種=分蔥”國家如干部工資低於農民幹部國企職工要種地了。剛開放時廣州許多公務員此職經商。還有教師特別小學教師在62年此職誤農的很多。那時孩子七八個光靠工資孩子連吃都顧不上。那時國家叫公務員。工廠工人吃商品糧建立糧食局全國統一詞拔一個價。後來又出了糧票。遠方公務員省下來的糧票郵回家給家人吃。拿著糧票去公社糧管所買糧。所以國家62一63年教訓才讓吃國糧人工資壓於農民。我也是推則。


用戶113199433044


這是個設計問題,有些人大談農民不交社保,反而要求領養老金!天上不悼餡餅。聽起來有理,但請細想一下國家設計的糧價(改開以前)有讓農民買保險的錢嗎?糧價一毛多錢一斤,還是國家用稅錢頂去的,那時畝產三百個左右,每人一畝多地,一年五百毛,生活都保不了用嘛交保費?!可是國家把職工幹部工人買保的錢都設計出來了,你們交了保險金生活水平依然富足,你確用這種叔伯理來指責農民不交保險金!請問農民把一年的種地收入不吃不喝全交上也就是幾十塊錢夠嗎?他怎麼活下去!當時把糧食價格定在五元一斤農民不就有交保險的錢了嗎?


和平174978866


為什麼職工幹部的退休工資與農民的差距那麼大?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普遍比較高,這是我們從身邊就能感受到的。據統計,“公務員”的養老金能達到普通企業退休人員的三倍!

如果說過去主要是由於養老金“雙軌”,那麼當養老金並軌之後,將來兩者間的差距會變小麼?答案是:不會。我們來看看究竟多在哪裡?

第一部分:繳費正規、穩定

不同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他們的繳費嚴格按照工資繳費,不會拖欠中斷。企業職工往往面臨著企業少交甚至不交的困境,換工作導致的社保中斷也時有發生。

第二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年金制度

年金制度是在職時扣除一部分不需要交稅的部分,將來老年時可以領取。在機關事業單位也是嚴格執行的。有點類似於公積金制度,個人掏一半單位掏一半,將來都歸屬於個人。

而企業雖然也推出了年金制度,但截至目前也只有少數大型國企在使用,將來也將導致養老金的差距。

第三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補貼和福利

作為企業職工,養老金的來源就只是養老保險的養老基金。而機關事業單位往往在養老金的基礎上,還有著一定的補貼、津貼、福利,有專門的發放機構。

總體來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本就交的少,再加上“公務員”在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還有著年金和補貼等加持。

相當於你有一份而我有三份,可見將來的差距還是不會小的。

在於農村的居民養老金對比,差的就更多了。

在現有的社保體系裡,城鄉居民養老金是繳費最少的,但性價比高。

目前各種社保繳費還是與收入相關的,多繳多得是核心。


查悅社保APP


為什麼職工幹部的退休工資與農民的差距那麼大?

經常聽到那些職工幹部在說:“我這個月的退休工資是3000多塊,但是扣除了其他的費用之後,每個月就只剩下1000多了,不過兩口子的錢加起來,還算是能夠過一過比較正常的生活,有事沒事也能夠到外面去玩玩。”可是這種話傳到了農民的耳朵裡,卻非常扎心,他們眼看著自己的退休金就只有幾百塊,而且還有扣除非常多的東西,最終到手的錢是寥寥無幾,生活的開支是不可能夠的。

看到這樣明顯的對比,不少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怎麼職工幹部能夠獲得這麼多的退休金,而農民朋友辛苦了大半輩子,到頭來與職工幹部的退休金相差這麼遠,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能很絕對的回答,因為這個差距的形成原因有非常多,最主要的話,應該就是城鄉之間的體系不同所造成的。一直以來,國家都規定了最低的養老金,也就是每個月88元,然後根據各個地方的發展不同,最終補貼的金額也不一樣。

城鄉的居民退休之後,大部分都是獲得100-150元左右的金額;而在企業工作的職工,退休之後每個月最低也能夠有800-900元,有些比較厲害的,甚至是高達2000-3000元,在機關部分從事過的,就更加不用說,待遇只會更高。

就這樣看上去,就已經存在很大的差距,然後就從收入上面去分析,拿2018年的數據,城鎮的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接近40000元,而農村只有可憐的15000元還不到,相差的倍數已經不止一點點,所以就造成了退休金之間的差異,然而這個差異還不單是由於收入所帶來的。

城市職工與農民的退休工資相差甚遠,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農村居民能夠獲得的養老金,大部分都是由國家的補貼來形成,通過個人去繳納的費用佔了小部分,就在2017年的時候,農村的人均養老金就是在每個月125元,然後其中的113元都屬於國家補貼,個人的繳費只佔了那12元。而且現在的農村老人越來越多,基數大了之後,國家的補貼就要更多,想要待遇變高,難度還是很大的。

可是城鎮工作的職工幹部就不同,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每個月都要扣除幾百元,就拿青島來說,他們在2018年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繳納637元一個月,然後在退休時,就可以領取800多元的退休金。

國家現在也在逐步的提高農民的退休金,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去縮小差距,所以農民朋友也不要去抱怨差距太大的問題,因為改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用戶6846203184


老提這個問題的人,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挑事。農村和城市原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怎麼可能讓居住民享受一個層面的生活待遇?有很多農民朋友也說了;“往上查,誰家三代以前不是農民!”,這話說的對,三代從前都是農民,都享受一樣的田園生活,都沒有退休金,也都沒有養活城裡人,可是問題來了,三代以後怎麼就出現了城裡人和農村人?為什麼別人家成了城裡人,你家卻還是農村人?我勸有這種迷惑的朋友,要麼查查自己的家譜,要麼學學中國的近現代史。我的理解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城裡人,他們的爺爺輩或父輩是打了江山,創建了新中國的一批人,50年代,中國的工業化起步,當時好像有一個“趕英起美”的口號,大批的農民放下鋤頭,招工進了工廠,那時的工廠可能就是一個土圍子圈起來的院落,也可能就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有些地方沒有電源沒有水源甚至沒有太多食物的來源,這種苦累要比某些人發幾張圖片,旁邊註上“農民苦呀…好心酸呀”的情景讓你心酸幾倍,70、80年代放映的一些電影,反映企業生活的和反映農村生活的一比較就清楚了。中國的第一代公務員(焦裕祿式的)和第一代工人(王進喜式的)們吃過的苦,所做的貢獻,你們村裡有幾個老農能比?所以,這批人的退休金給多少,國家心裡是有數的,如果你現在羨慕他們的退休金,你不應該質問政府或者埋怨社會,你完全可以回家質詢一下你的爺爺輩或者父輩,當年為什麼那麼慫…?至於現行的養老金,城市與農村沒有不同,交的多領得多,這是國策,絕不是整天抱個手機就能撼動得了的。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省省心吧!


手機用戶51945726973



踏浪尋沙780


繳納社保就應該有退休金,沒有繳納社保就沒有退休金。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的,城市裡失業和下崗職工不繳納社保有退休金嗎?簡直是混淆視聽,胡攪蠻纏。這麼多下崗職工打著零工就為了繳納這點社保,希望退休後能拿到退休工資。屁都不繳在這裡呼籲自己有多苦有多累多不公平。農民最少有國家分的田當退路,工人呢?特別是下崗職工呢?年紀大了打零工還要自己負擔所有的養老保險。要公平出來打工,一樣繳納社保。這年頭招工看戶籍嗎?改革開放、分產到戶到如今四十年了,這四十年裡國家限制農民經商?限制飼養家畜?限制外出工作?分產到戶從此有了自己的土地不知道感恩,取消了延續幾千年的農業稅不知道滿足,農業補貼絕口不提。真是喂不飽的白眼狼。

下崗職工也要求不繳納社保……退休後領取養老金。還要求國家分配耕地和宅基地。我也呼籲要公平,要公開,和拿著農業補貼,享受取消農業稅的農民兄弟一起享受改革開放紅利。


用戶2232745176138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確實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養老金差距過大,毫無疑問是財富分配不公的具體表現。不論你從事過何種職業,在職時都按貢獻給了一定的報酬了。退休就是不工作了,基本養老金就是國家給的生活補助,應該一視同仁。(養老保險是社會福利,交多得多)

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養老金全國統籌、城鄉並軌。(有能力的個人可參加其它保險來增加所得養老金。)


吉祥如意284516531


這種事情我們無需抱怨,因為我們從事的工作不同,貢獻不同,我們也不能說農民沒有貢獻,但是畢竟農民佔比太大,再說農民是我們國家的主題,也是主要人群,如果農民退休也發這麼多的工資國家能承受的起嗎?根本原因是我們是農業大國,作為農民種地幹活是天經地義的。

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農民都是國家發展的主動力,農民為祖國的發展鞠躬盡瘁,盡心盡力,無怨無悔,他們是一群不圖回報的群體,那麼多年我們的農民也沒有退休金,但是依然堅強的生活著,現在國家強大了,農民也能領到退休金了,應該感謝政府,感謝黨。

很多人抱怨農民退休金為什麼沒有工人的多,因為工人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了一生,他們沒有土地,老了靠什麼維持生活,如果工人一個月也是100多塊錢他們如何過日子,農民呢?有土地,即使一分錢的退休金沒有照樣生活無憂,所以這就是工人退休金為什麼比農民多的原因。

我們很多抗日老兵現在照樣領著高工資,為什麼,因為他們為抗日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祖國怎麼會忘記,即使這些人回家務農照樣有工資,這樣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這就是貢獻,奉獻和收穫永遠成正比。

職工、幹部沒有土地,他們就是靠工資生活,農民有土地,所以工資就有差別,現在我們很多失去土地的人不是照樣能領到很高的工資嗎?國家也是綜合考慮的,所以不要抱怨,畢竟我們家裡都有土地,起碼吃飯沒有問題,職工和幹部呢?工資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希望大家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